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家口名称由来:长城沿线地名中的“口”,一般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水道,只有驻兵把守。宁川水出崇礼深山之后,在今张家口市区北端长城经过的东西太平山之间形成的天然水口,附近有张姓人家居住,便取名“张家口”。张家口的“口”就是指宁川水口。</p> 大境门 <p class="ql-block">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东西太平山之间。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80多年历史。大境门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外长城"四大名关",是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字命名的关隘,称为中国万里长城第一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有两扇木质铁皮大门。</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大好河山”四字为察哈尔督统高维岳于1927年书写。</p> <p class="ql-block">登上大境门顶部平台,门内是大境门景区仿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向西的砖砌长城约100米,直抵西太平山,顺山势攀缘,可参观保存较好的毛石长城。</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向东的长城连接东太平山。</p> <p class="ql-block">著名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大境门”题刻碑。</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内有来远堡,是全国文保单位。</p> 张家口堡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俗称为堡子里,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因最初守张家口之兵驻宁远堡或右卫城,但都较远,如有急情,不利防御,遂于宣德四年(1429年)在距水口三里许的西南方向筑军堡,又名武城,以驻兵守“口”,因该堡所守之“口”名“张家口”,故名张家口堡,隶万全右卫。</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初建时为单纯屯兵军堡,后随着边贸日益繁盛,成为豪商巨贾聚集之地。现存中外建筑、钱庄、票号、洋行众多,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2013年张家口堡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就在繁华市区中。</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东西长550米,南北长374米,以文昌阁为中心。清末民初形成现有格局,共有明清及民国时期院落47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3处。</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景区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b>玉皇阁 </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座落于张家口堡北城墙上,乃堡内最高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整,尤其阁内描金壁画极具观赏性。古时不仅为宗教祭祀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兼具瞭望边情的军事作用。孙中山、詹天佑、冯玉祥、冰心等众多名流都曾到此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b>关帝庙 </b></p><p class="ql-block">建于元代,清咸丰年间重新修缮。寺庙内供奉关羽,清朝成为护佑张库商道商人的寺庙,因此香火鼎盛。正殿内壁画保存完好,十分精美。现今两通记录清代张库商道商人捐资修缮关帝庙的双龙首功德碑碑仍完整保存于庙内。</p> <p class="ql-block"><b>口皮博物馆 </b></p><p class="ql-block">口皮博物馆原为中营署旧址。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裁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中营署是清代协标所属中营长官游击的驻所。现今修缮后将此院落打造为口皮博物馆,展示张家口明清及民国时期皮毛业蓬勃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b>抡才书院 </b></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抡才,意为选拔人才,是张家口堡内最早的书院,大门两侧镶嵌“张家口新建抡才书院碑记”及“抡才书院重约记”两通石碑。康有为、安维俊、志锐等众多名流雅士都曾在此讲学,著名的平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也在此举行。现在这里是张家口市桥西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 </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位于张家口堡城中心,乃堡内标志性建筑,二层供奉文昌帝君,兼具钟楼与鼓楼的作用。文昌阁台基下开十字券洞贯通东西南北四条街,俗称“四门洞”,门洞上方分别题有“文昌阁”“钟楼”“鼓楼”“山楼”匾额,体现多重用途。其建筑设计融合佛、道文化,西方古拜占庭式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是张家口多元文化的结点,更是张家口融合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穹顶中央突起的石板上面写着“中央戊己”,“戊”主土,意为中央地土处,代表土地中心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周边为道教中的二十四山,代表二十四方位,应用在确定坐山和朝向,所以又叫二十四山向。</p> <p class="ql-block">最外圈为暗寓着佛教文化的倒莲花宝座。文昌阁穹顶的雕饰为佛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路灯挂环 。1905年,张家口虽然尚未出现电能,但是张家口堡已经有了路灯。这种路灯是国外进口的煤气灯,由一位姓王的人(人称汽灯王)每天负责加油,打气。张家口堡的路灯就挂在文昌阁下的门洞壁上,这就是当初挂路灯的铁环。</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p> <p class="ql-block"><b>察哈尔省财政厅 </b></p><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35号,原为晋商常家“大美玉”商号,1948 年后作为察哈尔省财政厅的办公场所。