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四</h3> <h3> 1941年11月11日,在名不见经传的太行山谷,打响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上演了烽烟四起、克敌制胜的一幕活剧。当年战争的火光染红了历史的天空,从那时起,黄崖洞名扬抗日战场,成为抗战时期太行山根据地的代名词。翻阅烽烟画卷,感味历史千秋,叩访黄崖洞,拜谒长眠太行山麓的抗日英灵。<br></h3> <h3> 黄崖洞位于山西黎城县赤峪村西北,山岩峭立,沟壑争奇;一泓涧水,破崖而出;山势嵯峨,断崖天成;松涛云海,千峰竞秀,荟萃着巍巍太行山的旖旎和壮美。大约10平方公里的山谷,四周全是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岩峰,酷似一座天然的城堡,大自然赋予黄崖洞鬼斧神工的奇异地貌,成为自然天成易守难攻的钢铁堡垒。<br></h3> <h3> 进入黄崖洞,必须穿越名为“瓮圪廊”的S形峡谷。这条峡谷不足两公里的路程,狭窄处只有数米宽,侧峰逼云,万仞壁立,一泓山泉在谷底流淌,好几处自然形成了九十度的弯道,是进出黄崖洞的必经险隘。瓮圪廊峡谷得天独厚的地势,奇特壮观的地貌,与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同工异曲,完全可以相媲美。<br></h3> <h3> 黄崖洞有着光辉的历史,抗战时期,烽火连天的1940年夏天,八路军总部决定在黄崖洞建立兵工厂,那是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器弹药制造基地。投产不到两年时间,便能生产出多种类型的步枪和迫击炮,每年生产的各种兵器可以装备16个团。黄崖洞兵工厂成了侵华日军的心腹之患,绞尽脑汁欲铲除之而后快。从1940年起即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调动精锐部队进攻黄崖洞兵工厂,最终惨败而归,阴谋一直未能得逞。<br></h3> <h3> 1941年11月11日,气急败坏的日军第36师团纠集了5000余人的兵力,由空军、工兵、骑兵配合,装备有山炮、曲射炮、火焰喷射器、掷弹筒等精良装备,以四倍于八路军的兵力,杀气腾腾地向黄崖洞袭来,大有不踏平黄崖洞兵工厂决不罢休的气势,梦寐以求地要剔除摧毁这个战略眼中钉。<br></h3> <h3>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担负着保卫黄崖洞的重任,团长欧致富(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载了那场保卫战。“战斗的第一天拂晓,敌人的重炮、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了,炮弹由远而近。敌步兵开始进攻,他们驱赶着100多只羊,在队前趟雷,300多步兵跟在羊群后头哇呀哇呀地向前涌,随后既是100多名提刀怪叫的骑兵。”<br> “突然间,千万颗滚雷从天而降,七连首先给敌人送了个地雷会餐,前沿阵地的机枪也猛烈开火,敌阵顿时乱成一团。躲了头顶的滚雷,又踩响脚底雷;工兵要起地雷,却被两侧地堡的机枪击倒;马惊得竖起腿,人蒙得趴在地,可谓人仰马翻。不出半小时,敌人已七横八竖地丢下了200多具尸体…”<br></h3> <h3> 威震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打了八个昼夜,总部特务团千余名将士浴血奋战,歼灭日寇1000余人,用伤亡166人的代价,“开中日战况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兵工厂设备几乎无有损伤,打出了八路军小米加步枪的威风,在国内外战争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巍然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伟大丰碑。<br></h3> <h3> 远看黄崖洞,只见峭壁林立,根本看不到进山的道路。当我们走到黄色的峭壁面前,才发现那里有一条S形的峡谷,峡谷两侧石英砂岩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谷底行走,登峰造极的给人一种惊人心魄的震撼力。沿着峡谷的台阶攀援而上,我们见到八路军战士崔振芳英勇就义的地方,17岁的小号手独身一人,扼守在峡谷的工事里,一股脑的投掷出120多枚手榴弹,打的敌人鬼哭狼嚎,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让日寇数十具尸体丢在了谷底,小英雄用自己青春的鲜血谱就可歌可泣的灿烂诗篇。<br></h3> <h3> 走出瓮圪廊峡谷眼前豁然一亮,远处黄崖山穿云割雾,层叠连绵,高悬崖壁半腰的那座天然石洞格外引人注目,“黄崖洞”因此而得名。