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衢州战地日记》

清献书院

<p class="ql-block">  衢州文献馆馆藏日本昭和三十三年(1958)夕刊三重新闻社初版,平成二年(1990)再版的松岛博所著的《中国の记》一书。书中辑录了一份松岛博在1942年“浙赣战役”中,于6月21日在战场上获取的一份《中国将校の日记》,并由当时的今井下士将其翻译成日文。 </p><p class="ql-block"> 松岛博,1913年生于日本三重县松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国史系。1940年被征召入伍,进入中国任第116师团第133联队第2大队第7中队少尉,曾驻于安徽铜陵、安庆,江苏苏州等地,1942年调师团司令部任中尉。 1943年服役期满,返回日本。后因日本战局恶化,又被重新征召入伍,警备于千岛群岛。后被苏军俘虏,拘押于西伯利亚战俘营,三年后回到日本。历任神宫厅特约顾问、神宫皇学馆大学讲师、松阪市教育长、三重图书馆馆长、三重大学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中国将校の日记》辑录了自1942年3月15日至6月6日衢州沦陷前夕的情形,史料弥足珍贵。这名记日记的国军军官经东阳抗战史研究者蒋经飞经多方调查考证,确认这位战地日记的作者就是时任86军16师通信连上尉连长的浙江东阳籍军官张昌棋。</p><p class="ql-block"> 蒋经飞在研究过程中还相继发现了《日记》另外两个不同时期的版本。一是1942年11月上海汪伪政权出版的《昙花一现的抗战》小册子中,也刊载了“一个无线电通信排职员的日记”;二是1987年(日本昭和六十二年)2月21日,侵华日军22师团步兵第84联队的会刊《步八四会志》第七期上,也载有“浙赣作战中一名中国军官的日记”,可见这部战地日记在当时的传播面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前夕,张昌棋于4月16日从江西上饶驱车赶赴衢州16师师部报到,并递交履历。日记中载:“无线电班人员过多,通信人员达二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军杜立特机群计划降落衢州机场,由于天气恶劣与油料耗尽而未果。衢州机场因而成为东南战场的一座焦点战略城市,遭受了日军的频繁轰炸,直至于5月中旬发动了以摧毁衢州机场为主要目标的“浙赣战役”。</p> <p class="ql-block">  日记载: “5月21日,从一大早起,敌机四架分两次袭击衢县县城。震天动地的轰鸣声,惊动鬼神。如此猛烈的轰炸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下午再来,撒播荒诞至极的传单。”</p><p class="ql-block"> “5月22日,本军奉委员长命令:死守衢州,与城堡共存亡。”</p><p class="ql-block"> “5月25日, 衢县民众奉命明天就完全疏散。市民携带着妇孺,连绵不断,动弹不得。”</p><p class="ql-block"> “5月27日,雨。到城外五里地金村驻扎,16师各单位都在这附近。各部队已进驻阵地待防。下午敌机来侦查阵地,城边的戒严风声鹤唳。”</p><p class="ql-block"> “5月28日,五点进入防空洞。虽然天气不好,但敌机一刻也不离开,继续侦察。下午,敌机十余架次低空轰炸,其势不可挡。为此附近的工程和军部附近将燃起熊熊烈火,飞机的威力确实很可怕。”</p><p class="ql-block"> “5月29日,起床后细雨连绵,阴沉沉的,气候不正常。但是,我们预料到敌机一定会有活动,冒雨进入隐蔽所。自昨天起有遭受轰炸的危险,今天逃到树下去了。几架敌机在雨中不断地侦察轰炸,轰鸣声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下午,来了十多架飞机,低空轰炸附近的军事工程,危险至极。”</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居民中的壮丁除了另外编成以外,其余的一切都疏散到衢州西四十里外......细雨夹杂着雷声,拍打着大地,敌机也不能进行充分的活动。但前方的炮声极其猛烈,城内也遭到数处炮击。城边附近的民宅已被炸得正在燃烧。我们驻扎的西南面被染成一片深红色,今晚炮声大作。”</p><p class="ql-block"> “5月31日,雨天突然变冷......委任状今天到达,开始正式成为16师的干部。”</p><p class="ql-block"> “6月2日,今天敌机非常活跃。