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拉练返回农场后,大家都知道因发生林彪事件,今年不招兵了。不招兵,复员也就没有了希望。因此,不想复员的高兴,想复员的骂爹骂娘。</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不复员,农场的大学生们却要走了。1972年初春,大学生们结束了在农场的再教育,分配到新疆各地去了。</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们走了,农场一下子空落起来。学一连的营房离场部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没人看管,营房会遭损坏的,所以场部让我们连派一个班去看营房,连队将任务派给了我们六班。</p> <p class="ql-block">(,1972年,曾是学生连班长的杨金坤{右}和朱云山在农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班打上背包就来到了学一连。学一连的营房不如场部的营房好,大都是地窝子,就是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只不过这些地窝子修的大点,质量好些。我们选择了一间好的地窝子作为住房,其他房间都将门锁了。学一连的营房是个大四合院,中心是个广场,只要把住了大门就会守住营房,所以我们每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冬天很冷,北风呼啸,大雪常常将我们堵在营房里。因脱离了连队,我们每天也很少训练,整天躲在房间里烤土豆,说闲话聊天。</p> <p class="ql-block">(赵雷红,1970年山西壶关县入伍。)</p> <p class="ql-block">(2017年,战友张德华与赵雷红在山西壶关县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班长赵雷红站在院子里的墙边嗮太阳,看到院子里有不少狗在逛荡,他问李明这是哪里跑来的狗。李明说有的是学一连养的,有的是野狗,这些狗大都没了主人,是些丧家狗。所以,这些狗整天在院里乱跑,找食吃。赵笑笑,默默无语。</p><p class="ql-block"> 班长赵雷红长长的脸,红脸膛,身材虽然消瘦,但却很是有把子力气,他当兵时年龄较大,整天寡言默语,但办事很沉稳,很有主见,所以他当兵第二年就当了班长。</p><p class="ql-block"> 这时,胡国庆走了过来问,你们在商量啥事,打什么鬼主意?李明埋怨说,现在的伙食不好,想改善下伙食。胡问怎改善,李明看看班长,班长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班里真的改善了伙食。天黑后,房间里的火炉子上放着一个大脸盆,脸盆里满堂堂地炖了一脸盆狗肉。</p> <p class="ql-block">(董昌勤,1970年山西壶关县入伍。)</p> <p class="ql-block">(1971年,董昌勤在奇台8847部队农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沸腾了,狗肉在盆里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我们围在炉子边看着翻滚的狗肉,七嘴八舌地说着馋涎欲滴的话儿。朱云山白天回了连队,拿回了不少调料,一起倒进了盆子里。</p><p class="ql-block"> 夜已经很深了。满房子飘荡着狗肉的香味。杨将一块狗肉捞出,放在盘子里,用刀粗粗地割了几下,夹了一块吹吹,放进嘴里咀嚼。张文成专心地看着杨,问好吃不。杨点点头,大家这才动手吃肉。</p><p class="ql-block"> 那晚,我们班围在一起,就着大蒜,吃着香喷喷的狗肉,别提多惬意了。李明乐陶陶地叫着好吃,李崇贤则歪着头只管大口大口地咀嚼,杨金坤说冬天吃狗肉是大补,胡边吃边说吃狗肉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在那并不富裕的年代,在异地他乡,我们这群年轻人在冰天雪地的夜晚,围在一起香喷喷地吃着说着,那美馔佳肴的滋味如今回想起来都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那晚,大家都很高兴,吃完狗肉还好久没有入睡。那晚,大家虽然吃了很多,但还留下很多。第二天,班长赵雷红找来郭文富、牛五宝、董昌勤等山西老乡到班里来品尝狗肉。</p> <p class="ql-block"> 面对香喷喷的狗肉,他们哪里还顾得斯文,哪里还有谦让,手抓刀割,你争我夺,将狗肉吃了个精光。</p><p class="ql-block"> 好多天后,牛五宝还余香在口地对赵雷红说:狗肉真吃。</p> <p class="ql-block">(1970年,三机班战友合影。前排左起:刘贵祥、吴华昌;后排左起:于学科、张汝明、韩洪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18日,我去山西壶关县看望战友。可惜连队的十位壶关战友大多故去,只剩下郭文富、吕仓生、吕文增、赵雷红、牛五宝、郭进富。</p><p class="ql-block"> 吕仓生和吕文增接待了我,我说想见见我的班长赵雷红。他们都说:赵现在脑子不管用了,痴呆了,认不得人。再说,他家离县城远,又偏僻,来一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我很遗憾,也很无奈,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与战友吕文增{中}、吕仓生在山西壶关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 <p class="ql-block">(李继强,1968年江苏淮安入伍。)</p> <p class="ql-block">(王宝华,1968年江苏涟水县入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的阅读和欣赏,敬请关注《绿色印痕》的下一章节:“连队的三任指导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