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天最热的日子里,宅家重看纪录片《五大道》,又蠢蠢欲动,想去天津了。最近的一次天津行,是2024年5月,为了看“瞬间与永恒——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 。</p><p class="ql-block">从北京到天津也算奔赴,好像有点儿牵强。不足半小时车程,看个展,吃顿饭,当日往返,高铁实在给力,比在北京跨区出行一趟都快捷。</p><p class="ql-block">再往前捯,还是2009年9月,陪外地来访的朋友游览过津门,所以去年春末,当好友小黄钻杆告知天博展讯时,毫不犹豫,立即订票,5月10日早,乘C2565次启程天津。</p> <p class="ql-block">扩建后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天津博物馆,我还是第一次来。用手机对着新馆比划半天,因逆光怎么都拍不出效果,只好找了一张网图。</p> <p class="ql-block">进得馆内,小黄钻杆轻车熟路,径直带我先上楼看特展:来自波兰的琥珀珍品——我们此行的主要目标。</p> <p class="ql-block">特展2024年4月30日开幕,8月25日结束,由天津博物馆与云南省博物馆主办,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等协办。据说这是天博近年来首次引进的国际大展,但和云南博物馆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搞清楚。</p> <p class="ql-block">瞬间与永恒,展览分为“神秘时光”和“璀璨瑰宝”两大部分,共展出300余件/套600余件展品。我从小学时就在自然博物馆认识了琥珀,并且喜爱至今。图为存世较大的泪珠形琥珀原石之一,稀缺的天然琥珀原石。</p> <p class="ql-block">展品包括来自波兰波罗的海的琥珀矿石、考古发现的琥珀、虫珀、植物珀、水胆珀等,展览设计形式多样,打造了“森林琥珀墙”和“格但斯克琥珀街”两处艺术场景。图为含昆虫的琥珀标本,琥珀内包裹蜻蜓等远古昆虫,展现琥珀的“时间胶囊”特性。</p> <p class="ql-block">通过多媒体视频生动还原琥珀从形成到制作成珠宝首饰的动态演变过程,使观展体验更加多元化。Dorota Sybilla公主失落的琥珀项链,是波兰历史上王室琥珀项链的复制品。和欣赏所有的宝石一样,相比首饰,我更喜欢矿物原石。</p> <p class="ql-block">而此次特展,出展了大量波兰著名艺术家和顶尖设计师设计制作的琥珀珠宝和雕塑艺术品,也很有看点。图为“时间”琥珀吊坠、“叶子”琥珀胸针;“叶子”胸针为橙色琥珀仿生设计。</p> <p class="ql-block">图为珍珠与琥珀十字架项链套装,含珍珠链、银质十字架、大型琥珀吊坠,及配套手镯、耳环,珍贵而华丽。这么大的项链,戴在颈上不一定好看,当个挂件倒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戒指、坠饰和戒指、琥珀木浮子三组琥珀制品,展柜铭牌分别标注:含黄金、翡翠石、水晶镶嵌及实用琥珀浮子。这浮子是钓鱼用的漂浮吗?如是,这渔具可够奢侈!</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雕刻琥珀吊坠项链,琥珀上雕刻梵高风格向日葵,搭配琥珀珠链。特展同时还展出了天津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代琥珀珍品,对比观看,颇有意思。 </p> <p class="ql-block">图为艺术化琥珀项链,以黄金、银打造花叶、蜻蜓造型,镶嵌琥珀吊坠,呈现自然主题。</p> <p class="ql-block">《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位于二楼左侧,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63件套,件件精美。</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瓶身绘珐琅彩花鸟图案,色彩艳丽,工艺精细,结合了瓷器烧制与珐琅彩绘画技艺,体现清代宫廷瓷器的高超水准。</p> <p class="ql-block">玉猪龙,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独特,猪首龙身,对研究早期宗教、图腾文化等有重要价值,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之一。天博这种将馆藏珍品集中陈设的布展方式,非常方便专程看展的观众,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出廓玉璧,圆形玉璧,表面饰谷纹,上方出廓雕刻龙形等装饰,造型规整,工艺精湛,是古代玉礼器及装饰玉器的代表,反映当时玉雕技艺。