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同行,乐游昆山——黄浦公园与亭林园

一如既往(吕冠璞)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3日,刚刚结束了与上海意吉艺术·朗赢俱乐部的“诗行远方”山西七日游,归家已是深夜。转眼间,2025年8月25日清晨,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踏上与上海船厂六位老同事共赴昆山的三日旅程。我们相约上午9:30在花桥地铁站汇合,一同搭乘苏州地铁11号线,前往顺帆北路,开启一段充满回忆与期待的同行之旅。</p> <p class="ql-block">从花桥到顺帆北路,地铁仅需半小时,出站后步行不过数十米,便抵达了下榻的酒店。一路顺畅,阳光洒在肩头,心情也随之轻盈起来,仿佛这座城市早已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温暖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隆祺国际饭店外观典雅,内部环境整洁舒适,设施齐全。虽非奢华酒店,却透着一份家的温馨与妥帖,让人一进门便卸下旅途的疲惫,仿佛置身于久违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由于床位紧张,我们这次住的是大床房,床面宽敞,两人并肩而眠,中间仿佛还有一条“三八线”,谁也不越界,倒也别有一番趣味。</p> <p class="ql-block">由党代表为我们五人拍摄的合影,定格了这次重逢的珍贵瞬间,也为我们此行留下了一段温馨的记忆。镜头前的笑容,是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默契。</p> <p class="ql-block">站在16楼的窗前,俯瞰昆山城市风貌,高楼林立,车流如织,现代化都市的繁华与静谧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也映照出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欢喜。</p> <p class="ql-block">住所旁边便是黄浦公园,这次我们是自由行,晚饭后我们信步前往,沿着林荫小道缓缓而行,感受着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闲适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正能量宣传栏,图文并茂,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令人驻足细读,心生敬意。这些文字不仅鼓舞人心,也映照出昆山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柳叶型的建筑静静伫立于湖畔,造型别致,线条流畅,仿佛一片轻盈的柳叶随风飘落人间,与湖水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如萤火虫般点缀着夜空,温柔而静谧,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外衣。我们在灯光下漫步,仿佛走进了画中,也走进了彼此久违的谈笑风生里。</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木栈道蜿蜒曲折,踏上其上,仿佛穿行于湖水之中,水波荡漾,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微风拂面,仿佛能洗净尘世的喧嚣,只留下内心的澄澈与同行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健身跑道环绕湖边,平坦宽敞,是晨跑与散步的理想之地。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公园地势较高的中心地带,设有健身器材区,绿植环绕,视野开阔,可远眺万怡酒店与隆祺建国饭店,是居民锻炼与休憩的好去处。昆山黄浦公园,已然成为周边居民放松身心的绿色家园,也成了我们短暂休憩的温馨驿站。</p> <p class="ql-block">儿童滑梯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p> <p class="ql-block">狼尾草随风摇曳,绿意盎然,为公园增添了几分野趣与自然之美。微风吹过,草浪翻滚,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红色宣传栏矗立于林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述着时代的主旋律与社会正能量。我们在林间驻足,细细品读,仿佛也融入了这片土地的精神之中,与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悄然共鸣。</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设有多个战役介绍展板,图文详实,仿佛一本本历史教科书,让人在休闲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天边晚霞映照,城市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柔,光影交错,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次日(2025年8月26日)早餐后,我们打车前往亭林园,满怀期待地开启新的文化之旅。这座园林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寄托着我们对文化的敬仰与追寻,仿佛是为我们的同行之旅添上一笔浓墨重彩。</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位于昆山城内西北隅,地处江南水乡,苏沪之间,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园中玉峰山形似马鞍,1906年辟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号亭林)而改名亭林公园,2000年正式更名为亭林园,占地850余亩,是江南园林的瑰宝,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此行注入了精神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青山绿水,景致天成,曲水环绕,山川相映,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之美誉。园林专家陈从周曾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足见其景致之绝,令人心驰神往,也让我们在山水之间,重拾心灵的宁静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作为江南少有的城市山林,亭林园历经百年变迁,愈发风姿绰约。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曲水环抱,奇峰怪石林立,名胜古迹遍布,如顾炎武纪念馆、昆曲博物馆、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等,古有“七十二景”之说,历来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我们此行,亦是追寻古人足迹,感受文化之美,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共鸣。</p> <p class="ql-block">“玉峰佳处”,一对石狮子“守护”着。</p> <p class="ql-block">戒石碑立于顾文康公崇功祠东侧,碑高152厘米,宽63厘米。此碑为清代昆山知县董正位于康熙十年(1671年)修葺县衙时所建,原立于县衙大堂前甬道上,名为“戒石亭”,寓意为官者当以公正廉洁为本,也提醒我们做人做事,亦当如此。</p><p class="ql-block">(顾文康公崇功专祠是为了纪念明朝大臣顾鼎臣而建立的。顾鼎臣曾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明朝的政治和文化做出了显著贡献。嘉靖三十八年,在百姓的要求下,巡抚都御史张景贤上奏朝廷请求修建此祠堂,得到了皇帝的批准。)</p> <p class="ql-block">“戒石碑”左侧石碑刻有“公生明”三字,楷体阳文直书;右侧则为“廉生威”石碑,与“公生明”并立,碑高168厘米,宽55厘米,正面为“廉生威”三字,亦为楷体阳文直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也让我们在文化之旅中,更添一份沉思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雕像,高四米,昂首挺胸,双目炯炯,衣襟飘逸,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顾炎武是清代古韵学的奠基者,他通过对《诗经》等先秦文献韵脚的分析,在《音学五书》中首次系统归纳古韵为十部,为清代古韵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反对宋明理学的玄虚之风,强调客观调查与实践,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提倡“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并留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古名言。