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夜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似是给泰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清冷的薄纱。第二日,天色依旧有些阴沉,可这丝毫未减我们攀登泰山的热情。我们从红门出发,沿着那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路线,朝着孔子登临处进发,开启这场与自然、与历史对话的登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红门宫作为登山的起点,已然显露出泰山独特的气质。红墙灰瓦,古朴庄重,门前石坊上“瞻岩初步”四字,预示着一段不凡旅程的开始。穿过红门,踏上石阶,山路蜿蜒,两旁古树参天,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更显得青翠欲滴。</p> <p class="ql-block"> 来到孔子登临处,这块古老的碑刻仿佛是时光的信使,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礼乐昌盛的时代。此处位于一天门北,立有“孔子登临处”石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遥想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他站在此处,目光穿越山川云海,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与天下的格局。那一刻,他或许感受到了自然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从而领悟到了“君子不器”的豁达与“仁者爱人”的胸怀。站在这里,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孔子那深邃的思想如潺潺溪流,流淌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到了万仙楼。这座明代建筑精巧别致,相传为泰山老母召见众仙之所。楼北侧有一片碑林,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题咏,默默诉说着泰山深厚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穿过万仙楼不远,便是斗母宫。这是一处颇为奇特的建筑群,前院、中院和后院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宫旁有一株“卧龙槐”,枝干虬曲,形如卧龙,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生机盎然。站在此处远眺,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一夜的大雨让泰山焕然一新。原本涓涓细流的山谷,此刻已变成了奔腾咆哮的山洪,如万马奔腾般倾泻而下。那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而路旁高大树木上的蝉鸣,也不甘示弱,此起彼伏,与山洪的咆哮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自然交响曲。这声音,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又增添了几分登山的紧张与刺激。</p> <p class="ql-block"> 经石峪是这段路上不可错过的景点。在一片约3000平方米的巨大石坪上,刻着《金刚经》全文,字径约50厘米,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经雨水冲刷,这些千年刻字显得更加清晰深刻。站在经石峪前,不得不惊叹古人的虔诚与毅力,他们将信仰镌刻在这泰山巨石上,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 在这喧嚣的自然之声中,我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踏在湿漉漉的石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泰山在与我们轻声对话。汗水湿透了衣衫,双腿也渐渐变得沉重,但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登山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人生的修行,途中会有艰难险阻,会有疲惫不堪,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是壶天阁。因山势若壶而得名,门洞上刻有“壶天阁”三个大字,并有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登山者的心境——既为已取得的成绩欣慰,又对前方的旅程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回马岭是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传说当年汉武帝骑马上山,至此山势陡峭,马不能再上,只得回马而归,故名“回马岭”。站在这里回首来路,已经爬过了相当一段高度,而前路更加陡峭,正是对意志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步过回马岭,不久便到了中天门。站在这里,回首望去,来时的路已被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而眼前,依旧是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在向我们发出新的挑战。此时,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又称二天门,是泰山登顶路程的中点。这里地势较为开阔,建有饭店、商店等设施,供登山者休憩。站在中天门的平台上眺望,十八盘犹如天梯悬挂在南天门下,令人既向往又生畏。北望泰山顶,云梯高悬;南瞰来路,群峰起伏,汶河如带,景色壮丽非凡。</p> <p class="ql-block"> 这短短的登山之路,让我体会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也让我领悟到了坚持与奋斗的意义。从红门到中天门,不过泰山的一半路程,却已经包含了如此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历史,每一块石碑都诉说着故事,每一级台阶都考验着意志。</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泰山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山路湿滑,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前行,但这反而让人更加专注当下,更加深刻地体验登山的每一个瞬间。不时有水滴从树叶上滑落,滴在脸上、颈间,清凉透心,顿时消解了几分疲惫。</p> <p class="ql-block">从中天门往下看去,下面云雾缭绕。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从孔子登临处到中天门,这一路的攀登,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也让我在攀登的过程中,明白了人生的道路就如同这登山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攀登到人生的高峰,领略到那“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天门,我们俯瞰泰山脚下,一片云雾茫茫的世界。这云雾时而散开,露出山下的景色;时而聚拢,将一切笼罩在神秘之中。正如人生,有时清晰明朗,有时迷茫不清,但只要我们保持攀登的姿态,就能不断超越自我,抵达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中天门,我知道这只是一个中途站,前面还有更加陡峭的十八盘和南天门等待征服。但此时此刻,我愿意停下脚步,回望来路,感受这段旅程带给我的启迪与感悟。泰山不语,却教会人许多;山路崎岖,却磨练人意志;雨水清凉,却洗涤人心灵。</p><p class="ql-block"> 这场雨后的泰山之行,从孔子登临处到中天门的心灵之旅,必将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一页。而当某日回首,我或许会明白:登山的意义不在登顶的那一刻,而在攀登过程与感悟。感悟自然,感悟人生。</p> <p class="ql-block"> 在中天门稍作休息后,我们决定乘坐索道上行。中天门到南天门的索道全长2078米,单程票价100元。缆车缓缓启动,随着高度的提升,眼前的景色也随之变幻。</p> <p class="ql-block"> 缆车在山间穿行,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山崖。雨后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缆车不时穿过云层,仿佛腾云驾雾一般。从中天门到南天门的高差相当大,缆车的爬升过程让人心跳加速。</p> <p class="ql-block">大约七分钟后,缆车接近南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南天门,宛如天上宫阙,令人神往。缆车最终从云雾中钻出,到达南天门站。我们走出站口,不禁为眼前的景色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 缆车从云雾中穿行而过,缓缓抵达南天门站。走出站口,南天门巍然屹立,门洞两侧楹联上“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的字迹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俯瞰山下,云海翻滚,群山如黛,来时的路已隐没在云雾之中。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豪情,此刻我也体会到了。</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恰处于石壁谷的上口,海拔1460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位于整个登山盘道中轴线的上端。南天门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主持道士张志纯集资创建。</p><p class="ql-block"> 它是城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上筑摩空阁三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门洞两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p> <p class="ql-block"> 这条从孔子登临处到南天门的道路,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攀登,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它让我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也让我在攀登的过程中明白了——人生的道路就如同这登山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