<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一)</p><p class="ql-block">青山青水青岩镇,</p><p class="ql-block">陈巷陈街锁古魂,</p><p class="ql-block">屯马屯兵屯旧韵,</p><p class="ql-block">黛砖黛瓦筑南门。</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二)</p><p class="ql-block">面南背北枕青山,</p><p class="ql-block">三面青河绕砌环。</p><p class="ql-block">千载青岩屯旧垒,</p><p class="ql-block">行人青石韵歌颜。</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六年(1373),当时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设铺和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p> <p class="ql-block">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素有“南部要塞”“筑南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青岩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青岩古镇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建立在小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来古镇看什么?</p><p class="ql-block">看明清的军事要塞,就是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防卫设施,还有600年传承的古城镇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先看看青岩古镇建设形成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第六年。中央政府为了控制西南边远地区并满足军事需要,在贵州设立布政使司。</p><p class="ql-block">明朝的布政使司是省级行政区,其行政长官叫布政使,是地方上掌管行政的最高一级长官。</p> <p class="ql-block">明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布政使司需要屯兵扎寨,垦地种粮,就在青岩设屯堡,史称“青岩屯”。</p> <p class="ql-block">古镇面对的是石青色的山峰,当地百姓称屯堡为“青崖”。贵州话属于北方系,“岩”音“ai”,故名称“青崖”,后习称“青岩”,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有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杂居的村落,“青岩屯”也随之演变为“青岩堡”,成为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要成为军事要塞就得修城和城墙,现在看到的由巨大的青石条砌筑而成,坚固耐用。</p><p class="ql-block">城墙高约5-6米,宽约2-4米,设有垛口、炮台等防御设施。</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可不是明朝最初建的,明天启四年至七年 (1624-1627年) 土司班麟贵始建的是土城,不过当时形成了青岩城的雏形。</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土城现在已经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七年 (1660年) 班应寿将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当时的班应寿应该是个总兵官,就是清代绿营高级武官,镇守一方,俗称“总镇”。并增建了定广门,为后续城墙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三年 (1798年) 武举袁大鹏重修并扩建城墙,开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明确了四门格局。</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四年 (1854年) 团练赵国澍散尽家财捐资重修,用巨石包砌,形成了现今城墙的规模和格局。</p><p class="ql-block">此次修建后,城墙成功抵御了太平军的多次进攻。</p><p class="ql-block">现存城墙的主体和格局源于此次修建。</p> <p class="ql-block">当然,还少不了现代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了多次维护和修缮。</p> <p class="ql-block">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目前主要保存有经修复的南门(定广门)和北门。</p><p class="ql-block">东门和西门就是复建的了,供游人参观,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镇伴随着历史变迁,在岁月中默默承受着风雨沧桑,如今经修复后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我们了解古镇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爬青岩古镇的城墙,沿着城墙漫步,如今不再是当年的风烟弥漫、金戈铁马,而是百废俱兴的华夏盛世。</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镇的城墙上,眺望远处,古镇依山而建,青山绿水与古镇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地处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中部丘盆区,中部、南部较低。古镇内东、西、北部有下寨山、黄家坡、大茨窝、阁上山、文昌阁山,地势较高,中部、南部较低。</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青岩河水从中流过,水边时光宁静,古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与远山相映,美不胜收,每一帧都是对游客的温柔馈赠。</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俯瞰古镇近处房屋,鳞次栉比的青瓦屋顶、曲折蜿蜒的石板小巷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住宅,青瓦铺就屋顶,与周围的石墙、木质结构相辅相成,建筑风格独特,构成了一幅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街巷用青石铺砌,经过千年的使用,已经磨的很光滑,与房屋毛石砌的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面青色瓦片,</span>协调一致,沿袭明、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一些民居建筑大多分布在小巷子中,巷子两边的墙多用毛石堆砌或用土筑,墙上布满绿草、青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镇中的院落一般以有小朝门、石院坝、花坛、石凳、小轩的三合院为主。