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百年回响:一场深度探访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心灵之旅 作者:邵阳县新媒体协会唐务廉 发表于湖南邵阳

邵阳新鲜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是县域内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自创办近百年来,学校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为国家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与国之栋梁,堪称邵阳县高中教育领域的“航空母舰”,历来深受社会各界贤达的青睐与赞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所底蕴深厚的学府,亦是我长久以来心向往之的理想校园。过往每次途经校门,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驻足,想要走进校园一探究竟的念头始终萦绕心间。如今,我已退休八月有余,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寻觅合适的时机,渴望踏入二中校园,像品读一本厚重的典籍般,去探寻它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今日,这份期盼终于得以实现。我如愿走进二中,深入感受这所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欢迎大家在朋友圈转发、点赞,也期待能收到各位的宝贵指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晨光里的百年回响:一场深度探访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心灵之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8月26日的晨光,带着夏末秋初特有的温润与清爽,悄然洒满邵阳县的街巷。这一天,我怀着对百年名校的好奇与敬意,踏上了探访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下称“二中”)的旅程——与其说是计划中的走访,不如说是一场满怀期待的“突袭”,渴望在未加修饰的日常里,捕捉这所学校最本真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我抵达了二中校门时,身着制服的保安迎上前来,温和地询问来访事由。或许是心底早已对这所学校生出几分亲近,我下意识报出了此前听闻的李翠松老师的名字。未曾想,这份随口的提及,竟成了开启校门的钥匙——保安礼貌地核实后,便为我敞开了通往二中校园的入口,也让这场探访多了几分意料之外的顺遂。</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踏入校园的第一瞬,视线便被校门内侧一方镌刻着《重修校门记》的石碑牢牢吸引。指尖轻触石碑边缘,文字间的故事缓缓铺展:新校门的落成,并非单纯的建筑修缮,而是无数二中校友与教职工倾注心血、回馈母校的见证。那些字句里,藏着校友对青春岁月的眷恋,藏着教职工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更藏着一代代二中人“反哺母校、薪火相传”的赤诚。读罢全文,心中对这所学校的敬意油然而生,仿佛尚未深入校园,便已触摸到了它温热的精神内核。</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沿着校门往里走,便是贯穿校园的主干道。道路左侧,一片开阔的多功能运动场地格外亮眼——篮球架整齐排列,足球门静静伫立,场边还散落着几副羽毛球网。晨光下,虽未见到师生运动的身影,但不难想象,课间时分这里定会充满欢声笑语:少年们奔跑传球的身影、老师们与学生一同挥拍的场景,都将成为校园里最鲜活的风景。这片场地,不仅是锻炼身体的空间,更是师生间增进情谊、释放活力的乐园,默默守护着每一个二中人的健康成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主干道的右侧,则是另一番庄重景象——由原四合院重修而成的科教楼。壮美白墙间,既有传统建筑的雅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校园的简洁风格。作为学校的“中枢神经”,这里汇聚了二中的主要办事机构: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学校重大决策的研讨;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学生成长的规划,每一项关乎学校发展、学生未来的工作,都在这里有条不紊地推进。站在科教楼前,仿佛能看到老师们伏案办公的专注、行政人员忙碌协调的身影,正是这份“谋定而后动”的严谨,为二中的稳步前行筑牢了根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主干道两旁的宣传橱窗,更是一道承载着二中精神的风景线。橱窗里的内容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却又井然有序:有学校百年历史的追溯,让访客读懂二中的过往荣光;有安全教育的温馨提示,将对学生的关怀融入细节;有优秀教师的风采展示,他们的照片旁附着教育理念,字里行间满是对学生的热爱;还有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心理辅导的实用方法、团队工作的成果总结、学习园地的经验分享、师德师风的准则强调、榜样力量的事迹传播……每一块展板、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能清晰看到二中“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让人忍不住为这样一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学校心生羡慕。</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顺着主干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教学楼区域。此时虽未到新学期正式开学的时间,但校园里早已没了往日的宁静——许多老师提前归校备课,高一火箭班、高二与高三的学生也已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走近教学楼,便能听到教室里传来的声音:有老师讲课的铿锵有力,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有学生抢答问题的急促响亮,那股求知若渴的劲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偶尔有老师抱着教案从教室走出,脸上带着疲惫却又满是欣慰,想必是看到学生们专注学习的模样,一切辛苦都有了意义。教学楼里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块黑板、每一张课桌,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教与学”的故事,也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绕过教学楼,后方的两个院子里,矗立着配套齐全的标准化男女学生公寓。公寓楼外观整洁大气,内部设施完善,从宽敞的宿舍到独立的卫浴,再到便捷的生活配套,每一处设计都透着对学生生活的关怀。而公寓对面,一处崭新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曾是二中的食堂,如今已被改建成“特立教学楼”,听说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就能搬进这栋崭新的教学楼里读书、写作业。站在公寓与新教学楼之间,看着这两处为学生打造的优质场所,不禁感叹二中对学生成长的重视:既要让学生住得舒心,更要让学生学得安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在这一刻有了最直观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然而,与学生们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对比的,是老师们略显简陋的居住条件。据了解,二中现有近300位教职工,但可供教师居住的楼房不仅建成时间久远,存在设施老化的问题,而且房间面积普遍较小,部分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住房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即便如此,在探访过程中,我从未听到任何一位教职工抱怨过居住条件的艰苦。相反,他们总是将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有的老师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到深夜,有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有的老师主动参与校园建设的讨论……他们克服着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却始终以兢兢业业的态度、任劳任怨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远比优越的居住环境更让人动容,也正是这份精神,构成了二中最宝贵的“教师力量”。</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让人倍感温暖的是,二中不仅关怀学生、体谅教师,更懂得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在学校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二中依然毅然决然地修建了供家长陪读的公寓楼。这一举措,既为远道而来陪读的家长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居住场所,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又通过合理的租金收入,为学校缓解了部分经费压力,真正实现了“两全其美”。