枪声不绝于耳,今天敌机非常活跃,终日轰鸣不绝。我以前线生活为任务,毎天饭后到郊外躲避空袭,电台也奉命从万田村的敌区撤退。”</p><p class="ql-block"> “6月3日,枪炮声隆隆。知道日军今天应该进行攻击,匆匆忙忙地吃完早饭、躲到隐蔽处去了。不久,伤兵陆续从前线撤下来,子弹最先落在眼前,情況不妙。敌机不断地轰击阵地。因此,前线阵地很难固守。此时,敌人突然出现在了正面山腰上。同时,据说金家也会出现敌人。他们听见此话,就立刻往东撤退,秩序十分混乱,沿途能扔掉的东西堆积如山。</p><p class="ql-block"> 我等渡过小溪,爬上姜山家附近的山坡。幸好一艘民船、恰巧地从上游流下来,我们立刻渡过了江,立即奉命赴46团工作。</p><p class="ql-block"> 46团驻扎在城门。今夜能进城门,必死无疑。命令只能遵守,深夜到达城门团部。今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面临死亡。不过是一种幸运,虽说是进城了,但究竟能否再次出城呢,一切听天由命。”</p><p class="ql-block"> “6月4日,昨夜到达团部后,奉命在西门附近驻扎。上天赐下大雨,让我们真正幸福吧。清早一听,军部都往城外撤退。城门只有46团1营,兵力单薄。因此我们也没有时间不安,沉着地工作。请团长也不许派别的人去,只许迁移到东门团部。这时四周响起了枪声,雨势也更加猛烈。16师师部陆续向46团部撤退......敌正规军今天必须入城,幸亏大雨,敌机也能发挥威力,枪炮声不绝于耳。好容易熬过今天一天,明天怎么样?也许明天是我们决定命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6月5日,晴天。由东门向府山掩蔽处转移,这个防空洞在中山公园(即今府山公园)里,隐藏得相当巧妙。</p><p class="ql-block"> 昨夜军长在外围,16师和67师师长等坚守外围线。随着太阳的升起,敌人的炮击也越来越厉害了。敌机又狂轰滥炸府山附近,炮弹能飞过城墙,危险至极。我们的电台架设在隐蔽部,却无法与其他人取得联系。</p><p class="ql-block"> 两点钟左右,军长和师长也从外围线入城来了,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敌人攻占了外围防线,并靠近城墙,双方的枪声大作。</p><p class="ql-block"> 今晚敌人可能攻入城门,那样的话大家就是刀下之鬼了。虽然昨天幸运地逃脱了,今晚这里难逃一死。生于东阳,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结束生命。人生是虚无缥渺的。啊,我的妻子和父亲怎么报答他们呢?”</p><p class="ql-block"> “6月6日,雨季已尽,又活了一天。昨天晚上在府山的洋房住一宿,一刻也睡不着,炮声不绝于耳。凌晨起床的战況愈演愈烈,一直持续到中午。听说敌人几百阵亡,一个接一个。但是,根据给团长的报告,剩余的弹药已为数不多,等待死亡。下午,敌方炮弹落在隐蔽部正面。写电报的时候,有时甚至会让人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 逃回城门的那天晚上,虽然可以预想到恐怕不会再有出城的机会了,预感果真能成为事实。由于连日暴雨,敌机无法活动。虽说今天过得很幸福,明天会怎么样呢?虽说现在是人,但过了一会,说不定会成为黄泉之鬼。真是危在旦夕的时候 ,如果明天能再长久的话,或者还有一线希望。但是,今晚恐怕不会平安无事吧......呜呼!日记到此结束。抱着坚定的信念,抗战的革命军官的手记才是值得永远纪念的。</p><p class="ql-block"> 六月六日我写下了这封信。这六天半夜里,山内兵团(按,即日军第15师团长山内正文)的精锐们冒雨攀登城墙,终于冲进了城内......妻子知道这个吗?不知道那悲伤会变成什么样子。爸爸知道这个不知道那叹息会变成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一名毕业于军官学校的青年军官,与其活在世上遭受俘虏的羞辱,不如期待干净利落地选择死亡之路,战争是悲惨的!”</p><p class="ql-block"> 张昌棋的这份战地日记,在相当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衢州保卫战中的那段悲壮历史,也充分展示了一位中国军人在山河破碎时,那种不屈不挠、慷慨赴死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秋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