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面的活动都可以看作主体活动的准备活动。主体活动中又有准备活动和实操两个层次实操活动的情境,又会作为单元主题图,作为整个实践活动的引入。小讲堂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拓展内容,用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活动编排。单元主题图借助实际导游场景结合其中用左右描述方位的不唯一性,体现了引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必要性。图中的太阳用以体现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标准。太阳是东升西落的,由此引入接下来四个方向的认识,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认一认和做一做两个大的活动。其中认一认分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借助科学课的学习,明确辨认四个方向的标准,一是面向东,辅以前后左右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二是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其中利用前者辨别方向时是有限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做方向牌的活动,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四个方向的认识,特别是对两两相对关系的认识,以及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按顺序、顺时针排列的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牌的制作只是要求学生在操场上或者在校园里面对某个方向站立时,他能够将正方形纸的一边作为自己正对的方向后,按实际辨别出的其他方向,把这些方向写在正方形纸上。活动的重点在于做完方向牌后,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两方向的相对关系。以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字的顺序在纸上的排列方式与时针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而明确地图上为什么只标示一个方向就可以了以及地图上关于方向的规定。</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校园小导游的主体活动。设计导游路线需要在前面制作的方向牌上进行设计,并且要写好解说词。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图示进行了示范,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引导。争做小导游的实操活动,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学校活动课外完成,而且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分享,反思对于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情况。突出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体现数学学科的立场。关于方向学生其实感兴趣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教材只能介绍我们课标中,或者是在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小讲堂给学生留出了探索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形成研究问题进行实际研究、研究后的汇报与分享三个层次。教材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提出了四个关于方向的问题,给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引导四个问题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多样化的辨别方向的标准。二是辨别平面图上的方向。三是相关工具的发展史。四是新科技在定位上的发展。实际研究要在课外完成汇报与分享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p><p class="ql-block">教材以PPT的形式呈现,实际教学时,方法其实是可以有多种的,比如小报已有的诗歌或者文章等都可以。但是要注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们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成果就可以了。重点还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果的这样的一个研究的过程,第二个汇报和分享是结合第二个问题进行的研究。我们教材想以此对学生渗透一些安全教育最后的成长小档案。既保证了本单元在体力上与其他单元的一致,也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以这样的评价方式作为参考。在活动的过程中涉及到这样的评价。实现整个实践活动中生和师生的这样的一个多元的评价。成长小档案的具体编排层次分为两个,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回顾整理新学的知识,并且以知识图的方式画出来。学生可以联系我们在一年级和幼儿园阶段已经学的上下、前后、左右等知识进行结构化。第二个层次是以三点量表的方式进行的。从活动的过程、情感态度和知识掌握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呃。</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校园小导游这一实践活动的分析。那么通过活动,学生要达到下面的学习目标。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能将现实场景与平面图建立起联系,能够熟练地使用方位词介绍自己的学校。教学的难点。是能够将平面图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校园小导游的具体的编排情况,那么下面还剩身体上的尺子这个实践活动,我们来接着看一看。身体上的尺子,它不同于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也就是说和校园小导游活动还是有着不同的。它更多地体现了运用测量长度的知识进行的主题活动,主要是要积累测量的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那么在具体的编排上它虽然体现为一系列子活动,但子活动间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比如我们从身体上可以找到各部分的长度,当然这些长度也包括一些维度等等。但只是其中一部分曾经作为身体上的尺子加以使用了。找到身体尺之后,我们还要确定身体尺与标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再用身体尺去进行测量,这是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身体尺的具体的编排。在了解身体上的一些长度之前,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体现了解身体上的一些部位的长度的必要性,并且使学生通过对身高、肩宽、腰围等历史,切实感受身体上一些部位的长度指的是什么。接下来是量身体上的长度的活动。教材呈现了学生测量的场景以及记录单,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是又增加了头围和颈围这两个长度,并且以留白的方式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p><p class="ql-block">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测量一些有重要意义的身体长度,比如说坐高等等。