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热辣与滚烫的事——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南岳祝融峰后山徒步活动纪实

寒鸦戏水

<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铃子</p><p class="ql-block">文字提供:曾经沧海</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寒鸦戏水</p> <p class="ql-block">地理概要:</p><p class="ql-block">一、老龙潭位于在南岳风景区祝融峰北麓山下望峰乡红旗村境内,四周群山巍峨,翠绿环绕 ,水量丰沛 。峡谷是一条上下约四公里长的山涧 ,因山势陡峭 ,垂直距离高 ,落差又大而坐拥得天独厚之景 。谷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 ,柔仞兼具 ,溪水清冽,凉爽舒适。</p><p class="ql-block">二、红旗渠与千步云梯:祝融峰北侧半山腰有一条人工开凿的一千余米的挂山渠道,渠道集大山之水用于发电与灌溉。千步云梯上连挂壁水渠,下连发电站的花岗岩台阶,旁边是口径米多宽的铸铁水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正文★</span></p><p class="ql-block">“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阔别七年之久的老龙潭与千步云梯还能吸引我们这些闯荡天涯多年的湘乡登协人吗?!”</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答案掷地有声:当然能!</p><p class="ql-block">毕竟每一次出发,同行的人不同,撞进眼里的季节景致不同,揣着的心情也不同。那些藏在路边的新宠与精彩,从来都在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之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是个烈日“晏(咬)人”的星期天,湘乡市登山协会的10人坚决不做电视机前的“沙发土豆”,愣是离开空调房、舟车劳顿,开启了南岳祝融峰后山的“铿锵徒步之旅”。</p> <p class="ql-block">说“铿锵”,其实是多数人下车后,连竖在红旗发电站的千步云梯简介标牌都没瞅一眼,匆忙之中就跟着领队的步伐,二话不说,开始了千步云梯的艰难攀登。可刚迈开脚,“千步云梯”就给了大家个不折不扣的“下马威”。</p> <p class="ql-block">这云梯就藏在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祝融峰北坡的山上。垂直高度222.3米,每级台阶宽才0.35米,脚踩上去都得收着步子的1327级花岗岩台阶像条巨龙往云里钻。可比起险峻陡峭的山坡,更让人震撼的是它的历史: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解决当地老乡用电需求,红旗村的农民兄弟一锤一钎在花岗岩山体上凿出麻石台阶,再顺着山势铺设了管道,把收集起来的水引向山脚下的发电站。</p> <p class="ql-block">当时为了给后山红旗水电站引水,不光这云梯,连二级、三级水电站的水渠都是这么修的——能借天然花岗岩当壁就借,剩下的全靠人工凿条石拼,水泥塞缝省材料,干了好几年才成。站在梯下往上望,仿佛能看见当年人扛肩挑的身影,那股“与天斗、与地斗”的豪情,顺着石阶缝往骨子里钻。</p> <p class="ql-block">车子刚驶入发电站旁边,“警戒区域,请立即离开”!“警戒区域,请立即离开”!墙壁上的电子警报器喊个不停。不明白情况的队友还真的很是服从指令,自觉退到了马路上去了。</p><p class="ql-block">千步云梯已经是当地一个旅游小众景点,登上云梯,翻山坳可通往杜鹃花海的翠鹫峰,沿挂壁渠道,进入曾国藩朝圣古道,抵达祝融峰。</p><p class="ql-block">大家动作麻利,不一会就先后来到千步云梯之上,一步一级,埋头苦登。</p> <p class="ql-block">爬梯,汗流成河,梯陡,才爬了五分之一,没有风,汗就顺着额头往下淌,再走几步,有人的T恤能拧出水,汗水滴在台阶上,“啪嗒”一声就没了影。“秋老虎”正在发飚,山里本该凉快,可太阳早早就把石台阶晒得有些发热,气温也跟着我们的脚步往上蹿。</p> <p class="ql-block">但这汗流得痛快啊——像猛炫了一碗爆辣米粉,从嗓子辣到脚心;又像寒潮天泡进桑拿房,每根骨头缝都透着松快。</p><p class="ql-block">“张导要是退了,后面的‘大片’谁导啊?”身体抱恙的队友铃子攥着栏杆想打退堂鼓刚想认“怂”,被大家激将,她一咬牙又迈开了坚定前进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也是,前人能在绝壁上修路,我们爬个梯算啥?互相拽着胳膊、喊着加油,偶尔来阵清风扫过,就算是老天爷给的奖赏。终于冲顶时,有人扯着嗓子喊,有人往地上一坐直喘气——俩鳄鱼爬爱好者还即兴在梯顶秀了一段,胳膊肘蹭着石板往前挪,逗得大家直拍大腿。</p> <p class="ql-block">上了云梯,沿着干枯的渠道往前走,才算真正进了“野路”:一会儿跳下渠道钻黑隧道,手机电筒照着脚下,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一会儿又踩在一尺宽的石堤上,往下瞅是深不见底的绝壁,“如临深渊”哪是形容词,分明是当下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可生活本就够闷的,既然来了,总得寻点乐子。张导铃子美女一挥手:“来个行为艺术!”</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节目是“挂尸”。“躺尸”最早源于游戏场景,特指角色死亡后长时间躺在地上的尸体状态或装死行为。‌‌后来被网络引申义为,现多指‌整日躺在床上睡觉或无所事事的消极生活方式‌,常表现为长时间发呆、刷手机等低活力状态。‌‌户外活动中的“躺尸”则要求行为人以各种姿态是身体最大面积紧贴地表,感受到大山的情怀,这也成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轻人中在户外活动中的一种拍照行为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导说今天我们的这个“挂尸”行为表演就是源于“躺尸”。因为半山上的人工渠道,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一米七八深的花岗岩水圳,其中有一段五十米长的水圳上架有一排悬空的水泥横梁,滑稽搞笑的表演便开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大家又来个“列队阅兵!”