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桂林,这个城市不但山水甲天下,还有一座靖江王城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靖江王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朝藩王府,占地面积283亩,景区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自古以来。被奉为桂林的风水宝地,更是整个桂林城市的发祥地。这里曾经走出了2位皇帝,11代14位靖江王,藩国时间达280年,比明朝历史还长4年,靖江王城的历史变迁给我们叙说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首封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孙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洪武五年,靖江王选择在独秀峰下修筑王府,靖江王府四周环绕着用巨大方整青石块砌成的城墙,并设有四座城门,称之为靖江王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府城墙南北进深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7.9米,城墙顶路面宽5米,城墙周长1745米。至</span>今在端礼门、体仁门、遵义门上还分别镶嵌着十分醒目的“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块石牌坊。整个王府灰瓦黄墙,斑驳树影,山水景色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南面的端礼门(正门)、承运殿、国学堂、月牙池、贡院和广智门(北门)这条中轴线进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 承运殿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之一,见证了桂林从明朝至今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藩王文化、山水文化、摩崖石刻文化、风水文化等十大代表性文化,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p> <p class="ql-block"> 从端礼门到运承殿风景宜人,众多的名贵树木在靖江王府处处可见,13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向人们述说桂林这座城市的灵魂,桂林飘香桂林城。120年以上树龄的榕树和厚重树,在向游客叙述靖江王府的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运承殿,现在成为靖江王府的历史陈列馆,讲述着靖江王府11代靖王280年经营桂林的历史。以及清朝成为科举贡院、民国时期,王府为广西省政府办公地。新中国成立后,王府最终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等等历史变迁发展的经历。王府曾经遭遇过两次战火,所有的木质结构都被烧毁,现有建筑都是民国时期重建的,基础和格局都还保留了明代王府的原貌。运承殿正门有一对楹联“三百载明代江山自度岭南底定边境咸宁遂昭彰盛世河清海晏;十四传靖王藩府全凭桂郡安居城池永固乃坐享荣华燕舞莺歌。”最能说明靖王王府的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展厅有关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的传奇故事。她与其父在桂林一次战火中,独自获救逃出,被清朝孝庄太后收为义女,受封“和硕格格”。成年后代行定南王重返桂林,修缮王府统领旧军。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藩之乱”平定后,再次经历家破人亡又幸免于难的孔四贞只身回京,孤独终老。传说孤独终老孔四贞埋葬在北京复兴门外的公主坟,结束了其传奇一生。在满清上下绝无仅有的汉族格格身份,成为琼瑶《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人物原型。</p> <p class="ql-block"> 国家非遗物质王府秘拓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拓印的彩色拓印技术,其制作工序复杂,且取材、用料、配色等方面都极为考究。自明代诞生以来,几百年间密不外传,如今成为世间仅有的"天下一绝"。王府秘拓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主题包括传统的福寿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太岁文化,在桂林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在这里也有幸体验了一下拓印福字的印制过程,最难的是调配天然植物颜料和绘制原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府最珍贵的龟蛇拓印器具</p> <p class="ql-block"> 王府秘拓传承人王继胜先生在工作室,精心绘制拓印原图,以及他创制的一些作品。</p> <p class="ql-block"> 最具代表性的“五福临门”图。五种不同形状的福字,代表不同的蕴意。</p> <p class="ql-block"> 国学堂,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也成为了唯一一所在封闭式5A景区内的大学,不对游客开放。原址是靖江王府寝宫,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曾驻跸王城,在此设立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后人为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先驱,特在其驻跸处月牙池南畔兴建中山纪念塔和仰止亭。</p> <p class="ql-block"> “仰止亭”正中央立着一块“中山永存”的石碑,象征着孙中山先的革命精神永存中华大地。不远处竖立着高高的纪念石碑,上面分别镌刻着“中山不死”、“主义常新”和“总理遗嘱”,以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光辉而伟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科举制度从唐朝开始,到明清时期乡试、会试、殿试的科举制度已是非常成熟的鼎盛时期。在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在此重修靖江王府并将王城改建为广西贡院,其规模最大时共有5000余间号舍,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进士的地方。整个清朝,一共开考了正科112次,广西因战乱影响,只开考了100科,却考取了590余名进士,其中桂林人就有298名进士,4名状元。有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陈继昌,可见桂林人杰地灵与一直重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桂林市时有学校的老师带学生来此,了解贡院科举的历史发展史,吸取古代学子学习进取的励志精神,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在此遇见一个班的学生,在体验考试经历实践过程中,完毕老师的题目,也颇有古为今用的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朝乾隆皇帝赐翰林诗碑</p><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九年(1744)十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亲临翰林院所做的四首诗,表达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这组御赐诗被制成碑刻立于广西贡院,以激励莘莘学子为国效力。</p> <p class="ql-block"> 用了3个小时,游览了靖江王城。方知这里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名句的发源之地。这里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及王陵,这里也是“天下一绝的梅瓶之乡”,中国青花瓷梅瓶考古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出处。这里有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贡院,还是还珠格格小燕子的原型孔四贞的家。这里是孙中山北伐大本营,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靖江王城是桂林人视之为“潜龙之邸、龙脉福地”的福文化中心,在此一游,感触颇多。</p><p class="ql-block">正所谓:</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阅尽王城知桂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