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之陕南秦岭游(九)-- 斑斓追车影,途中探古踪(下)

追梦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4日(第6天) 凤县-灵关峡--柴关岭—张良庙—留坝</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游览完军旅作家杜鹏程笔下《夜走灵官峡》的宝成铁路遗址 —— 灵官峡后,震撼、感动与钦佩交织的心情难以平静。时近正午,我们驱车折返凤县,旋即沿 G316 国道奔赴汉中留坝 。</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依旧是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车行驶在宽阔平坦、黝黑发亮的柏油路上,窗外山峦叠翠,树木繁茂。遥想古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再看眼前通途,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抬眼望见路牌,上面清晰标注着“留坝 57km”。不知在这秦岭深处的陈仓道上,还藏着多少被岁月湮埋着的古踪、古迹,这让我们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十月中旬了,秦岭深处的树木像被神笔点染,红、黄、橙、绿泼成一幅流动的油画。车在大山里蜿蜒盘旋,风裹着彩叶香直往车窗里钻,满心都浸在怡然里。忽想起当年刘邦大军走这条陈仓道,估摸也是秋,可他们怀揣着争霸的杀伐与紧张,哪有我们此刻被满山斑斓喂饱的闲适欣喜?历史的风卷着千年的叶,在这同一条路上,吹过截然不同的心境 。</p> 一、酒奠梁 <p class="ql-block">峰回路转,我们行至一处山梁。漫山红叶与斑斓彩林交织,风光如画,简直是现实版童话世界。大家迫不及待下车,要把秦岭深处这方美景,好好饱览个够。</p> 最让我们惊喜的,这里便是“酒奠梁”。 <p class="ql-block">传说,刘邦施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率领大军行经酒奠梁。当时,只见这里群山连绵,地势极为险要。刘邦心里清楚,此次军事行动成败攸关,是自己能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关键一役 。</p><p class="ql-block">于是,刘邦决意以酒祭天,祈求上天庇佑。他吩咐部下取来美酒,与张良一同跪在山顶,虔诚祷告:“皇天在上,想我刘邦多年来东讨西伐,如今暂居汉中,屯兵数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此番暗度陈仓,还望上苍助我旗开得胜,夺得天下!” 说罢,便将美酒洒向山间岩石,连敬三杯后,才率领大军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神奇的是,刘邦洒酒的地方,后来石缝中涌出一股清泉,香气扑鼻,味道竟似美酒一般。当地百姓和过往客商为了纪念刘邦和张良,同时也怀着对那美酒般泉水重现的期盼,每逢年节,都会在梁顶以酒祭奠,久而久之,“酒奠梁”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还有另一种说法。曾经,石缝中涌出的清泉如美酒般甘醇,一位过路客官听闻后,便举家搬迁到梁顶居住。他高悬酒旗,将这股清泉据为己有,做起了卖酒生意。</p><p class="ql-block">后来,刘邦和张良故地重游,卖泉水的人向他们抱怨:“虽有酒经营,但可惜无酒糟喂猪”。 张良听罢,不禁感慨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说来也奇,自那之后,那口清泉便再也没有了酒味,变成了普通的山泉水 。</p> <p class="ql-block">想着千年前,酒奠梁上客官的酒旗猎猎招展,刘邦策马的身影映着山影,张良那声叹息也被山风卷着,和石碑的纹路、山泉水叮咚,全在时光里晃荡。就像此刻车窗外的彩林,明明是新鲜的秋,却偏要把千年故事揉进每片叶子的摇晃里。这趟旅程撞见的传说,有意思得让人挪不开眼,连车轮碾过柏油路的声音,都像是历史在轻轻应和。</p> <p class="ql-block">启程了!车驶入斑斓彩叶的怀抱,千年古道在脚下延展,我们要循着秋风与历史的脉络,在这片红枫黄栌间,继续寻觅酒奠梁的传说余韵,追踪陈仓道的古老踪迹......</p> <p class="ql-block">秦岭深处,白墙青瓦的人家错落。望着满山斑斓秋色将他们的生活包围,真羡慕啊,仿佛连日子都被染成了彩色,在这青山彩叶间,把岁月过成了诗。</p> G316 国道像条银带,拽着我们的车,直直往斑斓山景里钻,一路朝着前方奔赴 。 <p class="ql-block">“留凤关镇”,这个扎根陕甘川交界的小镇,红黄的屋舍挨着道旁,远山的斑斓秋色漫过来,连空气里都飘着从容的烟火气,处处藏着叫人驻足的诗意 。