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午饭后回宾馆收拾行李搬到道里区中央大街索菲亚美居酒店入住,稍做休息后步行前往中央大街感受俄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先到圣索菲亚教堂,最先看到的是</span>欧式铁艺塔架和廊架<span style="color:rgb(0, 3, 17);">,位于教堂广场内,具有鲜明的异国风情特色。该建筑为钢结构框架,设计风格与教堂的拜占庭式主体相呼应,包含高大的塔架和装饰性廊架,常以黑色或深色铁艺呈现,与教堂的红砖绿顶形成视觉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占地721平方米是哈尔滨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圣·索菲亚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哈一百仓库,被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包围着。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圣·索菲亚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p class="ql-block">2007年,圣·索菲亚教堂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起初的圣·索菲亚教堂为全木质的结构,后来由于沙俄人民需要更大的教堂空间来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在原址进行重新修建圣·索菲亚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平面布置呈十字布局,整体为砖石结构,造型十分宏伟。其主塔高七层,塔顶呈折尖形,上方覆盖着金色的穹顶,散发出耀眼的金光,成为哈尔滨市区的一道标志性景观。受到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的影响,教堂拥有洋葱头式的大穹顶,通高53.35米。顶上有一个十字架,周围有八个小圆角形顶,形成了多个层次的穹顶半球。</p> <p class="ql-block">从今年四月份开始闭馆进行壁画保护工作,何时开放时间未定。</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往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英文名:Pedestrian Zhongyang Street)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其全长1450米,宽21.34米,人行道面积12741平方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防洪胜利纪念塔、马迭尔宾馆等。此外,中央大街还拥有西餐节、老街音乐汇等旅游文化活动。多个影片也曾在此地进行过拍摄、取景。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于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面包石是哈尔滨最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面包石路面始建于1924年,历时两年完成铺设,全长1450米,共使用87万块花岗岩方石。面包石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每块石头经精密打磨形似俄式面包,采用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铺设时需将石料嵌入砂土并浇灌石灰浆固定,工艺标准堪比现代地砖。单块方石成本相当于当时一银元或普通工人一个月口粮,整条街道堪称“银元铺路”。</p><p class="ql-block">经百年踩踏,方石表面光滑温润,行人行走时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成为老街的标志性体验。因花岗岩材质坚固耐磨,维修成本低,至今仍保持完好,是哈尔滨保存最完整的欧式风格步行街路面。</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俄籍犹太人(后加入法国籍)约瑟·开斯普聘请欧洲知名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初建三层旅馆。“马迭尔”为俄语音译,意指现代的、时髦的,与modern同义。</p><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平面呈扇形立面为三层,部分带有四层孟莎式阁楼底层为基座,墙面仿重块石大尺度落地窗二、三层用通高壁柱三层用半圆额窗檐部女儿墙与阳台栏杆运用了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宾馆走道两侧多有宾馆所保留下来的珍贵陈列,钟表、电话、铭牌等,均是在宾馆中使用过的物件,保存有历史名人房间18间。</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马迭尔宾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马迭尔宾馆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邮局始建于1902年,原名哈尔滨邮政分局,历经多次改制与更名。</p><p class="ql-block">1914年更名为哈尔滨一等邮局,直属奉天东三省邮务管理局,管辖黑龙江及吉林部分地区邮政事务;</p><p class="ql-block">1921年接管中东铁路沿线俄国邮局,并成为国际函件互换局,开通国际邮政业务。</p><p class="ql-block">1937年正式定名中央大街邮政局,2016年最终命名为中央大街邮局。其建筑原为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远东银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旅功能的城市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大列巴</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看夜景</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北端松花江畔,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地标性建筑,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市长吕其恩选定。</p><p class="ql-block">塔高22.5米,由花岗岩塔体、半圆形罗马式回廊(20根圆柱)、双层水位标志水池及浮雕群组成。</p> <p class="ql-block">8.21日一大早打的前往美丽的太阳岛。</p> <p class="ql-block">买瓶鲜酿格瓦斯饮料。格瓦斯是一种源自俄罗斯的传统发酵饮料,以面包或麦芽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双重发酵制成,含微量酒精(0.5%-1.5%),具有酸甜口感和麦乳芳香,属于低醇性生物饮品而非酒类。</p> <p class="ql-block">过江缆车处</p> <p class="ql-block">每人2元钱就可乘坐渡轮过江</p> <p class="ql-block">下了渡轮前往松花江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Binzhou Line Songhua River Railway Bridge),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松花江之上。</p><p class="ql-block">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16日开工建设,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2日投用运营,于2014年4月10日停止运营。</p><p class="ql-block">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南起斯大林公园,北至太阳岛,全长1027.2米,宽7.2米,副桥宽1.2米,人行道宽1.18米,高30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