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寻秋而行(十一)黑河风情篇

酒醇花香

摄 影:酒醇花香<br>出 镜:铃叮清韵<br>场 景:黑河早市、<br> 黑河江景<br> 大黑河岛、<br> 黑龙江大桥、<div> 瑷珲纪念馆</div> 九月的风裹着草木的清冽,我们的寻秋之旅碾过浓咧的秋意,终于在晨光初露时停靠在了黑河。这座依黑龙江而居的边境小城,既有东北大地的豪爽,又藏着边境独有的静谧。 黑河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处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市区与俄市仅一江之隔。 27 日清晨五点,天刚蒙亮,带着些许凉意的晨露沾在鞋尖,我们步行往文化街的黑河早市去。早市本是街边自发形成的农贸杂市,铺开的摊位像一条彩色的带子,服装、小商品叠得整整齐齐,山货的干香混着古玩的旧气在风里飘,倒像是把黑河人的日常都摆了出来。只是这些物件于我们而言多是看个新鲜,真正勾着人的,是文化街与公园路交叉口那片热气腾腾的食品区。 东北街头少见专门的早餐店,早市便是当地人的 “移动食堂”,我们跟着排队的人群,选了粗粮油条、豆腐脑和粘玉米。没有复杂的调料,全凭食材本身的纯粹 —— 油条咬下去带着麦香,不油不腻;豆腐脑嫩得能晃出细波,咸香正合口;粘玉米嚼着有自然的清甜,咽下去还留着粮食的余味。这三样简单的早餐,却让我们尝到了东北晨光里最实在的美味,也算实实在在体验了一回黑河人的早市生活。 每次旅行路过的每一座城市、街角的每一个集市,原是旅行里更动人的部分。这里没有刻意包装的风景,只有摊主递东西时的热络、街坊邻里间的寒暄,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温度,才是一座城市最真实的风情。旅游从来不是只看山看水,更是去触摸不同的生活,感受那些无法掩饰的地域气息,接住那捧真实无暇的人间烟火。 文化街本就与黑龙江平行,逛完早市穿过两个街口,江水的湿润气息便漫了过来。清晨的黑龙江裹着一层薄雾,像蒙着半透明的纱,江水清得能看见水下的卵石,静静向东流去。江边步道上、公园里,本地人早已融进这片晨光:有人迈着稳健的步子跑步,脚步声与呼吸声合拍;广场舞的音乐轻缓地绕着树影,阿姨们的动作舒展;还有钓鱼的人坐在石阶上,鱼竿垂在水里,连等待都透着股闲适。 这一刻风不燥、水不涌,只觉得 “岁月静好” 从不是一句空泛的话,而是这般寻常日子里的安稳 —— 是晨光、江水,这共同守护的幸福和温柔。 行至中段,青灰色的界碑静静立在江边。“中国” 二字被晨光描得清晰,指尖触到碑身的凉意时,抬眼望见江风拂动两国岸边的树叶,忽然懂了 “山河无恙” 的分量 —— 这平静的江水,这清晰的界碑,便是最安稳的注脚。 这座名为《母亲》的青铜雕塑,矗立在黑龙江江畔,是黑河城区的标志性艺术作品。其设计以写实手法塑造了一位端庄秀丽的东方母亲形象 —— 她双臂舒展向上,托举着一个背生双翼、神态灵动的孩童,母子二人的身形在江畔的天际线间形成充满张力的视觉焦点。 正如雕塑基座上镌刻的铭文所言:“江水会记住每一朵浪花的故事,而我们将记住 —— 母亲的臂弯,是世界最初的摇篮。” 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或许正是黑河这座边陲之城献给世界的精神礼物。 徐导给这天的安排格外宽松,核心任务是去大黑河岛买俄罗斯特产,给家里人带些心意。往常七点半便要出发,这天却等到九点。<div> 大黑河岛是黑河有名的边境贸易地,因岛上密集的购物中心成了游客必来之处。我们先去了国旗广场,站在江边往对岸望,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城市轮廓清晰可见。最让人震撼的是两岸矗立的国旗 。中国的五星红旗旗杆高得直戳云天,红色在蓝天下格外鲜明,风里都带着种庄重的力量,让人忍不住驻足,盯着那面飘扬的国旗看了许久。</div> 黑河大黑河岛国旗广场的国旗是目前中国境内尺寸最大、旗杆最高的五星红旗,其设计与象征意义深刻融入了边疆文化和国家精神。国旗长 15 米、宽 10 米,面积达 150 平方米,是天安门广场标准国旗(5×3 米)的三倍。这面巨幅国旗由 56.74 米高的 316 不锈钢旗杆支撑,“56” 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 56 个民族的团结。<div> 这面矗立于中俄界江畔的巨型国旗,既是国家主权的庄严宣示,也是黑河 “开放北大门” 发展战略的文化注脚。它以视觉震撼与精神内涵的双重力量,持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成为边疆地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场景。</div> 大黑河岛位于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距离仅 750 米,面积 0.87 平方公里。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核心区,这里自 1991 年率先开通边民互市贸易,1997 年获批国家级边民互市贸易区,成为集旅游、贸易、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岛屿,岛上设有民贸市场、植物园、游乐园等设施。 