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与船舶工业结良缘 持续在舆论平台鼓与呼--回眸我履职船厂那珠流璧转的难忘历程(六)

罗马王子

恭喜!你创作的《此生与船舶工业结良缘,持续在舆论平台鼓与呼--回眸我履职船厂那珠流璧转的难忘岁月(六)》已成为精选!将被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未来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我作为50后的中国人,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变全过程;尤其是我16岁还未成年时,就经招工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厦门造船厂,成为产业工人的一员。在船厂履职44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企业从小作坊传统手工制造到中型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时至今日,厦船的生产能力已从只能建造千吨级以下的小船到高吨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巨轮。而我也从当初的设备维护保障者,到船舶建造的一线员工,再到职能部门的安全保卫者、行政文秘者、宣传喉舌者,最后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政工负责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如今,我虽年老已不在企业履职,但在船厂毕生奋斗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征程里,担任宣传喉舌为船舶工业鼓与呼的作为中,那一幕幕的影像总是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历历在目、感慨万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于是,我想通过美篇的形式,将能够记忆起来的片段记录下来,抒发一下我对祖国繁荣富强、一日千里的喜悦与感慨;对船舶工业跃居全球之首的自豪与骄傲;对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到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累累果实的欢愉与感激。</i></b></p> 在省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百年老厂得以“涅槃重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船厂在发展的征程中虽然历尽沧桑,但最终还是非常幸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厦门造船厂在遭遇旧城改造而必须拆迁时,企业没有因此而衰败,工人也没有因此而下岗;相反受到省市政府的特别关照,得以“凤凰涅槃重生”,工厂成功地整体搬迁到海沧排头新厂,去实现生产和科技的腾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3月,省经贸委批复厦门造船厂异地改造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同意按厦门市城建规划,工厂搬迁到海沧排头。改造后新厂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将得以大幅度提升,项目1600多万的总投资由新老厂土地资产价差作为自筹资金投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7月,厦门市市长洪永世等领导到厦门造船厂现场办公,研究解决企业异地改造中遇到的问题,表示要尽力支持船厂异地改造,走出困境,闯过难关,重新发展;并落实了新厂用地和资金等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省市两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进下,厦门造船厂彻底地摆脱了省属企业的窘境,从此走上了新厂建设的“快车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一为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左二)现场办公调研</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邀请中船第九设计院对新厂区按现代造船理念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聘请日本与国内资深造船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方案优化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后,新厂于1996年7月开始建设,并计划1997年年底老厂整体搬迁到海沧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这个当口,我从三产公司回到了船厂,准备大显身手,为企业的升级改造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厦门造船厂海沧新厂区正在建设中</i></b></p> 调回船厂参与新厂建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7年7月,船厂开始召回在三产公司的企业骨干,汪总经济师带着一纸调令,通知我到厂办任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告别了金榜酒店共事多年的经理和伙伴们,结束了历时八年的商海历程,融入到洪主任领衔的厂办团队,从三产公司的管理人员跃升为中型船企的中层干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重组后的厂办兵强马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正筹建的海沧新厂百事待举,厂办所肩负的职能繁杂而艰巨。