那么这个坐高和我们的椅子的高度,桌子的高度其实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那么同时也要明确实际测量时选择的工具,以及测量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甚至到记录数据的时候我们怎样记录。那么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毫米,他可能只能记录到整厘米数。接下来的第二个活动,身体上的尺子是以身体上的长度这个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首先教材结合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看到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测量方法,同时通过这样的实例理解身体尺的含义,就是古代使用过的作为长度单位的身体上的一些部位的长度。那么在了解什么是身体尺之后,教材让学生去寻找身体尺的活动,学生就需要进行课外去调查了,具体的呈现的时候可以进行分类的呈现或者是寻找,比如教材呈现了和手有关的身体尺,和脚有关的身体尺,和手臂有关的身体尺。那么找到这些身体尺之后,还需要明确测量的时候。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啊。教材中通过两个学生的讨论进行了示例,那么也提示学生要明确这一点,那么这一点的明确可以为我们后面量一量的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就是我们同一个身体尺,它在测量时可能有不同的起止,那么这些其实是都是可以的。比如说关于眨的定义,在线汉里边,还有在不同的书籍里边它都有不同的定义,有的就是从食指同拇指,张拇指和中指张开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还有的就是拇指和食和小指之间的距离等等,那么这个要以权威的为准。接下来身体尺的第二个层次的活动就是量一量主要是为了了解身体尺与标准的单位间的关系,这个可以看作学生对身体尺的进一步认识,也为我们后面用一用时将身体尺作为单位去测量来打下基础。另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测量完一些身体尺之后,进行有趣的一些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入了解人体长度之间的一些相等的关系。比如教材上提到了一庹长和人的身高差不多,包括大臂的长,也就是我们上臂的长和头长,它是1:1的这样的一个长度比例,那么这些长度的关系在每。数的绘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小讲堂里边也有涉及,接下来的用一用。首先让学生去体会应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情境,在没有尺子或不方便进行测量时,我们往往会用身体尺进行测量。教材还给出了三个示例,让学生去选择合适的身体尺,之后就让学生再去经历实际选择身体尺,并用该身体尺去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测量完之后还要进行全方位的交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单位累加的这样的一个度量的本质,去积累学生的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那么这里边需要注意的是用身体尺。测完物体的长度后在记录大约多少厘米或多少米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数的相加或者较复杂的相乘,这个时候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所学的计算范围,那就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计算器加以解决。</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还剩下小讲堂的活动,由于在前面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提出相关问题的经验。本活动的小讲堂就是省略了提出研究问题的示例以及进行课外研究的提示,直接以汇报和分享的例示来体现。研究问题和研究的结果。这里呈现了两个研究结果的汇报,第一个是涉及美术中画人物时身体长度与头长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画家在画人物的时候,他是以长头长作为长度标准的。以这个标准来把握身体各部分的长度。第二个研究成果可以看作成语或者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尺。教材只呈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不手之尺,一个是跬步千里。这两个成语用以启发学生。去进行更多的研究。接下来小成长、小档案的编写思路和校园小导游是类似的,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关于身体上的尺子这个实践活动的分析。</p><p class="ql-block">通过活动学生也是要达到下面这些学习目标。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知道身体尺和标准长度单位,主要是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够合理选择身体尺进行测量。教学的难点是能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单位和测量的工具,进行正确的测量以及体会度量的本质是单位的累加。上面是对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介绍,最后还剩下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的内容。复习与关联的整体的编排思路其实和一年级上下册编排思路是一致的,主要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以画知识图为抓手,将不同单元的知识按课标中的主题进行梳理沟通,并且建立联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具体编排上,教材体现了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位置与测量以及数据分类四个主题的整理。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借助应用提升板块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的、综合的应用。最后是14道综合性较强的练一练,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查漏补缺。因为编排思路较为一致,我这个里边也就不再赘述了,这里边只是需要说明的是最后的复习与关联环节,那么大家在看做知识图的时候,它进行了全面的这样的一个贯通,比如说数量关系这样的一个主题教材,就打通了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问题背后份数、每份数和总数的这样的数量关系抽象程度比我们单元中的整理和复习更高一些,那么知识结构的建立也更为全面,这是需要提出的。</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我们对于二年级上册整册教材编排的具体介绍,那么教材出版之后在实践中是否好用,接下来就要看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了。我们后续也期待各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使用。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