</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佛坐像:铜质鎏金,佛像结跏趺坐,神态安详,衣纹流畅,展现古代佛像铸造工艺,是宗教艺术与金属工艺结合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宋汝窑天青釉盘,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天青釉色莹润如玉,布满冰裂纹,裹足支烧可见芝麻钉痕,是宋代汝窑传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盘口、单颈、双腹相连,肩部塑双龙柄探入瓶口,底部刻“此传瓶,有并”铭文,是隋代白瓷创新器型,为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甜白釉梅瓶,胎质细腻,甜白釉温润似玉、肥厚如脂,外壁压印暗花,是永乐朝厚脂甜白釉瓷器中罕见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珐华花鸟图罐,景德镇窑仿珐华器,茄皮紫釉为地,堆塑蓝、绿、黄等色花鸟、山石纹,立体效果鲜明,是明代珐华工艺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款窑变釉如意耳瓶,以红紫相间的窑变釉为特色,釉色流淌自然如蛇纹,肩部设如意形耳,底刻“雍正年制”方款,是雍正朝窑变釉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元钧窑天青釉塑铺首四耳三足炉,洗口、粗颈、鼓腹,耳外侧贴塑鱼耳,圜底、蹄足,胎体厚重雄健。炉头贴塑六朵梅花,腹部凸起长角衔环兽面,通体施天青色乳浊釉,胎厚釉厚,器形浑厚古朴,釉色青里泛红、红中泛紫,尽显元钧“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瑰丽。</p> <p class="ql-block">清仿宣德款象耳洒金铜炉,仿明代宣德炉风格,铜胎质地精纯,两侧饰象首耳,器身洒金斑驳自然。造型饱满庄重,既延续宣德炉“铜质如金”的质感,又以洒金工艺增添华贵,是清代仿宣德炉的典型佳作。</p> <p class="ql-block">天博的精品玉器常设展也很精彩。图为清乾隆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和田黄玉材质,瓶身饰云纹,两侧有龙首形耳,是清代宫廷御用玉器,体现乾隆时期制玉工艺的鼎盛水平。</p> <p class="ql-block">玉盖杯,带盖的玉杯,杯身或有乳钉纹等装饰,盖顶有雕刻(如瑞兽、灵芝等 ),体现古代玉器在酒具等方面的应用,工艺上展现玉雕的造型与纹饰雕琢能力。</p> <p class="ql-block">玉盖炉,由盖、炉身组成,材质为玉,炉身有纹饰,双耳造型独特,如双龙耳,是古代玉制香具,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体现玉雕工艺与生活用器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玉龙柄觥: 玉质,觥身有雕刻纹饰(如兽面纹等 ),柄部为龙形雕刻,造型仿古代青铜觥,将玉质温润与龙形雕刻、纹饰工艺结合,展现古代玉雕的创意与技艺。</p> <p class="ql-block">玉象,以玉雕琢成大象造型,线条简洁或有细致刻画,大象形态憨态可掬,反映古代对大象形象的审美与玉雕工艺,常蕴含吉祥寓意 。</p> <p class="ql-block">清白玉双鹿:白玉雕刻双鹿,鹿的形态生动,或有灵芝等纹饰相伴,寓意吉祥,是清代玉雕中动物题材作品,体现当时玉雕的写实与表意风格。</p> <p class="ql-block">南朝黄玉瑞兽,南朝时期黄玉雕琢,瑞兽呈俯卧状,身侧琢双翼,尾上卷,昂首挺胸、肉丰骨劲,气度非凡。其神韵与南朝陈文帝陵前石雕瑞兽相似,承袭汉玉遗风又开创时代新风格,是南北朝玉石神兽雕琢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玉碗,质地温润,呈淡黄色,碗形规整,有雕刻纹饰,展现古代玉器在实用器方面的制作水平,体现玉质之美与工艺价值。两个多小时,三个展,享受了一段美好的博物馆时光!</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小黄钻杆推荐的“奶奶家的饺子”简单吃了一餐,前往位于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的天主教西开总堂,尽管天津是一座我相当熟悉的城市,但西开却是第一次来,以前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于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构图,是天津最大的罗马式建筑。图为教堂内的主祭坛。</p> <p class="ql-block">天津是我除了出生地北京,长居过的合肥、蚌埠、延安以及西安之外,到过最多次的城市,因为离北京近,更因为舅舅一家居住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从开封道,沿海河步行到天津站,乘C2060返程,结束了天津博物馆一日游。图为欧式风格的小白楼,我和表弟表妹小时候经常出没的地方,现在这里是一座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一部《五大道》,讲述了天津九国租界的前世今生,那些沉淀着近代历史故事的百年建筑,让我又想找个理由,重访昔日租界的那些老房子,探一探天津深不可测的史海沉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