顺着石片铺成的之字形小径走到洞前,攀援旋梯才能登上洞口,那是苍天赐予八路军绝好的天然枪支弹药仓库。<br></h3> <h3> 瓮圪廊入口正前方的山崖顶,一座碉堡的遗址仍然清晰可见。那是黄崖洞保卫战进行到第7天,3名八路军战士仍然死死坚守着这块重机枪阵地,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日军气急败坏,用掷弹筒、迫击炮猛烈轰击这个机枪阵地。重机枪打坏了,3位勇士把敌人引到悬崖绝顶,投出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从容不迫地脱下军帽,向北山的战友振臂高呼,“同志们,永别了﹗”便纵身跳下万丈悬崖,英雄的鲜血渗透了黄崖洞这片红色土地。这是继狼牙山五壮士之后,谱写的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不要忘记他们的名字:八路军勇士温德胜、张仁成、王守城,黄崖洞没有忘记,太行山不会忘记。<br></h3> <h3> 沿着山间小道向东南行进,就是当年水窑口兵工厂旧址,血染水窑口战斗打得更是异常惨烈。战斗的第五天,日军加强了火力,两路围攻水窖口兵工厂区。弹若飞蝗,炮似连珠,爆炸声不绝于耳,水窖口上空硝烟迷漫。八路军战士以一当十,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日军始终未能靠近兵工厂。当时,兵工厂的机械设备、弹药基本转移完毕,只剩下空旷的厂房,战斗又持续了两天,闯入兵工厂的日军所能见到的只是十多座倒塌的厂房,收获的却是引爆的各式地雷。现在,复原重修的机房、锅炉房、装配车间等设施展现在游人面前,兵工厂南侧矗立起一座水窑口兵工厂保卫战纪念碑,碑文洋洋百余字,铿锵有声,颂扬了军工创业者的丰功伟绩。<br></h3> <h3> 在黄崖洞下的山谷旁,有间依崖而建高不足两米,面积不过10平方,用岩石和石片垒起的简陋小屋,那就是“将军屋”,是左权副总参谋长当年的指挥部所在地。抗战爆发以后,八路军东渡黄河,挥师东进,在太行山建立起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留学莫斯科回来的左权将军凭着职业军人的敏锐,发现黄崖洞山势比井冈山还挺拔,可谓铜墙铁壁,笃定是理想的兵工厂址,他亲自组织领导了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半年时间便建成投产。<br></h3> <h3> 黄崖洞造就了太行山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在这里学会了机械制图、车床操作,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智把一批批枪炮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抗日前线。黄崖洞保卫战前夕,左权副总参谋长走遍了黄崖洞的山梁沟崖,确定防御方向、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备、障碍设施、战术运用、作战预案,黄崖洞的每寸土地都浸染着老一辈的鲜血,每一道残墙都印记着中国革命的艰辛脚步。<br></h3> <h3> 青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黄崖洞保卫战中殉国的烈士而建的,雄伟的纪念塔上书写着“黄崖洞殉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那段峥嵘岁月。竖立在拱形烈士墓前的那块石碑上,雕刻着黄崖洞保卫战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和数十位烈士的英名。站在碑前,缅怀先烈的强烈感受和崇敬仰慕的心情喷涌而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捐躯的英灵。<br></h3> <h3> 如今的黄崖洞,不仅成为闻名遐迩的著名革命圣地,更是一座巍峨俊美、水色山光的高山森林公园。故有千丈的悬崖、奇特的山峰、飞流的瀑布、高深的岩洞、茂密的森林、珍稀的物种、清冽的山泉,后人沿山造就亭塔,储泉修建清池,蜿蜒起伏的黄崖屏障和逶迤峰拥的万仞峻岭尽收眼帘。如果不是历史在说,谁会想到眼前的俊美秀色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谁又会想到黄崖群峰掩埋着昔日抗击倭寇的忠魂。<br></h3> <h3><br> “黄崖洞下有黄崖,桃花寨上无桃花。英雄魂魄千古在,战鼓催开胜利花。”黄崖洞保卫战业已跨越84个春秋,这首在太行山传唱的山歌仍然震耳欲聋。黄崖英雄身已逝,魂魄毅兮为鬼雄。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精神国力,要有能够威慑对手的力量,更要有敢于使用这种力量的战斗意志,永远的黄崖精神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