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杜老倌侠客居🇨🇳,美篇号:39787403</p> <p class="ql-block"> 当今的中国,多多少少是有些喧嚣与浮躁的,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人,生活在这种社会里的人,我认为像“琴与书”就好似是两位始终都“不离不弃的知彼知己”,这两件事物伴我走过一段又一段的生命之旅,让我也能在纷扰中觅得一片宁静与充实!</p> <p class="ql-block"> 只要是“琴弦不间断地在震颤”着,它就好像是一个灵魂,在如泣如诉的絮语,在书籍中各种蜿蜒的墨迹,则是思想的足迹,当琴弦奏起,当泛黄书卷展于灯下,它们便不再是什么器物,而是成为渡我穿越人世沧浪的舟楫,器物有灵,贵在通心--琴与书,一个以声载情,一个以字载道,终在岁月沉淀中化作比血肉更亲密的知己。</p> <p class="ql-block"> 我与“琴”的缘分,最早要始于少年时一次偶然的邂逅,至今依旧还能清楚地去记得,那是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家父带回来两盒卡带,卡带的外面还有一个封套,上面书写有“江南丝竹”,卡带里面一共有八个曲目,完全听完两盘卡带,需要约2个小时,悠扬的声音便如同潺潺流水般淌出,在那一刻,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牵引着,整个身心也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旋律中,从那一刻起,我踏上与“琴”相伴的道路,在那些空闲的日子里,会边听江南丝竹,边看书。</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时间的前进与推移,我认为我与“琴”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愈发的亲密,由喜欢听江南丝竹,还转变成为,连中国的各种民乐,也同样是比较喜欢听的,虽说我一件乐器也是不会演奏的,不过,当我心情感觉到愉悦时,也会跟着这些音乐打节拍,欢快的音符仿佛是从指尖跳跃而出的,卡带里面的音乐,似乎也在分享我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等到我长大成人,年龄要到“花季之年”时,进一步获知,像江南丝竹这种音乐,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包括二胡、笛子、琵琶、扬琴等丝竹类乐器,辅以箫、笙、三弦等共同构成其独特的演奏体系。</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人,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免也会去经历挫折与低落的那一时刻,说不定在一生中还会多次面临这种状况的,当我同样遭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时,江南丝竹与民乐,又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安慰我受伤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在读大专四年期间,在某一年,尤其是快要到期末考试时,书无论如何也是读不进的,还被家父训斥一顿,最后期末考试有一门课开红灯要补考,整个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绝望之中,我坐在梳妆台前听江南丝竹与民乐,那低沉的声音仿佛是我内心痛苦的呐喊,渐渐地,我沉浸在音乐中,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通过音乐释放出来,听完我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仿佛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对江南丝竹和各种民乐而言,它不单单是我的情感寄托,它更是我修身养性的良师益友,在聆听音乐的全过程中,我学会专注与耐心,每一个音符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表达,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p> <p class="ql-block"> 像这种专注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时,也能更加沉下心来,认真对待,与此同时,它也教会我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去听这种音乐时,要根据曲目的情感表达来调整自己的心境,或激昂;或舒缓;或悲伤;或喜悦;通过对琴曲情感的把握,我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面对生活的起与落时,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有江南丝竹、各种民乐与我相伴的日子里,各式各样的好书,同样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个知己,在我周岁六周岁的时候,虽说在那时的我,一个字也是不认识的,亦是没有人来教会我去看图识字的,却已经逐渐逐步地对书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两项爱好,几乎可以说是同步进行的,一本本始终都散发着墨香的好书籍,就像是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它始终吸引着我不间断地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看书是博与杂的缘故,还因为我各式各样的书,都喜欢去看看的,在书中,让我领略到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唐宋诗词的辉煌壮丽;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托尔斯泰的小说;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到世界文学名著;……每一本书,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类文明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我会跟随李白的脚步,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还会与杜甫一起感受唐代社会的动荡不安,普通百