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6日上午,澄迈县“落实《学前教育法》,提升保教质量”专题培训会的师德分享环节里,澄迈县文儒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陈凯程,带来了以“在心里种花,教育路上才不荒芜”为主题的个人教育故事分享。</p><p class="ql-block"> 她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却凭着一股劲儿,用6年时间从“幼教小白”一步步成长为骨干教师;这些年里,她始终用真真切切的热爱与坚守,守着幼教人的初心。分享时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娓娓道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听着特别让人感动,也打心底里佩服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初心之花:误打误撞入幼教,红色土地扎下根</b></p><p class="ql-block"> 陈副园长的幼教之路,始于一场“偶然”。大学攻读教育学专业的她,最初因“专业对口”要求在小学领域挣扎两年,始终未能入编。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学前教育暂不限制专业,便毅然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勇敢报考。2019年,她以笔试擦线、面试全县第一、综合成绩全县第二的成绩,选择了偏远的文儒中心幼儿园——彼时的她,甚至从未去过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初到文儒中心幼儿园,老旧的园所环境让她有过落差,但家人的话语与王文儒烈士的故事,为她种下了“初心的种子”。送她报到的父亲,虽只是一名挖掘机司机,却熟知王文儒烈士(海南省第二独立师师长)的事迹,告诉她:“你走的这条路,是传承之路——当年我修金江到文儒的路,如今你在这里教书,是另一种坚守。”母亲作为党员,也向她讲述烈士精神。那一刻,她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厚重,爱国与传承的种子在心中萌芽。她不再纠结于环境的简陋,而是深深爱上了这里,一待便是6年,用真诚为孩子筑牢成长的根基,正如《学前教育法》所倡导的“将教育使命与家园情怀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成长之花:向光而行勤耕耘,从“小白”到“省骨”的蜕变</b></p><p class="ql-block"> 从“一天幼儿园都没待过”到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副园长,陈凯程的成长之路,是“向榜样学习”与“主动充电”的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榜样为灯,读懂“教育的核心是爱”</b></p><p class="ql-block"> 刚上岗时,她是不折不扣的“小白”,园长为她指派了幼儿园最优秀的老师吴春蕾帮带。吴老师的“爱”深深感染了她:每天用温暖的笑容迎接孩子与家长,保留孩子三年的成长照片,在孩子哭闹时轻轻拥抱……她从吴老师身上读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终究归于一个“爱”字——爱祖国才心有大我,爱学生才甘于奉献。后来,她在全省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斩获第一名,讲的正是吴春雷老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动充电,把“宅家时间”变成“成长时间”</b></p><p class="ql-block"> 她深知,“终身学习”是幼师的必修课。她格外珍惜园所给予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岑瑞芳园长、周秋平园长委派的培训,还是主动参与的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学习,她都全力以赴。更特别的是,她把“宅家”变成了独特的成长课堂:为提升讲故事能力,她借鉴《声临其境》的灵感,用“配音秀”APP练习不同声音——小朋友的天真、老师的温柔、老狼的凶狠,甚至老奶奶的慈祥,她都反复琢磨,瞧!她现场演绎的各种声音唯妙唯悄;她把家里的飘窗、阳台、餐桌变成“移动书房”,哪怕是厕所里的洗发水说明书、沐浴露说明书,她都认真阅读,坚信“开卷有益”。</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培训知识不“打折”,她每次培训都会录音、转成文本,回来后通过“二次分享”复现内容——模仿讲师的语气、背下核心观点,确保准确传递给同事。这种“较真”的态度,让她快速积累经验,从副班到主班,再到年级组长、业务负责人、副园长,4年成为县级骨干,5年入选省级骨干培养对象,一步步实现蜕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传承之花:聚团队之光,护孩子“小红心”</b></p><p class="ql-block"> 陈副园长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作为副园长与骨干教师,她不仅自己成长,更用心照亮身边人,用爱守护孩子心中的“红色种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带团队:让青年教师“从胆怯到自信”</b></p><p class="ql-block"> 在培养青年教师上,陈副园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柳国兰老师是她的“得意门生”——非学前教育专业、家在东方(回家需辗转多趟车),初来时连穿高跟鞋走梯台都会崴脚,一边哭一边说“想回家”。陈凯程鼓励她“厚积薄发”,陪她改比赛方案、练诵读、做课题。从第一次穿高跟鞋参赛获奖,到指导活动获二等奖,再到参与课题研究拿全省二等奖,柳国兰老师逐渐自信。</p><p class="ql-block"> 符惠娟老师也是被她“点燃”的例子。符老师上岗7年从未上过专业舞台,却在陈副园长的影响下主动请缨担任教研组长,甚至主动承担片区教研的示范课任务。看着老师们从“胆怯”到“敢上”、从“迷茫”到“专业”,陈副园长说:“这是对我最好的褒奖。”此外,她还走出园所,参与其他园所的常规指导、片区教研讲座与课例展示,在交流中取长补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育孩子:把“爱国种子”种进心田</b></p><p class="ql-block"> 文儒中心幼儿园以王文儒烈士命名,陈副园长便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把孩子比作“小红星”。她发现,幼儿园历史墙与烈士墓的介绍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孩子难以理解,便和园长一起整理王文儒烈士的故事,制作成情景剧——孩子们扮演红军,讲述烈士与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不仅获得全县第一,还将代表澄迈县参加全省比赛。</p><p class="ql-block"> 有个3岁多的小班孩子,看到墙面上红军的草鞋后,天真地说:“红军穿草鞋好可怜,我把新鞋给他穿。”第二天,孩子真的带来了妈妈刚买的新鞋。这个细节让她坚信:“爱国种子不必刻意说教,只要轻轻播撒,就会在孩子心中发芽。”家长与社会也给予高度认可,县委宣传部的唐华老师评价她的宣讲“有感染力,让人想起小学时发愤图强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前行之花:撕掉标签勇追梦,热爱可抵岁月长</b></p><p class="ql-block"> 面对成长中的焦虑,陈副园长的办法是“撕掉标签”。有人说“你上去一定能得奖”,但她清醒地知道“期待与现实总有差距”,她允许自己“不会”,但从不让自己“摆烂”。“不被定义,才能有无限可能。”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省级骨干,只是带着初心一步步走,19年到24年的每一张证书、每一次经历,都成了最好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如今,30岁的她依旧笑容灿烂,被00后误以为“二十几岁”——这份活力,源于对幼教的热爱。“幼教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安身立命的教育,无论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都离不开这份基础。”她始终坚持“依法执教、自我反思、学无止境”,哪怕读一本乐理书、看一份说明书,都觉得是“成长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从误打误撞入幼教,到成为照亮他人的榜样,陈凯程用6年时光证明:在心里种下“热爱”的花,教育路上便永远不会荒芜。她就像一颗“小红星”,在澄迈县学前教育的土地上发光发热,也激励着更多幼教人,带着初心与热枕,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