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之旅

仉振清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1日,我与先生王明升应河北省社科医院之邀,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来到了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城——定州。这座融合了厚重人文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此行不仅是一次学术的交流,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文化的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午后一点,我们顺利抵达下榻之所——定州国际酒店。一进门,便见“欢迎莅临”的横幅熠熠生辉,心中顿生暖意。那一刻,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我们欣然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温馨而美好的瞬间,仿佛时间也为这一刻驻足。</p> <p class="ql-block">稍作安顿后,我和先生便迫不及待地踏上探索之旅,首站便是久负盛名的定州博物馆。馆内珍藏丰富,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定州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令我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那些静默的文物,仿佛穿越千年而来,向我们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与传奇。</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走进了晏阳初纪念馆,缅怀这位中国平民教育先驱的光辉事迹。通过馆内详实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晏阳初先生正是在定州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精神令人敬仰,其功绩永载史册。站在纪念馆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先生当年在乡间奔走、讲学的声音,那是一种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8月22日活动正式开始,学术的氛围在古城中悄然升腾,来自各地的学者与实践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未来方向。</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是专家教授学术报告及研讨,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每一位专家的发言都紧扣时代脉搏,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价值,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也激发了我们对乡村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是鲁学义工学术报告及研讨,我分享了乡村入学培根铸魂的实践与思考,讲述了轻舟乡村学的建设理念与课程规划,并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与坚守。十余年的乡村教育之路,虽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然而,自己从事乡村教育十余年,感受颇多,只是时间有限,仅有十分钟,稍有遗憾,未能将讲堂的亮点充分展现出来。但我知道,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展示,而在于持续的耕耘与传递。</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百桂月老师,每一次与她相见都令人欣喜不已。她总是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这次,她更是将自己那件大气而美丽的衣裳借我穿上,仿佛也把她的智慧与祝福一同传递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此次定州之行,不仅聆听了诸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更深切感受到义工老师们无私的爱心与奉献。在学习过程中,我与柏桂月老师相邻而坐,她那满心的欢喜与幸福感染了我。因为空调温度较低,我略感寒意,柏老师立刻将外套递给我,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温暖,更是心灵的抚慰。为了表达我内心的开心幸福,我还开心地拍下照片留念。</p><p class="ql-block">每次见到柏老师,她那灿烂的笑容总能驱散心中的阴霾。她像一团阳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有她在的地方,总有笑声;有她在的时刻,总有温暖。此行虽短,却让我对“与人相处之道”有了更深的体悟。</p><p class="ql-block">柏桂月老师这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点滴中增长自己的天命。</p><p class="ql-block">她的修行之道,正是将“与人为善”融入日常点滴之中。她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化性”之理,用微笑传递温暖,用言语滋养人心。她的修行不在高堂之上,而在生活细微处;她的德行不显山露水,却润物无声。我们亦当如此,在日常中修心,在点滴中养性,使“与人为善”成为自己的面貌,成为他人眼中的光,心中的暖</p> <p class="ql-block">王明新老师分享了“扎根乡村,幸福人生”的心路历程,讲述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因缘。从最初的反对者,到如今的坚定支持者,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将这份力量传递给了家人。如今,他的家庭更加和谐幸福,成为传统文化滋养下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百桂月老师分享了小橙子入学讲堂的学习情况,以及老人食堂和讲堂活动的开展情况。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乡村教育理想,让文化与关爱在乡村中生根发芽,开出温暖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定州孔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城内,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群之一,素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它不仅是祭祀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定州官学所在地(即“庙学合一”的体制),是定州作为千年古州文化底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远,地位尊崇**:始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历经宋、元、明、清多次拓建与修缮,其历史已超过1170年。北宋名相韩琦、文豪苏轼等都曾在此增修或办学,苏轼在此任知州时亲手栽下两棵槐树,至今仍存一株,被称为“东坡双槐”(或“东坡槐”)。</p> <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建筑瑰宝,保存完好**: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布局和风格,中轴线上主要建筑依次为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等,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其木构建筑、琉璃瓦顶、雕刻彩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3.</p> <p class="ql-block">“庙学合一”的典范**:完整展现了古代中国将祭祀孔子的庙宇与官方办学机构(州学)合为一体的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和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4.文化地标与精神象征**:千百年来,定州孔庙一直是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培育了无数人才,深刻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文脉风气。</p> <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与景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中轴线,主要建筑有:</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为石牌坊式建筑,象征祭孔如尊天。</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孔庙的第二道门,门前常有石狮守护。进入此门,即正式进入孔庙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这是孔庙的绝对核心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牌位。建筑重檐飞翘,黄琉璃瓦覆顶,庄严肃穆。殿前宽阔的月台是举行祭孔大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东庑与西庑**:位于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的厢房,原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在常作为展厅使用。</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后方,是祭祀孔子祖先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位于轴线最末端,是一座两层阁楼,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古代学子常来此祈求功名。</p> <p class="ql-block">不容错过的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东坡双槐**:在大成殿前院西侧,相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所植,虽历经千年风雨,其中一株仍枝繁叶茂,是活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落星石**:院中有一块奇石,名为“落星石”,为孔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定州碑林**:庙内收藏了众多历代碑刻,包括苏轼、乾隆等名人的书法碑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参观信息</p> <p class="ql-block">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刀枪街6号</p> <p class="ql-block">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周边:与**定州开元寺塔**(料敌塔,中国现存最高砖塔)、**定州博物馆**(馆藏极其丰富,为国宝级博物馆)相距甚近,可规划为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p> <p class="ql-block">活动:每年可能会在特定时间(如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典礼或传统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定州孔庙远不止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是一本立体的史书,凝结了定州千年的文脉与传承。对于游客而言,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艺术,更能切身感受到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古代教育制度的独特风貌。它与旁边的开元寺塔、定州博物馆共同构成了解定州乃至华北历史文化的“金三角”,是文化之旅的必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又称**定州考棚**,是中国北方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是清代地方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素有“**北方第一贡院**”之称。它不仅是定州的历史文化地标,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关于定州贡院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一、 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代**:清乾隆三年(1738年)。</p> <p class="ql-block">兴建原因**:定州原属真定府,辖域辽阔,考生众多。但每次科举考试,定州学子都要远赴真定府(今正定县)参加院试,十分不便。时任定州州牧王大年为了便利考生,减轻他们的旅途劳顿和经济负担,上书朝廷请求在定州建立贡院,并获得批准。</p> <p class="ql-block">历史作用:自建成后,定州贡院便成为定州及附近州县童生考取秀才的固定场所,直至清末科举制度废除(1905年),历时160余年,为当地选拔了大量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