姓的各种疾苦之情;在《简·爱》中让我感受并思考着磨难与尊严;在《品人录》中体会到人性的多变与复杂性;在《战争与和平》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阅读各类好书籍,既让我的视野得以变得开阔起来,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逐渐逐步地成长,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作者用文字传递着自己的智慧与思想,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在书中,我学会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如何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我会从书中寻找答案,那些伟大的思想与智慧,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在缥帙中寄幽怀之情,通过书里面的春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因为我拥有41年的阅读经历,因此还让我产生如下方面的理解与认知,对那些喜欢阅读的人而言,书卷就是另外一个“沉默的知己”,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古人,对知己也是早有标准答案在其中的,古人信奉的是“左琴右书”的生活范式与方式,在蔡邕父女身上就得到极致的诠释,在东汉末年时期,蔡邕从烈火中抢出焦桐制为名琴“焦尾”,又著《琴操》辑录五十余首琴曲的故事,他的女儿蔡文姬虽说被掳匈奴的时间达十二年之久,却凭借着父亲传授的音乐素养,并融合胡笳的声调,创作出泣血之作《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的字句里,还流淌着父女以琴书相承的文化血脉。</p> <p class="ql-block"> 像《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创作的清言小品文集,在夜间阅读《幽梦影》,看见张潮是这样来评论知己的,云:“菊以渊明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而在我家中的藏书中,我收藏过一本精装版的《论语》,因为收藏的时间有些久远的缘故,书籍有些微微泛黄,我在书里面读到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时,它的意思是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不遗憾”,恰似灵魂在震颤时的具象,在我家的藏书,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心域也日益辽阔起来,阅读庄子的鲲鹏扶摇于魏晋诗笺间,李白的酒杯碰响东坡的竹杖,不同的灵魂在书页里碰撞出火花,让独处的时光,变成为一场永不散席的雅集。</p> <p class="ql-block"> 琴与书,既是两位知己,还有着不同的魅力,但却在我的生活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当我沉浸在琴的世界中时,书中的那些诗词歌赋仿佛也有生命,随着琴音在空气中飘荡,而当我在书中畅游时,琴的旋律又会在我脑海中响起,为我的阅读增添一份别样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像“琴”,既是一种乐器,也是我情感的寄托,当我开心时会倾听欢快的曲子,让音乐传递我的喜悦;当我难过时会倾听舒缓的曲子,让音乐抚平我内心的伤痛;在我感觉到孤独时,音乐是我最好的伙伴,它用温暖的音符陪伴我;记得在某次,我因考试失利而心情低落,回到家后,我坐在梳妆台前,播放卡带《致爱丽丝》乐曲,那优美的旋律如同一泓清泉,流淌过我的心田,带走我的烦恼与忧愁,我在音乐中重新找回信心与勇气,告诉自己要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我与“琴”【备注:实则就是和江南丝竹音乐、民乐】相伴的同时,各式各样的好书籍,同样也是走进我的生活,这两者之间,几乎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最初喜欢阅读时,读的却是各式各样的连环画(小人书),被里面各式各样的图画与人物,给深深地吸引住。</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让我喜欢上阅读,最早从上小学起,在其中就有:大姨妈倪榴娣送给我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家父陆吉良送给我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自己购买的各种历史人物传记;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当我读《红楼梦》,既领略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繁华与衰落,还真切地感受到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为我还喜好收藏,读各种收藏类书籍,了解到收藏知识浩如烟海,感受到收藏品的魅力;读《史记》,我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书,既是我智慧的源泉,它还让我不间断地成长与进步,在书中,我学到很多知识,也明白很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它教会我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它让我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会从书中寻找答案与力量,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瓶颈,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提高成绩,我还感到非常沮丧与无助的,这时,我读到张海迪的故事,她身残志不残,在身残需坐轮椅的情况下,依然是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她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告诫过自己的,与她相比,我遇到的困难并不算什么,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调整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终于有所提高。