陪读公寓楼前,偶尔能看到几位提前来熟悉环境的家长,他们脸上带着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也满是对学校这一暖心举措的感激。这份“人性化”的考量,让二中不再只是一所单纯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将学生、教师与家长紧密联结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离开学生公寓与陪读公寓区,便来到了学校的新食堂。食堂外观现代大气,内部装修简洁明亮,功能分区清晰合理:从食材储存到菜品加工,从窗口售卖到用餐区域,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卫生标准。食堂的菜品更是丰富多样,既有符合学生口味的家常小菜,也有营养均衡的特色套餐,而且价格亲民,真正做到了“美味佳肴、价廉物美”。食堂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无论是为学生推荐菜品,还是及时清理用餐区域,都细致入微。正是这样一流的后勤保障,让老师们能安心工作,让学生们能舒心学习,也为整个校园的有序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食堂前方,一片巨型田径场如同展开的画卷,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宽敞明亮。田径场的跑道铺设得平整规范,草坪绿意盎然,周边的看台整齐排列,可容纳几千人观看活动。据介绍,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大型文艺汇演,都会在这里举行:春季运动会上,学生们在跑道上奋力冲刺、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元旦文艺汇演时,师生们同台表演,歌声与笑声回荡在田径场上空;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也在这里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与蜕变。每一场活动,都是师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不仅深深震撼着在场的宾客与师生,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精气神与综合素养——让他们学会拼搏、懂得合作、敢于展示,这些珍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校园里的每一条过道、每一处角落,都浸润着浓厚的校园文化。过道两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心设计的文化展板:既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解读,也有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现代文明内容;既有二中历代师生奋斗的故事,也有“勤奋、笃实、团结、创新”的校训阐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有机融合,二中力量与二中人的勤奋在这里有机统一,每一位走过过道的师生,都能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教学楼内部的空间设计,更是将“自然与学习”完美结合:走廊的转角处摆放着绿植,教室的窗外是绿树红花,浓密的树荫笼罩着教学楼,清凉的新鲜空气从窗外渗入,让师生们在学习与工作间隙,能随时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份轻松与舒适,不仅缓解了学习的疲惫,更让大家的学习劲头愈发充足。</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在校园的核心区域,伟人的头像与座雕静静矗立,座雕下方的简介详细介绍了伟人的生平与精神。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雕像上,伟人的形象便显得格外庄重。这一尊尊雕像,不仅是校园里的一处景观,更是二中精神的“灯塔”——它激励着一代代二中人以伟人为榜样,发奋图强、勤勉刻苦;它也时刻提醒着每一位二中人,要树立“爱祖国、爱家乡、懂感恩、有情怀”的远大志向,努力成为能为国效力的优秀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正是这所百年名校始终坚守的办学宗旨。一百年来,二中历经风雨却始终初心不改,正是这份宗旨,让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也让“二中”这个名字,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的确,凡从二中走出去的学子,无论身处天南海北、长城内外,心中都始终怀揣着一颗对母校、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们中,有人成为了科研领域的骨干,在实验室里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攻坚克难;有人成为了教育战线的先锋,像自己的母校老师一样,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有人成为了基层岗位的能手,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还有人投身创业浪潮,用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他们都是单位里的精兵强将、中流砥柱,始终牢记着二中的教诲,用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添砖加瓦。这份“二中人”的担当,也让这所百年名校的声誉愈发响亮。</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行走在二中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熟悉的场景还是陌生的区域,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不时遇到的老师,无论是此前认识的还是初次见面的,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问好:有的老师会主动询问我是否需要指引,有的老师会笑着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有的老师会停下脚步与我聊聊学校的发展……这份不设防的友好,让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温暖的氛围。其中,我有幸见到了此前提及的李翠松老师——这位被学生爱戴、家长尊重的青年教师,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才华横溢。作为他的“忠实粉丝”,我时常在抖音上刷到他的作品:有时是他在课堂上激情授课的片段,有时是他分享的教育感悟,有时是他用才艺传递正能量的视频。每一条作品里,都透着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以及那份“心怀天下”的格局与情怀。与他短暂交流的几句里,更能感受到他身上那份独特的感染力,也让人更加理解,为何二中能培养出如此多优秀的教师与学子。</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不知不觉间,晨光已悄然转为正午的暖阳,一场原本计划“短暂停留”的探访,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整个上午。若不是妻子打来催促回家吃饭的电话,我恐怕还沉浸在二中的校园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走出校门时,回头望去,二中的教学楼、运动场、宣传橱窗依旧清晰,那些师生们的身影、校园里的故事,仿佛还在眼前回荡。</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此刻才明白,被二中“陶醉”的,从来不止是它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更有它深入骨髓的“风清气正”:是老师们爱岗敬业、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是学子们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进取态度,是学校管理层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是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重修校门记》里的校友情怀,到宣传橱窗中的教育理念,再到伟人雕像传递的精神力量,每一处都在诉说着这所百年名校的过往与未来;是它淳朴的校风:师生间的友好相处,家校间的相互理解,校友间的薪火相传,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更是它教会每一位二中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初心——让学生在成长中学会感恩、懂得担当,让教师在育人中实现价值、收获幸福,让每一个与二中相关的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这场晨光里的探访,不仅是一次对校园的“走马观花”,更是一场与百年名校精神的深度对话。而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也用它独有的魅力,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更让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刻、更温暖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5年8月26日于五峰铺紫金花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