</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镇,继续向前。哇!漫山遍野的红、黄、橙、绿,像彩球炸在枝头,像彩带缠满山谷,像上帝打翻的颜料盘,铺天盖地“砸”过来,连蓝天白云都来当底色。刚反应过来,人已经被裹进这秋浪里,措手不及又满心欢喜。</p> <p class="ql-block">推门是漫山彩浪,开窗有云影流淌,连屋顶的炊烟,都缠着红叶的香,这里的人家,真是生活在了童话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以利落的几何折线,在斑斓秋山间勾勒出人文剪影。灰白的墙面、棕褐的瓦片,与身后漫山红枫、绿柏、金叶碰撞,像天地间展开的“色彩几何实验”。硬朗的建筑线条,被自然的斑斓温柔包裹,刚与柔、人工与天然,在这一幅画面里完成了最诗意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们,早被这漫山斑斓生吞啦!瞧,红的浪卷着黄的边,绿的潮托着橙的焰,连影子都染成彩色的绒毛,浑身浸在秋的颜料罐里 ,这哪是我们融进色彩,分明是色彩把我们活成了流动的画。</p> <p class="ql-block">车行至此处,时针刚碾过下午 2 点半。抬眼撞见“中国最美乡村公路”的牌楼,之前的斑斓秋色已把我们撞得眼花缭乱,就忍不住想:前头藏着啥惊喜?难道要把“最美”二字,在我们瞳孔里再炸一遍?</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楼,路蛇般蜿蜒着往前探。果然,远山青黛正悄然袭来,带着神秘,一寸寸漫进视野 。</p> <div>海拔一路爬升,景观跟着换了模样。嘿!左路旁突然立起个“石巨人”,长方体柱身直戳蓝天,少数民族人物雕塑活过来似的 --一个甩袖起舞,一个仰天放歌,菱形石板上“羌族故里”、“凤凰之乡”几个字,像把凤县的故事,突然塞到咱眼前,原来这儿藏着羌族的根呐!</div> 二、柴关岭 <p class="ql-block">再把视线甩向前方,好家伙!一座石砌巨兽突然趴在山岭上,拱形门像巨人弯腰,托着两层飞檐翘角的中式楼,顶楼上“柴关岭”三个红漆大字,在风里晃啊晃,像朝我们使劲招手。</p><p class="ql-block">哈!柴关岭到了!这就是宝鸡凤县和汉中留坝的界碑。拱形门嵌着“汉中留坝”四字,活像时光闸门,穿过去,宝鸡的风就被汉中的云接住啦!</p> <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跳下车,三步并两步穿门洞 —— 哎?结构咋和刚才的孪生兄弟似的!抬头瞅,门洞上方“宝鸡凤县”几个字,像刚从汉中的云里蹦出来,明明白白说:“嘿,跨一步,地界就换啦!”</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柴关岭仿古建筑关楼啦!</p> <p class="ql-block">柴关岭地处秦岭南麓,为宝鸡凤县与汉中留坝交界处,属太白山支峰紫柏山余脉,海拔 1654 米,地势险要,山势巍峨,道路蜿蜒。</p><p class="ql-block">宋时为御金兵建 “柴岭关”,后演称 “柴关岭” 。唐代打通后连陈仓、褒斜道成连云栈道;明清设营驻兵,战略地位重;民国赵祖康主持修西汉公路(现 316 国道 ),是首条穿秦岭的现代公路。</p> <p class="ql-block">柴关岭是古代宝鸡通往汉中的连云古道必经之地。自唐以来,过往的官人、行旅、客商众多,一些历代诗人也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如韦庄写柴关岭的著名诗作--《倚柴关》,全诗为:“杖策无言独倚关,如痴如醉又如闲。孤吟尽日何人会,依约前山似故山”。这里的文化积淀很是深厚哦!</p> <p class="ql-block">柴关岭是 316 国道留坝段最高点,也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景点。我们登上关楼,这里可将大半个秦岭南坡的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站在关楼往西北看,宝鸡凤县的风光映入眼帘,下面那隐约的建筑,就是我们刚才见到的羌族故里、凤凰之乡的雕塑了。</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南看,眼前的景观就是汉中留坝了。</p> <p class="ql-block">看汉中留坝方向,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充满了神秘!</p> <p class="ql-block">从关楼下来,发现在绿树掩映的大石壁上,“柴关岭” 三个大字静静嵌着,带着岁月打磨的痕迹,一看就有些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柴关岭,沿着丝带般的路蜿蜒下行,“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名不虚传。