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阳穿过疏朗的梧桐叶,在茶案上织就细碎的金纹,风里带着桂子的清芬与草木的温软,恰好与一盏茶的光阴相契。秋天的茶,从来不是急景中的解渴之物,而是慢时光里的知己,藏着四季沉淀的滋味,也盛着人心对岁月的温柔接纳。</p> <p class="ql-block">晨起煮水,宜选一款秋摘的乌龙。条索紧结的茶青在盖碗中舒展,沸水注入的瞬间,兰花香便裹着暖意漫出来,像秋日山林间被唤醒的晨雾。第一泡汤色浅金,入口是清冽的鲜爽,舌尖还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蜜甜;三泡之后,滋味渐浓,木质香与焙火的温醇交织,恰如秋阳晒透的老藤椅,妥帖得让人想闭眼细品。窗外的蝉鸣已稀,偶有落叶轻叩窗棂,茶烟袅袅里,便觉秋的静美,都浸在了这一盏茶汤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听雨,最配陈年的普洱。紫砂壶里的老茶,早已褪去了新茶的青涩,陈化出温润的枣香与药香。雨水敲打着芭蕉叶,茶汤在白瓷杯里泛着红浓的光泽,小口啜饮,暖意从喉头滑到胃里,连带着雨声都变得绵软。秋日常有微寒,这盏普洱却像陈年的旧友,不用多言,只凭一味醇厚,便将凉意轻轻裹住。茶过五巡,杯底留着淡淡的陈香,窗外的雨渐渐歇了,天边透出一点浅蓝,竟让人忘了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暮色四合时,不妨泡一壶白茶。白毫银针在玻璃杯中亭亭玉立,汤色浅黄如秋露,入口是清甜的毫香,混着晒干的日光气息。此时晚风渐凉,案头的菊花正开得淡雅,就着茶汤看晚霞漫过天际,从橘红染成浅紫,心也跟着静下来。白茶性温,不烈不寒,恰如秋天的性子——既有夏末的余温,又有冬初的清宁,喝到喉头回甘时,竟觉这一年的忙碌,都在这盏茶里慢慢沉淀,化作了心底的安稳。</p> <p class="ql-block">古人说“春饮花,夏饮绿,秋饮青,冬饮红”,秋天的茶,是对季节最妥帖的回应。它不像春茶那般娇贵,也不似夏茶那般清苦,更不若冬茶那般厚重,只以一份平和的滋味,承接岁月的流转。当秋叶落在茶案旁,当茶汤暖了指尖,便知秋天的美好,从来不在浓墨重彩的风景里,而在这一盏茶的光阴中——慢下来,品一口,便把整个秋天,都喝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赵明博,1962年生人,大学学历,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国家高级评茶师,甲辰年西安点茶大赛评委。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会员、陕西省健康快乐促进会副会长、西安高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咸新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茗语轩艺术品有限公司、陕西尚唐百味餐饮有限公司、陕西明睿博远商贸有限公司、肆拾玖坊乾州运营中心创始人。曾任陕西茶人联谊会副会长、《西部风情》杂志社常务社长、中国记者联合会《丝路发现》杂志执行主编,在《人民日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篇;摄影作品《秘境乾陵.乾陵夕照》入展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赛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