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泪点 沧海红碣

喜闻乐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驱寇追梦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四)少年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文/时开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新旅九州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旺犊四季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火淬钢铁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晖泽栋梁强。</b></p><p class="ql-block"> 大潮流催发。新旅,即“江苏淮安新安旅行团”的简称。这个有名的少年文艺团体,诞生、成长在抗日的烽火年代。当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子(年岁最大17岁、小的才11岁),在我上海地下党的支持下,为了唤醒国人团结抗日救亡,从1935年起,在风烟滚滚的十多年时间内,他们满怀激情,不畏艰难险阻,行程数万里,途经10多个省,参加保卫大武汉战斗,深入基层,分头到前线、医院、工厂、学校、乡村,宣传抗战,演出节目,到处放映自带的《一.二八战地写真》等国难影片……</p><p class="ql-block"> 北斗星指引。品读有关史册,无可否认新旅始终是我党的红孩子——在中国共产党人宽广、赤诚的怀胞里,这群小好汉团体光荣问世,茁壮成长,日益壮大,永葆青春;新旅的爱国精神,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弘扬光大,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1936年至1938年,他们北上赴绥远慰问抗日的傅作义部队,在甘肃平凉建立了党的支部。在南下武汉的途中,于兰州、西安分别受到谢觉哉、林伯渠的亲切接见。不久,他们到达武汉,更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的欢迎。周恩来欣慰地说:“家乡出现了你们这支抗日文艺团体,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新旅倍受鼓舞,大力发展组织。</p><p class="ql-block"> 1941年至1942年,皖南事变后,桂林形势恶化,周恩来立即指示八路军办事处,将新旅安全转移。次年春,他们分批经香港、上海奔赴苏北解放区,在盐城会齐,投入了新的战斗生活。刘少奇亲切接见了他们,并布置新旅完成“组织十万儿童”的光荣任务。陈毅也热情挥毫为他们题词:“抗战事业应该让儿童参加,新四军愿做儿童们的良友。”在党的关怀、引领下,新旅迅速发展到200余人,穿上军装在苏北各县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9年,在新旅的发源地——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建校50周年之际,宋庆龄、谭震林、粟裕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分别题了词。</span></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关怀。公元1945年,新旅随军解放了家乡淮安,适值建团10周年,欢庆之际给毛主席写了汇报信。彼时,我国人民历时14年的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国共两党正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于重庆进行谈判。毛主席尽管日理万机,还是亲笔给新旅写了如下回信——“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们: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收到毛主席的复信,新旅上下受到了巨大鼓舞。他们随解放军渡江南下,进驻大上海,有声有色,开展战地宣传,组成社会文艺团体。</p><p class="ql-block"> 1950年至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全国土改、剿匪、镇反和抗美援朝等军政要务浩繁。伟大领袖毛主席百忙中,仍把全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揣在心中。1950年,毛主席为《人民教育》创刊号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他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1951年国庆期间,他接见安徽代表团中的15岁渡江小英雄马毛姐,关切地询问她念书情况,并把精美的笔记本赠给她——还亲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鼓励。2007年6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曾在北京郊区农村考察少年儿童工作,热情祝愿孩子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健康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鼓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伟大祖国如今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我们坚信未来——薪火相传,前途似锦,必将无比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后记 ●</b></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挚友徐文培公与吾携手合作,围绕新时代伟大主题,精心完成了《故国泪点 沧海红碣(驱寇逐梦记)》之编撰、设计与制作。全文分四个部分(一)血泪仇(二)英雄谱(三)红碣颂(四)少年强</p> <p class="ql-block"> ❤️丹心耿耿,夏日炎炎。美篇共享共勉,耄耋情意拳拳——诚谢诸位浏览、理解和点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眼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彩凤众飞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心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灵犀一点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两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和统金瓯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万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共赢寰宇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