青山夹道,彩叶铺陈,山风卷着野果甜香漫进车窗,满目旖旎风光,整个身心都泡在了舒爽里。</p> 三、张良庙 <p class="ql-block">随着车的前移,一座青瓦飞檐、雕花错落的古建,像从山坳里“跳”出来般迎面压来,砖缝里的苔藓都沾着岁月潮气,瞬间把人拽进旧时光......那是什么建筑?</p> <p class="ql-block">待跳下车,迎面才看清,大牌楼写着“汉张留侯祠”,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张良庙”。原来,这里是张良庙!<br>经了解,牌楼是张良庙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道光四年,砖石上还留着时光打磨的痕迹。券门上方,清代蔡文瑾题的 “汉张留侯祠”,笔画里藏着往昔,点明这儿是祭祀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家祠。</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可要看看!要知道,张良可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的帝王之师,为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哟!</p> 张良庙,又名汉张留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庙台子村,坐落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这是庙中的东华殿,门口醒目写着“中国第一谋圣--张良” ,一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是刘邦对这位辅佐自己成就帝业的智囊,最贴切不过的赞誉 。 这是庙内“功成身退”殿。相传,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不贪恋权位,选择隐退。“功成身退” 四字精准概括张良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体现对他急流勇退、超凡谋略和豁达胸怀的推崇。 <p class="ql-block">后人仰慕张良“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称“张良庙”。</p> 张良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各个建筑依山势层层递进,九大院落布局严谨又错落有致,有牌楼、进履桥、三清殿院、大殿院、南北花园、拜石亭、洗心池、云梯、草亭、授书楼、避谷亭等景观。 <p class="ql-block">张良庙对张良的生平作了详细介绍,这是他的雕塑。只见这位千古谋圣身着长袍,双手持卷,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又透着智慧,仿佛在默默回溯辅佐刘邦、运筹帷幄的过往,也彰显着功成身退、寄情山水的豁达,与周遭古建、秋景相融,传递出历史的厚重与张良的传奇气度 。</p> 这里的树木,枝干苍劲,满是岁月痕迹。看那树龄,已260年,它们在这里见证岁月变迁,尽显古老韵味 。 离开张良庙,回望古旧牌楼,飞檐翘角仍嵌在青山环拥间。砖石上岁月斑驳,似张良智慧注脚,车窗外,牌楼渐成剪影,可“运筹帷幄”的故事,已随山风,潜入往后行程 。 四、留侯古镇 <div>我们的车继续穿梭在留侯镇,镇名因张良而来。道路蜿蜒着钻进青山,路边彩叶把山野染得斑斓。看,“留侯镇”的路牌静静立着,正延续张良故事的余韵,将历史与当下,轻轻系在这一程山水间。</div> 沿着蜿蜒的路前行,留侯古镇,又出现在眼前。瞧那木架牌坊上古朴的“留侯古镇”和轻晃的灯笼,就像张良的故事,正从岁月深处,悠悠漫来 。 留侯古镇始建于汉初,因张良(封号留侯 )曾在此隐居而得名。它曾是古连云栈道上的重要集镇,遥想当年,“枣木栏骡马成群”,往来商队穿梭,那是何等的热闹。 如今,依托古连云栈道集镇历史,留侯古镇恢复 2100 余年的 “留侯老集”,成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秦岭特色小镇 。 走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千年前的韵味。 离开留侯古镇,车继续在斑斓色彩里前行。 傍晚 17 点,沿 316 国道行至此处,该左转去留坝县城喽! <p class="ql-block">到留坝县城,住进老街龙门客栈,已是华灯初上。</p><p class="ql-block">今天从凤县到留坝,从灵官峡逛到留侯古镇,追着斑斓景,探着古踪古迹,收获满满啊!</p>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