许厂长为强化厂办的职能职效,以适应企业扩大规模后行政总务工作的要求,特选派了时任厂纪委书记(副厂级)的小洪兼任厂办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时洪主任上任后立即重组厂办,他在全厂范围内调兵遣将,选调我担任负责文秘的副主任;选调老庄担任负责总务的副主任,此外还调来了曾在厦门银华机械厂任车间主任的小宋司职总务;厂办还有原先的秘书小吴、档案员小刘、总务小张等;人事办又招来了北京某机械学院本科毕业的小郑司职文秘,做我的助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厂办全体人员合影</i></b></p> 新官上任三把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上任后,一开始就从文秘办公的软硬件入手,夯实基础,生发开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修订文秘规章、添置办公器材,忙的不亦乐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全厂电脑还未普及,各部门行文都由小吴打印,而发文除分管领导审批外,文字方面由我审核把关;文秘工作还包括了全厂大事记、领导讲话稿、全厂行政工作总结等。当时虽说我是中文本科学历,但毕业后有六年时间没在企业工作、没跟墨水打交道,一下子重提笔头脑袋发懵、词不达意、举步维艰,还真适应不了那滚滚而来的文山会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倒是添置办公设施器材的事务我还在行,毕竟在商海打转了几年,采购的工作得心应手;通过市场调查、货比三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b></p> 顶着压力开拓工作局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除技术科外,就是我们这个部门是由副厂级领导领衔,小洪当主任,虽说他比我小五岁,但当过部队宣传员的他才思敏捷,工作点子多,又在车间书记的位子上干了多年,确实是企业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而我跟老庄作为副手分别管一块,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7年是船厂为德国船东承造10500吨820标箱散货船的第一年,从建造能力上和建造设施上都非常薄弱,试想船厂刚从原来只能建造千吨级船舶一下子跃升到万吨级巨轮,这中间没有任何过渡,连续跳了五六级台阶,可以感受到当时厂里不管哪个部门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工作;而对于厂办来说,这个压力那就更大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洪主任</i></b></p> 企业改造升级,百事待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厦船在新厂的生产能力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情况下承接了两艘德国万吨集装箱船的订单,采取了“边维持生产、边规划、边筹资、边拆迁、边建设、边形成局部生产能力、边出新产品、边进行软硬件配套、边出效益”的多边异地改造策略,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雄才伟略展开了新厂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厂办肩负的重担是沉甸甸的。在工厂未动迁之前,厂办还管辖着厦鼓两工地的食堂、医务室和勤杂组的两套人马。 鼓浪屿工地作为生产万吨船分段的过渡性生产基地,需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船厂要实施整体搬迁,需提供周密的运输保障;厂多处职工宿舍自建房要管理,需派专员现场办公;而今后颇具规模的现代化船企的文秘办公,更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办公设施、办公模式和办公效率,由此重新走进厂办岗位的我,和员工们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任重而道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拆迁前的厦禾工地,位于第一码头的厦禾路沿街区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图为厦门造船厂鼓浪屿工地,位于鼓浪屿内厝沃康泰路1号。该工地在拆迁前曾作为新厂万吨船分段的生产基地</i></b></p> 排除万难,搬迁和服务两不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们要负责组织实施全厂整体搬迁到海沧排头新厂的任务;要抓紧组建好新厂的各项后勤保障设置和办公楼设施;要提供好作为分段生产基地的鼓浪屿工地的所有后勤保障、船东代表的日常生活与办公场所的安排;要负责两个工地拆迁后一些职工的住房安置等问题,确实是百事待举,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繁忙;还有厂办的日常职能那就更需要强化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在这节骨眼上,实际上我们都是分工不分家的,那时突发性的工作、临时性的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工作都特别多;也可能是我们太能干了,许厂长把许多厂办份外的工作也交给我们办,如涉及基建方面的、技改方面的、宣传方面的等等,我们都来者不拒,建设朝阳产业我们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和力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11月经过厂办不懈的努力,位于老市区造船厂的职工和设备,整体顺利地搬迁到了海沧排头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已建成颇具规模的海沧新厂</i></b></p> 三主任携手共进、屡创佳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统计厂里原先的职工人数1200多人,而实际到新厂工作的只剩下777人,有相当部分分散到社会上了。新厂提供了35万平米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老厂面积的4倍;不过此时刚开始创业,新厂区除已建成一个万吨级船台和码头以及两大车间外,其他建筑和设施还在陆续建设中。因此不管是科室的办公场所还是工人的班组场地都是临时活动房,此时厂办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我是分管文秘的副主任,但繁忙的事务使我们全无界限。