</span></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建筑中,现保存相对完好有腰门、朝门以及重檐悬山等体现了明清时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你还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岩油杉,郁郁葱葱,<span style="font-size:18px;">9000余株青岩油杉,面积约38000平方米的青岩镇歪脚村,是这里</span>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里也是白鹭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走下古镇城墙,就可以走进古城镇里,亲身感受下历史名镇的独特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有26条小街、4条正街,4条正街将古镇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古镇建筑群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内有定广门、石牌坊、状元府、龙泉寺、文昌阁、青岩书院、名人故居、慈云寺、万寿宫、佛寿宫、宫詹桥、背街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现古镇保留有一宫、一院、二祠、三洞、五阁、八庙、九寺等30多座庙宇祠堂,供游客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众多古迹,古城墙、石牌坊,古民居交错分布,互为依托,借助历史传统文化构成古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青岩古镇从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军事重镇,逐渐发展成具</span>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镇,这种文化都刻印在古迹建筑群上,你可以认真品读。</p> <p class="ql-block">建在青山下,绿水环抱的古镇,是一个宗教文化多元的地方,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代表不同的文化特点,</p><p class="ql-block">整个古镇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5A景区,历史名镇。</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状元府及赵公专祠为代表的儒家文化。</p><p class="ql-block">赵以炯(1857年—1906年),字鹤林,贵阳花溪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够份量吧!</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是佛教文化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最早修建于康熙年间,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整个寺庙建筑构架保持完好,寺庙的石柱础成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1940年浙大西迁时,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先生的率领下西迁贵州,慈云寺成为学生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贵阳青岩古镇及其周边的寺庙还有龙泉寺、观音洞、慈云寺、迎祥寺、大兴国寺和永灵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是道家文化代表。</p><p class="ql-block">万寿宫位于西街3号,又名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嘉庆三年(1798年)进行了重修。</p><p class="ql-block">其面东向西,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主要由正殿、配殿主要由正殿、戏楼、西厢、配殿以及生活区组成。</p><p class="ql-block">万寿宫起初是商人来往的江西会馆,后被改为道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建有天主教及基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清代道光年末至咸丰初年(1846—1851年),天主教传入青岩。</p><p class="ql-block">据相关记载,1924年,基督教贵阳“内陆会”派陈六谷到青岩的杨梅堡传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街所建的基督教堂,是政府1987年拨款进行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里更有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1935年和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两次经过青岩,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和革命故事,有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重要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等革命前辈也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红色特工李克农将军,也曾经走在青岩古镇的街道上。</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你可以找到你所感兴趣的文化要素。</p> <p class="ql-block">曾是军事要塞发展到城镇且一定规模的商贸中心,依赖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地</p><p class="ql-block">很多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p> <p class="ql-block">和其他古镇一样,这里的商业街集特产、文创、少数民族服饰、金银器、小吃等。</p><p class="ql-block">供游客消费浏览。</p> <p class="ql-block">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用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依族传统工艺,</span>现场制作。</p><p class="ql-block">这个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如真人一样,活龙活现。</p> <p class="ql-block">品尝地方特色食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美食”</span>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到这里,也不能例外。</p><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卤猪脚是比较有名的,那可是不得不尝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赵以炯进京赶考时吃了家乡的猪蹄,寓意“朱笔题名”,从此状元猪蹄便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猪脚与其它地区有别,含有猪腿上一块骨头,煮的很烂,制作独特,你可以现场品尝,也可以打包寄走,与家人共同享用。</p><p class="ql-block">这是百年老店,必须得进入品尝一下。</p> <p class="ql-block">青岩玫瑰糖又称“麻片糖”“寸金糖”等,是贵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因其产于青岩,馅含玫瑰花蜜饯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买上几包,带回去让家人品味这独特的民族风味。</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古镇,拍照打卡,如果技术不行,你可以去专业的店铺,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留下更美丽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