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起吊灯村 文映万泉河

华歌

<p class="ql-block">  八月的琼海,万泉河的水汽已悄悄漫过田埂,将石壁镇吊灯村的绿意晕染得愈发温润。24日下午,我冒着剑鱼台风带来的雨水前往万泉河畔的吊灯村,参加万泉河文学音乐群在群主梁光榜家举办的座谈会。沿途的橡胶林泛着油亮的光泽,田里偶尔传来几声蛙鸣,风里裹着百香果的清香——这样的日子,总让人觉得该有些不一样的故事发生。</p><p class="ql-block"> 果然,远远便望见吊灯村头的椰林下聚着一群人,有人拿着芦笛,有人手里捧着杂志,谈笑声混着几声即兴哼唱的旋律,像一串落在青石板上的碎玉,清脆又热闹。这便是琼海文学音乐创作群的座谈会现场了。说是座谈会,倒没有半点拘谨的架子,几张圆桌摆在庭上,2个大雨蓬随意摆放,连雨水都像是被邀请来的客人,透过乌云的缝隙洒下潇洒的身子,落在每个人笑意盈盈的脸上。</p><p class="ql-block"> 我早听闻这个群的故事。几年前,一群热爱文学与音乐的琼海人,因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聚到一起,在网络上建起了“琼海文学音乐创作群”。四十余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教书育人的老师,有耕耘田间的农人,有在机关单位伏案的职员,也有退休后重拾纸笔的老者。身份各异,却有着同一份执念:要把琼海的山山水水、烟火日常,撰成文、写成诗、谱成曲,让更多人听见这片土地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建群这些年,他们确实做到了。我曾在本地文学网站上读过群友写的《万泉河晨曲》,文中那句“晨雾像纱巾裹着河湾,竹排划过的地方,碎了满河的星光”,让我至今想起都能浮现出万泉河黎明时的模样;也在音乐平台上听过梁光榜老师谱曲的《石壁谣》,旋律里掺着琼剧的婉转,又带着民谣的质朴,唱到“吊灯村的灯笼亮,照得乡愁暖堂堂”时,连我这个异乡客都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些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编曲,却满是“土味”的真诚——写的是村口那棵百年榕树的年轮,唱的是阿婆叫卖薏粑的吆喝,记的是台风天里邻里互助的暖心事。就像群里一位老农友说的:“我们写不出大道理,只知道把眼里看见的、心里装着的,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可偏偏是这份“原本”,打动了无数读者与听众,有人留言说:“听着你们的歌,就像回到了外婆家的村口。”</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群“用文字和旋律记录乡愁”的人,终于从线上走到了线下,把座谈会开在了吊灯村的椰树下。群主梁光榜老师是琼海知名的音乐人,平日里话不多,可谈起群里的事,眼睛里总闪着光。他穿着简单的红衬衫,热情地招待远方的群员朋友,挨个儿给大家递水:“今天咱们就聊聊,往后怎么把琼海的故事写得更活、唱得更响。”</p><p class="ql-block"> 话音刚落,人群里便热闹起来。一位戴着老花镜的退休教师率先开口:“我觉得咱们可以多写些非遗题材,比如嘉积鸭的制作技艺、博鳌的龙船头雕刻,这些老手艺里藏着琼海的根呐!”话音未落,旁边一位年轻的姑娘就接上了:“梁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这些故事编成儿童歌谣,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家乡的文化!”她刚说完,角落里传来一位小伙子的哼调:“吊灯村的风,吹过稻花丛,阿公的故事,藏在老茶盅……”简单的旋律,直白的歌词,却让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连风都似放慢了脚步,静静听着这属于乡村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生出许多感慨。如今的时代,太快了——快到我们总在追赶潮流,却忘了回头看看脚下的土地;快到我们习惯了屏幕上的虚拟社交,却难得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热爱聚在一起,用文字编织梦想,用旋律传递温度。他们大多不是专业的作家,也不是知名的歌手,却用最纯粹的热爱,做着最有意义的事。就像祖屋檐下那盏挂了十几年的红灯笼,或许不够明亮,却始终稳稳地亮着,照着每一颗渴望表达的心。</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间,村民们也闻讯赶来,有的搬来凳子,有的端来刚泡好的茶,热情得像招待自家亲戚。一位阿婆拉着我的手说:“以前总觉得文学音乐是城里人的事,没想到咱们村里也能有这样的热闹,听他们唱歌说话,心里真舒坦!”是啊,文学与音乐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应该像万泉河的水,流淌在寻常百姓的生活里,滋养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座谈会在说唱中才渐渐散去。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有人约着下次一起去博鳌采风,有人说要把今天的感悟写成诗歌,梁老师则忙着记下每个人的建议。我走在返程的路上,耳边还回荡着刚才的歌声,眼前浮现出群友们认真的模样,忽然觉得无比温暖。</p><p class="ql-block"> 这群可爱的琼海人,就像万泉河畔的一粒粒种子,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在文学与音乐的土壤里努力生长。他们或许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他们的作品或许不会传遍大江南北,但他们用文字和旋律留下的,是琼海最真实的记忆,是乡愁最温暖的模样。就像吊灯村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笼,他们的热爱与坚守,也终将照亮琼海文学音乐的未来,让更多人听见这片土地的心跳,看见这片土地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风尾拂过,雨水翻滚,我仿佛又听见了那首《石壁谣》的旋律,在万泉河畔轻轻回荡,久久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