</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纪念馆庄严肃穆,馆内陈列详实,全面展示了这位思想巨擘的生平与成就。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及顾炎武,称其为中华文明思想长河中的重要代表,其精神与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祸曾化名蒋山佣,居于亭林镇,世称亭林。</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纪念馆草坪上的雕塑马。</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主馆介绍了顾炎武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著述,对顾炎武思想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评述与评价。</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顾炎武先生的金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归奇顾怪”,是纪念馆对联中的内容,亭林园牌坊上的楹联:</p><p class="ql-block">‌正面对联‌:归奇顾怪峰高文笔毓千秀,玉润石灵山名马鞍传万方</p><p class="ql-block">‌横批‌:玉出昆岗</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的嗣母王氏在顾炎武幼年时,常以忠义故事教育他,并叮嘱他“勿仕二姓”,即不可为清朝官员。王氏出身太仓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视顾炎武为己出,注重培养他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临终她嘱咐: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p> <p class="ql-block">家学渊源,艰难时势,采铜于山,北游万里,明道救世,著述宏富,流芳后世。</p> <p class="ql-block">他一生撰写了《目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巨著,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有辉煌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生平事迹壁画稿</p> <p class="ql-block">玉峰牌坊</p> <p class="ql-block">三贞祠碑是明代石刻文物,2013年被昆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遗产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该碑立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用于纪念本地李氏、薛氏、黄氏三位贞烈女子。</p> <p class="ql-block">十方比丘尼,这好像是佛教的什么标志吧?</p> <p class="ql-block">龙亭桥始建于元至正初年,由僧希颜所建,原桥位于甲子弄河上,后于1992年因甲子弄河填没被移建至现址,即玉峰石牌坊西侧的龙池畔。</p> <p class="ql-block">潋滟桥是玉峰山腰的唯一桥梁,采用花岗石单孔梁桥结构,两端直接搁置在山石上,无桥墩支撑。其名称源于繁体字“潋灎”,象征水波荡漾的景象。 ‌</p><p class="ql-block">该桥原位于甲子弄河上,1992年因河道填没被移建至现址。作为亭林园内的古桥景观,它既保留了通行功能,又成为连接古今的重要纽带。 ‌</p><p class="ql-block">潋滟桥位于龙亭桥北侧的假山间,与龙亭桥同为亭林园内的古桥代表。 ‌</p> <p class="ql-block">“云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石的雅称,源于古人认为云由山石生发的哲学观念。玉峰脚下刻有“云根”的石头,正是这一文化意象的具体体现。该石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作为“玉峰三宝”之一的昆石,产自玉峰山,其天然多窍、晶莹剔透的特质,与“云根”所象征的清逸、高洁相得益彰。这一题刻不仅点出了石头的自然之美,也呼应了亭林园“真山似假山”的独特景致,为游客提供了领略昆石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切入点。</p> <p class="ql-block">龙池原为动物园址,1993年建,面积576平方米。池两岸有山石堆砌的“二龙抢珠”,南畔有子池,峰林亭,北畔有秀阁,池上有九曲桥(水泥结构,鹅卵石桥面,石栏杆)南北贯通。池中栽睡莲,养金鱼。池周遍栽花木,悉铺草坪。于峰林亭中,仰观天然山景怪石嶙峋,绿树成荫,平看龙嘴的喷水,银龙直泻,水声潺潺,俯视龙池,睡莲点点,游鱼嬉戏。</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中的“缘”字,蕴含着多重文化意蕴,既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又与人文精神相契合。园中“缘”字亦可理解为对先贤精神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原为动物园址,1993年建,面积576平方米。池两岸有山石堆砌的“二龙抢珠”,南畔有子池,峰林亭,北畔有秀阁,池上有九曲桥(水泥结构,鹅卵石桥面,石栏杆)南北贯通。</p> <p class="ql-block">曲折回旋的九曲桥</p> <p class="ql-block">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博物馆坐落在玉峰山之阳,是一座砖砌门楼,正中“昆曲博物馆”五个大字,是已故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在90岁高龄所书。</p> <p class="ql-block">昆曲博物馆以昆曲水磨腔为构思,把溪水引入馆内,运用传统的古建筑园艺,以舞台为中心,以观演楼为对衬,使围绕其间的楼、台、廊、坪、环溪流水,绿树粉墙,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昆曲《十五贯》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十年不下楼</p><p class="ql-block">“曲圣”魏良辅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以行医为职业,频繁活动于昆山、太仓等地。他初习北音,拙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据传,为了创新“水磨腔”,他心静如水,闭门谢客,独自躲藏在古娄江畔的小楼上,穷讨古今乐律,“十年不下楼”。后来在梁辰鱼支持下,致力于昆山腔新声的完善和推广,终于获得成果。</p> <p class="ql-block">盛世元音</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部陈列,共分7个展厅向游客展示了昆曲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著名人物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匆匆浏览了几个场馆,觉得昆山亭林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热爱人文历史的学者,都能在亭林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浏览完亭林园已到中午吃饭时分,我们来到百年老店奥灶面馆。这也是我们到亭林园来的初衷,吃饭方便😁</p> <p class="ql-block">奥灶面是江苏昆山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苏菜,离玉峰山不远的亭林路上的百年老店奥灶面馆。</p> <p class="ql-block">“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有一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此面金口赐了“奥灶”的名字,这是传说,并无实据。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龙冬;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我点了一份焖肉、熏鱼面,味道不错,价廉物美,共用了三十元钱。面食种类丰富,汤头浓郁,面条劲道,一碗下肚,满足感油然而生,为一日行程画上完美句点。</p> <p class="ql-block">昆山三日游,古典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收获满满,期待下次再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