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额尔古纳市西北部的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满满的异域风情。村头村尾,俄式建筑和塑像,大街小巷木刻楞(棱)小屋,花草盈盈的小院,列巴(面包)坊散发的奶香和麦香,让人置身于俄罗斯的城镇。这里居住和生活着华俄后裔2000多人,保留着俄式风情和传承着俄罗斯文化。他们待人风趣友善,奏响手风琴,跳起欢快的舞蹈,赶着马车载客梭巡街市,用小木屋和俄餐招待来宾游客。</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一座展示俄罗斯族人,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生活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民俗博物馆。分为历史文化、自然和植物三个展室。通过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展现俄罗斯族人在中国的融合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大街走走,见俄式建筑别致美观。墙基垒石,横木竖柱,榫卯搭建。窗饰纹案,多姿多彩。墙体蓝、绿两色,互换互映,有彩色立体雕塑之感。房屋错落,似幅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惊奇的是,观赏木刻楞民居,无意中觉得,这些木屋,是蕴育和产生童话故事的地方。人的思维,就是这么怪怪的,睹物生情。有时候,近乎迷惑。自己与自己较劲,住木刻楞,能否构想出童话故事,且不议。住上一夜,体验一下居住木屋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居住的木刻楞民宿,哈乌尔河从门前流过,其主人在河上架设了一座铁木桥,方便车行人过。院内,都是独栋小木屋,内饰也是木板。设施与酒店标间相仿,一应俱全。我们住进来后,并未有什么灵感。次日,一觉醒来,童话故事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尝试的俄餐,还是蛮不错的。一位中年女服务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套餐。一份盘腸、肉饼土豆条(格得列克)、浓西红柿汤(苏巴汤)。我问服务员,怎么没列巴(面包),服务员说,您先吃,不够再说。菜蛮好吃,遗憾的是,我们只吃了三分之一。我说,食量太小,自不量力。老伴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市下辖的黑山头镇,是大多数游客必打卡之地。浩瀚的草原和湿地,成群的牛羊,驰骋的骏马,供客人撒欢的卡丁车,方便游客租马骑行的座座小型马场,横竖成排迎客的蒙古包,让盈门的游客,沉浸在大草原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们感兴趣的是黑山头观日落。18:00多钟,在上山路上,一队队,一排排骑马的人,前面的已达山顶,后面的在越过公路。黑压压一大片人和马,我估计有数百上千。司机说,这都是去看日落的。约等了10多分钟,司机避开人流和马群,将我们送到人较少的一个山丘上。</p><p class="ql-block"> 面西,暮色中,羊已回圈。偶见牧民骑着摩托车,在山坡上,驱使小牛回栏。忽然,天色渐暗,头顶乌云作祟,骤雨疾泼,猝不及防。心想,看日落,泡汤了。殊难知,10多分钟后,雨停虹出,天空开朗。一下子,视野开阔,一览无余。眼前的根河湿地,水团汪汪,草甸青青。落日斜下云层,晖映原野,遍地跃金。渐渐地,余晖虽还光耀,但已没入地平线。微风拂面,不知何故,人一下子,有了感怀。落日下沉,而不黯淡,反以绵长和温柔为黑夜铺路。人生如落日,人的价值不在于永恒激扬,而在于从容走过四季。暮年,人更愿如落日般,以不争的姿态,诠释生命圆融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