队友们在渠道边上一脚宽的石埂上站成一列“大兵”,斜扛登山杖,挺胸抬头 ,踢着正步,紧绷着脸,俨然就要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p> <p class="ql-block">将近中午时分,大家沿着渠道顺时针走,在祝融峰正下方路过,然后翻上山坡,来到了曾国藩朝圣古道。</p><p class="ql-block">古首青石板被踩得发亮,宽宽的正好容两人并行。这路早得很,唐朝就有了,宋代还有刻石;同治年间,曾国藩为了让母亲去祝融峰朝圣,和兄弟出钱修了一遍,青石板铺得平平整整,直通山顶。</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处林荫休息地,水从笼头里咕噜咕噜往外冒,大家拥上前去,捧起清凉的山泉水擦一把脸,寒意在血管里窜,刚才的燥热一下子没了。再掬一捧水喝,真比“农夫山泉”还甜!</p> <p class="ql-block">随即,大家进入到旁边的法雨寺。法雨寺原名老五岳殿,位于山脚下的报信岭与山顶的祝融峰之间,始建于汉朝,几度兴废改建,至清朝末年时只留下了老五岳殿。寺院于2004年重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十方信众的慈悲护持下,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法雨寺成为南岳后山一处初具规模的佛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而法雨寺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是曾经在这里主持的释上宜大师就是我们湘乡人。现年八十一岁的释上宜大师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凭着自已对佛的信念,坚守几十年,因年事已高,释老最近才被佛教协会照顾性调回南岳大庙那边养老。</p><p class="ql-block">如今,寺庙的功德墙上可多处见到湘乡信士捐赠款项的文字记录,这也是与释上宜大师的影响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我们这次与释上宜大师失之交臂,没能一睹大师风彩,感受他那道骨仙风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从法雨寺出来沿着石板小路又进入到山脊朝圣古道,这时候陆陆续续有人往来于朝圣路上。</p><p class="ql-block">踩着前人走过的路往下走,能看见路边的演武坪遗迹,据说当年湘军在这练过兵。溪水声里,好像能听见马蹄声、脚步声混在一块儿——原来徒步不光是走山路,也是踩着时光往回走。</p><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的活动在山下的老龙潭峡谷,在半山坡位置,大家就近选择了一家农家乐,准备补充体能,休整恢复。</p> <p class="ql-block">到了往农家乐,女主人围着灶台手忙脚乱,不可开交。队友慧裕见状,挽起袖子进了厨房,当起了主厨。趁着空闲时间,队友玲子三下五除二剪辑了精彩搞笑的小视频并发布到了协会所有的会员群,周末的快乐瞬间在湘乡与南岳后山被点燃!笑声裹着柴火味飘出来,比桌上的菜还韵味!</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大家离开农家乐,在盘山公路下方山坡处找到了进入老龙潭的路口,路口是峡谷上方的出口,口子已被人用竹子封闭了,旁边的警示牌说景区因山洪冲毁禁止入内。老龙潭早几年之前被打造成休闲旅游的收费景点,后因经营不善就停了,但设施仍在,成了当地的居民的免费避暑纳凉之处。</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坡小路往峡谷栈里下行,伴着哗啦啦的溪流瀑布声,不断传来游人的嬉戏声。辗转下到溪流边,清澈的山泉水裹着阵阵凉意从上轻快地奔涌而下,半人深的水潭已被先到的游客占领了,或坐溪私语,或斜卧潭头,或泛舟轻浮,尽情地享受着“秋老虎”下的悠闲。</p> <p class="ql-block">沿溪而下,峡谷中奇石青苔,流水淙淙。或青树盘枝,左交右织;或老树虬根,千丝万缕;或野蔓缠藤,万夫莫开……这是一条原始而狂野,充满野趣的峡谷溪流。</p><p class="ql-block">又因曾经的开发,栈道的修造给徒步观景提供了方便,以前的天堑已不复存在,一路通畅安全。</p> <p class="ql-block">深谷幽涧,绿意盎然,白云滚过峡谷上的天缝,清风徐来,即便正是一天中最闷热的时候,大家行走在峡谷中也感受不到“秋老虎”的淫威。</p> <p class="ql-block">溪如薄纱,轻歌曼舞,秋水盈盈,偶遇落缨,落入溪中,化作点点粉红,映照着潭水的宁静。然而,行者心中的尘埃却如顽石般难以磨灭,唯有这溪水,静静流淌,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宽容,这也许正是我们寻找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峡谷以大落差下降,河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雕刻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怪石如同大自然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山间,守护着老龙潭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一潭秋水如一颗翡翠明珠镶嵌在峡谷白色底色的绸缎上,老龙潭的水美得让人无法用语言表达。</p> <p class="ql-block">四五十分钟的快速行进,大家走到峡谷口,沿着灌溉渠道往红旗发电站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回到停车处时,太阳还辣得很,可没人觉得躁了。衣服上的汗渍干了又湿,胳膊腿儿有点酸,可心里敞亮:爬梯时练了犟劲,瞎闹时松了心,你拉我一把、我逗你一句,友情又稠了几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谁说老地方没新意?千步云梯的石阶缝里藏着当年的热血,渠道石堤上有我们的傻乐,曾国藩古道的青石板上,古今的脚印叠在一块儿。</p> <p class="ql-block">下次活动啥时候?我们早等着了——毕竟山水常新,同行的人常笑,每一次出发,都是给回忆添块热乎的砖。</p><p class="ql-block">★文完★</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本次活动部分图视——</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