其院落建筑精巧别致。门匾“”安且吉”将晋商的祈愿刻在墙上了。</p> <p class="ql-block">其门楼砖雕是张家口堡众多砖雕中的精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寓意美好,反映出当时张家口堡手工技艺的发达。</p> <p class="ql-block"><b>定将军府</b></p><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副甲5号,建于清代末年的一座官邸。主人公定将军原名定安,为满清之贵族,汉姓为“黄”。定安曾跟随僧格林沁征讨捻军,因战功升为一品顶戴,并赐产张家口。后在张家口堡选址修建了“定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77门钉的包铁门。</p> <p class="ql-block">内部庭院宽绰,现在用作社区公共场所。</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交通银行张家口分行旧址 </b></p><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5号院,原为定将军府的一部分,曾经是宣统二年(1907年)4月设立的中国交通银行张家口分行旧址。1952年撤销察哈尔后,该院为张家口市委领导及市委办公室。195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副主席、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宋庆龄,在著名女作家丁玲陪同下,来张家口视察。视察期间,宋庆龄和丁玲就下榻在鼓楼西街5号市委办公室院内的西正房。1955年朱德同志来张家口视察时,也在市委办公室院内的西正房住宿。</p> <p class="ql-block"><b>晋察冀边区《时代妇女》杂志社和《妇女报》报社旧址</b></p><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4号院是定将军府九连环四合院之一。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此院落是聂荣臻司令员的夫人张瑞华任社长、著名女作家杨沫任编辑的晋察冀边区《时代妇女》杂志社和《妇女报》报社的社址。杨沫的中篇小说《苇塘纪事》就是在这里完成创作并发表的。此时,杨沫已经开始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b>日本友人田中丸先生故居</b></p><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2号院曾经是三十年代张家口民国小学日本教师田中丸先生的旧居。田中丸回国后成立了日本国张家口会,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墙壁上残存的上世纪标语痕迹。</p> <p class="ql-block">鼓楼东街一所院落大门上方保存的上世纪标语。</p> <p class="ql-block"><b>金融博物馆</b> </p><p class="ql-block">金融博物馆前身为兴吉票号旧址,最初兴吉票号经理为祁县人王锡驾。嘉庆十九年 (1814年),此院设大川玉银号,股东是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常立训。现经修缮,此院落作为张家口堡金融博物馆,展示了自清初张家口成为了中国北方繁荣的商业重镇后,蓬勃发展的张家口金融业。</p> <p class="ql-block">院内“囍”字花墙</p> <p class="ql-block">展室</p> <p class="ql-block">展品</p> <p class="ql-block">展板</p> <p class="ql-block">现在棋盘街、鼓楼东街这个地段可称之为历史上的金融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b>棋盘街2号</b></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曾开过欲源永钱庄、复兴成银号。民国后期,这里是汇通银号。汇通银号是官办金融企业。1934年察哈尔省成立的商业钱局设于此院。察哈尔商业钱局是察哈尔省商会开办的地方性银行,办理存放款、汇兑业务,发行察哈尔商业钱局券。该行在怀来、涿鹿、宣化、蔚县、赤城、北京、天津等地设有分支机构。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寇强行没收。</p> <p class="ql-block"><b>粮商旧址 </b></p><p class="ql-block">鼓楼东街10号粮商旧址。粮商的后人现在仍在此院居住。</p> <p class="ql-block">院落门楼门额上的这幅木雕是堡子里内做工最精美,蕴含民俗文化最全面,艺术价值极其珍贵的作品,其内容包括天官赐福,喜鹊登梅,松鹤迎年,五子登科,节节签高,福禄被祥几层合意,反映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将来的祈盼。</p> <p class="ql-block"><b>宏盛票号</b></p><p class="ql-block">鼓楼东街8号宏盛票号,明清金融街专业户:汇兑、存款、放款,为张库商道驼队汇存取一条龙服务。为隔壁皇家翻译李玉量谈洋生意提供贷款结算服务。</p> <p class="ql-block">鼓楼东街7号张家口市历史建筑 ,约有140多年历史,是清末时代的民居。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形制融入西方建筑文化元素。系清末张家口有名经纪人李玉玺女儿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b>李玉玺旧宅 </b></p><p class="ql-block">位于鼓楼东街6号。李玉玺是一名通事,后受聘于朝廷,成为皇家通事。因为李玉玺沾了皇家的边,他的宅院门庭开阔,已远远超出一般富人的建筑规格,尤其是门楼是张家口堡最宽的门楼。李玉玺去世后,他的后人也秉承了忠心爱国的家训。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玉玺的后人曾慷慨捐献了半架飞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情结。</p> <p class="ql-block"><b>日本三井洋行旧址</b></p><p class="ql-block">鼓楼东街4号,是民国中期日本人开设的三井洋行。民国末年,此院成为官办的豫新银号。豫新银号,经理是山西祁县人王明府。王明府在张家口商界的威信很高,被推选为张家口商会会长。豫新银号即为人们所说的豫信、裕兴、豫兴银号。</p> <p class="ql-block"><b>锦泉兴银号旧址 </b></p><p class="ql-block">锦泉兴银号由山西太谷县人曹本举开办,银号经理是祁县人董若朴。曹家还在上堡水岔街开设锦泰亨、晋泉涌票号以及晋泉永钱庄。锦泉兴银号名声很大,现在的锦泉兴巷一名即由此银号而得。</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内的不少房屋还在维修改造。</p> <p class="ql-block">街道不允许外部车辆进入或穿行。</p> <p class="ql-block">景区外就是繁华的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和张家口堡是张家口最精华的景点。它们展示了张家口曾作为军事要隘和商贸重镇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