</p> <p class="ql-block"> 凡是喜欢中华传统民乐的,多少会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有所了解的,我在最初时,不但是喜欢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还对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决绝,或多或少会令我感到有些困惑与不解的,一直要等到我亲历家中长辈们的生死别离以后,再让我去聆听《高山流水》时,当俞伯牙枯坐琴前欲诉衷肠时,不仅是只能闻弦声喑哑如泣,而且演奏不出最佳的效果与状态来的,既然难以演奏出来最佳的效果与状态来,再怎样的去演奏,就是属于毫无意义的,只能放弃。</p> <p class="ql-block"> 以我的认知与理解,像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决绝,认为他绝弦并不是弃琴而不顾,而是以裂帛为知音筑碑,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是个愚笨的人,虽说家中还藏有竖笛、口琴这两件乐器,却是不会演奏一件乐器的,既没有去演奏过一首音乐的,也未曾仿效过伯牙毁琴的举动,却能更深切地理解他的这种做法,他就是--“以琴为之器”,贵在“有耳能听”,当唯一听懂弦外之音的人已然是驾鹤西去,那么,留琴又有何用啊?!幸而还有书卷记录在案,翻开《琴史》以后,我看见苏轼在《张安道琴铭》中写有一句话,云:“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这句话就如同是遭遇到“暗室与明灯”,琴声是难以抚平的创痛,终在字句间寻得释然,知音可逝,知音之境永存。</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还是在那些休闲的日子里,我认为最惬意、最好的一件事情,莫过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上,我端坐在梳妆台前,一边播放卡带,不是放江南丝竹音乐,就是放各种民乐音乐,旁边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我喜爱的书籍来阅读,当音乐与书香交织在一起时,很自然而然地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画面,在这一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够拥有音乐与书这两位知己,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 在我感到孤寂的那一时刻,书卷亦予我以怀抱,拜读嵇康《琴赋》时,我有读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方知我们国家的古人,早已把琴视为君子之魂;抚卷静思时,忽然我明白“琴德即人德”--弦则需要以韧来劲压,亦需要以柔情抚,恰如处世刚柔并济之道,琴与书在此刻交融,弦上宫商成立身箴言,纸上墨痕化作精神胎记。</p> <p class="ql-block">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里面,最为珍贵的宝藏之一便是--“知己”,读《红楼梦》时,我总被这句诗词所吸引住,云:“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金财富则是很容易获得的,而友谊比黄金是更为可贵的,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p> <p class="ql-block"> 在人类世界里,或某些因缘际会中,让我们有幸结识到某人,彼此间通过相知相识,还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了解后,发现彼此间,既有共同的爱好,且三观都是趋同与一致的,逐渐演变成为好友。</p> <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如此,我们亦无法保证,像上段文字中所说的友情,能够像永葆青春一样,一直都不离不弃的存续下去,直至双方都故去为止,说不定就会因为彼此双方,某次在某些方面、某件事情上是很不一致的,起先发生口角,而后再上升到大打出手,导致彼此间的友情破碎,一拍而散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我认为也是很有这个可能性的……</p> <p class="ql-block"> 千万不要误以为,唯有人与人之间通过长期的接触、了解、交往与打交道,再去演变成为好友以后,彼此双方就能成为真正的知己哦,而在我看来,若自己是一个真正热爱“琴与书”的人,而且还是长期被浸染在各种“琴与书”当中,彼此间照样能成为知己的,要是说个人的这两项爱好,一直都存在着的,未曾做过丝毫的更改与改变的话,是无需多言些什么的,自然就能演变成为相伴终生的知己好友。</p> <p class="ql-block"> 音乐与书籍相伴在一起时,就可以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岁月的静好,它们就好像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两颗璀璨星辰,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在喧嚣的人类世界中,能寻觅到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无论未来的道路,会如何的变幻与崎岖,我始终都会和音乐、书籍相伴在一起的,在它们的陪伴下,会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像“琴书与知己”的情谊,不仅会永远延续下去的,它们俩还会成为我生命旅程中,最为珍贵的两笔好财富,它们俩所教会我的,不光是技艺与知识,也是我对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我生命之旅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它还能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中,去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追求人生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书籍封面图片、卡带图片是作者自己家中的藏品,自藏自拍。】</p> <p class="ql-block">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