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徜徉之心:慢下来的生活哲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879500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 /吕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网络(致谢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有云:“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纪伯伦亦曾低吟:“在这沙滩上,我徜徉到永远,徜徉在沙与沫之间。”每每读及这些句子,心中便仿佛被一缕清风拂过,涌起无限神往。“徜徉”二字,既指陶然漫游,亦喻心灵沉浸,其背后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命姿态,一种迷人的精神松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能让人“徜徉”的空间,也往往具备这样的气质。光影流转,动线蜿蜒,陈列有致,布局通透,景随步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引导心绪的小径。人步入其中,便如流水行于溪谷,不疾不徐,自然而然。一盏清茶,半晌闲坐,人与空间默然相对,心神却已漫游至另一重时空:如不系之舟随波荡漾,如蝴蝶翩跹于花间,如阳光漫步于林梢。在这样的时刻,人得以安顿身心,触摸每一寸光阴的质地,感受片刻的宁静与踏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这样一些“徜徉”的时刻。它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生活本来的节奏,回归到心灵原初的从容。在这样的时光里,我们慢下来、松下来,安然享受此刻的馈赠,而不必步履匆匆,奔赴未知的前方。人,活的终究是一颗慢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年金庸先生创办《明报》之时,白日执笔社评,深夜伏案写作,常无暇进食。高强度的工作虽换来事业的成功,却也令他身体积劳成疾,伴随后半生。后来他幡然醒悟,道出“人要善于有张有弛”之语。他说武打小说也需节奏,“打一会儿,就要吃饭、休息,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句感慨,何尝不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警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自然万物,何曾匆忙?一朵花不会在春天急著绽放又急著凋零,一棵树不会在夏日提前结出秋日的果实。它们安于四时,顺应天道,从容生长。唯有当人类以欲望之名横加干涉,它们才不得不乱了生命的韵脚。人亦如此。那些能慢得下来的人,身上自有一种如植物般的从容气场。这慢,不是懈怠,不是表演,而是安住当下、回归自然节奏的智慧。是泡茶即知茶意,洗碗即见碗心,是“吃饭时便吃饭,睡觉时便睡觉”的纯粹与专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终日有百忙,但仍需小憩。真正的徜徉,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懂得在奔忙中为自己留白;不是停止追求,而是学会在过程中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要学会驾驭“徜徉”这叶轻舟,慢行于心流之界,让生命有紧有松、有起有伏。唯有懂得停顿,才能更好地出发;只有领会慢的哲学,才能真正地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你我都能在喧嚣世界中,修得一颗徜徉之心。慢下来,静下来,与万物同呼吸,与光阴共徘徊——如此,方不负此生年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此,诸位有何不同见解,可以一起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