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王金法 <p class="ql-block"> 宛委山是绍兴会稽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接白鹤山,西南邻香炉峰,北依石矾山,东傍若耶溪,山势重峦叠嶂。</p> <p class="ql-block"> “宛委”在风水学中喻指山脉形态的宛转曲折和聚气特征。绍兴宛委山因山势重峦叠嶂,峰回路转,形成明堂聚气的特殊地貌,被古人视“山龙腹地”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学者认为绍兴“宛委山”四面环山的谷地地貌,有着“深藏不露”的地理特性。</p> <p class="ql-block"> 传说绍兴宛委山与大禹治水密切关联。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受玄夷苍水使者指引,在若耶溪边的宛委山设斋三个月,得黄帝金简玉字之书,书中记载了山河体势与通水之理。大禹据此疏通龙门、伊阙,从而成功治理洪水,完成治水大业。</p> 还有一种传说: <p class="ql-block"> 水神透露,在祝融峰的神秘山洞中,藏有一本金简玉书,书中记载了治理洪水的秘决。当年秋季,大禹依梦寻至祝融峰,历经艰辛终于在石头中凿出了那本书,得到治水之法后,大禹功成退,将书小心地放回原处,并用石头封住洞口,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禹穴”的藏书之地,此处大禹还将治水的经过刻成石碑,立在岣嵝峰上,这座石碑被后人称为“岣嵝碑”。</p> <p class="ql-block"> 绍兴宛委山樱花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樱花林之一,占地100余亩,种植的樱花树有4000余棵,花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每年樱花盛开时,漫山遍野的樱花与若耶溪、香炉峰,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美景。</p> <p class="ql-block"> 阳明洞天 明代王阳明曾在此修行悟道三年得名,形成“阳明心学”思想体系。洞内现在其手书“良知泉”摩崖。</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1472一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因筑室会稽山阳明洞而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创立“心学”,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核心命题,其学说强调内心道德自觉与实践的统一,影响遍及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 贺知章刻石,记载了宫观历史和山界范围,现存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p> <p class="ql-block"> 贺知章 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在)人,唐代诗人、政治家、书法家,官至秘书监(正三品)。晚年归乡,所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玫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之诗,含蓄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引发广泛共呜,脍炙人口。</p><p class="ql-block"> 贺知章是李白的伯乐。</p> <p class="ql-block"> 龙瑞宫位于绍兴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是著名道教圣地,被誉为道家“第十洞天”,其遗址地与阳明洞天相邻,现存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等珍贵文物。重建的龙瑞宫在宛委山东的二环东路,原龙嘴公园。</p><p class="ql-block"> 龙瑞宫的历史可追溯至黄帝时期,曾建“候神馆”;南朝宋泰始年间(432一437年)孔灵产重建为“怀仙馆”;唐神龙元年(705年)正式置观,开元二年(714年),因“龙现”祥瑞,敕改名“龙瑞宫”。</p><p class="ql-block"> 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浙东提刑汪纲因求雨灵验重建宫观,获赐额“嘉应宫”,后复称“龙瑞宫”。</p><p class="ql-block"> 绍兴宛委山龙瑞宫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代表性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宛委山东麓的若耶溪上有座并不显眼的东西跨向三孔石梁桥,名叫“望仙桥”。该桥建于清代,桥板侧面刻有“望仙桥”三字,清晰可见。该桥名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旧时,宛委山东麓流行着一种病,染病的人背上红肿疼痛,皮肤溃烂,乡间郎中都治不好,患者苦不堪言。一天这桥上坐着一个老头,身边放着一副草药担,担上挂着一个葫芦,声称能医治这种疮毒,大家半信半疑。但有个患者心想反正无药可医,就不妨让他诊治一下,碰碰运气,或许能治好。这老头拿出一个膏药,敷上一些药粉,加热后贴在患者背上患处,又从葫芦里拿出一粒药丸,叫患者服下。说来奇怪,患者贴了后不到一个时辰,疼痛感没了。两天后揭开膏药一看,溃烂愈合,红肿消退。消息一传开,患者都来找这老头就治,也都治愈好哉。县官晓得知这一消息,随即差衙役前往宛委山东麓找到这老头,带着老头去官府衙门。到了官府衙门里,县官妄想将这膏药的配方占为己有,要他交出配方来。老头当面应允,推辞要回去整理一下后再送来,县官信以为真,让他回来赶紧整理,明日拿来。这一回去,这老头就再也不来,在人间蒸发消失了,官府衙役再也找勿到。人们也四处打听,才知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首,神仙铁拐李。后来人们遇到疾苦,常去桥边寻望铁拐李,但他再也没有出现。人们就把这座石梁桥取名为“望仙桥”。</p> <p class="ql-block"> 宛委山是绍兴会稽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会稽山相邻的独立山峰,东南接白鹤山,西南邻香炉峰,北依石矾山,东傍若耶溪,山势重峦叠嶂,离大禹陵景区不远,距绍兴市区约5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