只是购物的吸引力终究更大,在江边逛了二十分钟,大家便一头扎进了俄品多购物中心。货架上满是俄罗斯特产:巧克力裹着金箔纸,拆开一块尝,可可的浓醇在嘴里化开;饼干盒上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透着股纯粹;套娃叠得高高的,从大到小层层嵌套,颜料画得精致;连望远镜的金属壳都闪着光,还有红酒、盐,甚至小孩玩的玩具,都被大家一一放进购物车。队友们几乎没有空手的,有人念叨着 “给爸爸带瓶红酒”,有人想着 “给妈妈带盒巧克力”,购物不过一小时,可等着快递打包发运却花了一个多小时 —— 每个人都细细核对地址,生怕寄错了心意,直到中午十二点,才拎着剩下的小包裹慢悠悠走出商场。 俄品多是黑河大黑河岛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品牌,隶属于黑河品优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的跨境电商 O2O 龙头企业。作为国内首家由俄罗斯官方支持的线上电商交易平台,其线下门店汇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 190 大类、7000 余种商品,涵盖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等,线上覆盖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并通过直播推广拓展市场。 离开大黑河岛,我们去黑龙江大桥公园打卡。这座中俄合建的跨境大桥,银灰红带色的桥身横跨黑龙江,像一条坚实的纽带,连接着两国。文旅部门格外用心,在桥边修了座观光塔,顺着台阶往上走,整座大桥的全景便铺在了眼前:江水在桥下缓缓流淌,远处的天际线连着重叠的秋树。站在塔上望着大桥,忽然觉得,这座塔不只是个观景台,更是让我们记住黑河的小标记 —— 提起黑河,便会想起这座桥,想起站在塔上看到的辽阔与安稳。 当天最后的行程,是去瑷珲历史纪念馆 —— 这趟黑河之行的 “重头戏”,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纪念馆,旧日的照片、泛黄的条约、复原的场景,一点点揭开那段沉重的历史。 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地处清代瑷珲新城遗址核心区域,是全国唯一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领土演变历史为主题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馆区占地 10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 7000 平方米,建筑造型以 “北疆卫士” 为设计理念,融入盾牌、长矛等符号,寓意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主体建筑西圆东方,象征国土完整。 基本陈列《瑷珲历史陈列》以编年与专题结合的方式,分五个部分全景展现黑龙江流域历史变迁:从远古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到清代雅克萨之战的卫国壮举;从《尼布楚条约》的平等划界,到《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的屈辱割让;从庚子俄难的血泪记忆,到瑷珲新城的浴火重生。馆内藏有 8176 件文物,包括辽金扁刃铁镞、沙俄侵略银质纪念章等珍贵实物,辅以 “海兰泡大屠杀” 半景画、多媒体互动装置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再现边疆军民抗击侵略的悲壮史诗。 看着展板上 “割让 60 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的文字,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压着,闷得发疼;可转头看到如今祖国强盛的展览,看到边境线上的安稳、人民的幸福,又忍不住生出满满的自豪。原来 “落后就要挨打” 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骨血里的教训 —— 大好河山本应寸土不让,可当国家羸弱时,连守护土地的力量都没有。 走出纪念馆时,风有些凉,风铃叮响,馆外 “1858 风铃墙” 以 1858 枚铜铃警示《瑷珲条约》割地之耻,却更盼着那片曾失去的土地,能有归来的一天。 黑河的行程就这样悄悄落了幕。收拾好行李,我们从黑河向南行,往寻秋之旅的最后一站 —— 五大连池去。回头望时,黑龙江的雾早已散去,国旗仍在风里飘,早市的烟火、江景的闲适、纪念馆的沉重,都揉进了黑河的秋里。这一路向北寻秋,寻到的不只是漫山的秋景,更是一座城的温度、一段历史的重量,还有藏在日常里的,最踏实、最动人的人间。 文案策划:酒醇花香<br>文案润色:豆包<br>佳片分享:徐领队、马领队,<br> 众队友<br>出行时间:2024年09月27日<br>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br>本篇编号:2515<br>本篇完, 谢谢众好友观赏。<br>下一篇: 再见五大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