我除了分管的工作外,还陆续负责了新办公楼的装修工作、新食堂的筹建工作以及临时食堂供餐的秩序维护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洪主任是掌控全面工作的,我是更多分担了老庄的总务工作,我们三人联手把厂办这个团队扭成了一股绳,虽然工作过程艰苦周折,但乐得其所,按期保质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建造万吨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得到了厂领导的认可和广大职工的称道,在首制万吨船成功下水的那一年,我们厂办被评为建功立业一等功的高尚荣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办公场所和职工食堂都暂时在活动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建设初期的海沧新厂</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我与庄副主任(图左一)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我所负责组织装饰的新办公楼</i></b></p> 工作不分份内外,党政全涉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排头新厂由于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百事待举工作繁多,我作为分管文秘的办公室副主任,除了肩负办公室本身的职能外,还有诸多份外的、突发的、全厂性的任务要去承担。</b></p> 组织筹办新船各重大节点的庆典仪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首先,我们要承担每一艘万吨级以上新船从开工、下水到交船各阶段的庆典仪式筹办任务。</b><b style="font-size:22px;">(新厂从1997年7月开始批量建造德国1.05万吨集装箱货船后,船舶产品就一直升级换代,先后批量建造德国3万吨多用途集装箱货船、英国5.38万吨双壳散货船、英国4300车位汽车滚装船、德国2600标箱集装箱货船、英国4900车位汽车滚装船、挪威8500车位汽车滚装船等船舶产品,直到现在,还陆续承造8-11万吨集装箱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新厂成功地进行了异地改造,开创了百年老厂造巨轮的奇迹;尤其是首艘万吨船在新厂开工建设后的一年零三个月上船台,创造了中国船舶建造史上的奇迹,被全国政协常委、中船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誉为“石破天惊”的创举,非常值得厦船每一位新老造船人自豪与骄傲。由此我们为扩大企业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宣扬企业在社会的良好声誉,在排头新厂开初的五六年时间里,在新船的上船台、下水、交付的各大重大生产节点时,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筹办仪式时,我们既要布置现场,又要邀请嘉宾;既要邀请媒体,又要撰写通稿;既要招待领导,又要组织宴会,而这一切基本由我们厂办主持操办,属于我的工作份额那就数不胜数。 当时我也不知哪来的三头六臂,也许是新官上任的缘故吧,三把火却也越烧越旺,不仅能把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而且工作能力和魄力也水涨船高,由此也结识了许多省市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及协作单位的朋友,以及上级部门的同行们,极大拓展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局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图为省市领导莅临庆典现场</i></b></p> 组织5S管理现场的考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其次,我们要承担全厂文明生产现场定置5S管理的组织工作。</b><b style="font-size:22px;">造船厂搬迁排头后,其厂区面积是岛内老厂的四倍。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善、船舶产品的升级换代,其生产要求、建造规范、员工素质都必须符合国际文明规范的5S管理要求,而此项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就历史地落在我们厂办的职能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被编入厂文明生产领导小组,参与了全厂文明生产的现场定置管理、区域划分管理和科室文明管理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记得当时我全身心投入,不仅要编制文明生产检查考评办法、文明生产规划书、定置管理图表、文明工作要求等,还要负责召集考评组成员(当时由多部门联合开展这项工作)进行循环检查,并督促整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持续5年不间断的考评推进中,全厂厂容厂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生产区域条块分明、整洁有序;生产流程科学顺畅、安全高效,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工作的发展。 此项工作先后受到市经发局、省船舶公司、市文明办的表彰,企业被授予“厦门市文明单位”等荣誉。</b></p> 兼职开展相关党务工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再次,我还承担了科室部门的党务工作。</b><b style="font-size:22px;">我在工作上的认真细致和责任心强的两个特点得到了领导的赏识,1999年我就开始兼任第二科室的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 其实这些工作属于份外的、社会性的,并且要占用自己很多业余时间和精力的。只是那时对于为大家做这些事,感到富有光荣感和成就感,所以做起来兴致就比较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有时也会影响到本职份内的工作,惹得主管领导有些意见;然而党委黄书记却对我赞赏有加,认为我是厂里难得的党务工作人才,这也就为我接下来转为党务干部打下了基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我担任基层支部书记的那几年,由于我的热心和抓紧,先后发展了五位新党员,而且党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组织党员红色之旅活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厂办工作了五年后,2001年休完国庆黄金周,承蒙党委黄书记的信赖,我接替了退休的王主任,荣升党办主任,开启了党务工作的新征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