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南昌城渐醒。临街早餐铺里,瓦罐汤的醇厚与晨露的清润在微凉空气中交织,为文化探访行程开篇。餐后借力数字化服务,前往江西美术馆的行程高效顺畅 —— 住宿地近地铁站,入厅后无需实体交通卡,支付宝调乘车码轻扫闸机即可核验,尽显现代出行便捷。地铁站台秩序井然,浅色调与清晰导视消解仓促感,依路线搭乘地铁 4 号线,车厢静谧,暖黄灯光柔和,片刻便达美术馆邻近站点,随人流出站前行。 出站后,清新空气裹着城市气息扑面而来,循路口指示牌缓步向美术馆走去。沿途行道树葱郁,阳光穿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微风拂过,光影随枝叶摇曳。很快,承载赣鄱艺术精粹的江西美术馆映入眼帘,灰石与玻璃构成的建筑轮廓藏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如沉默的艺术守护者,静候访客探索。 作为南昌城市文化主轴的重要地标,江西美术馆以兼具地域风骨与现代美学的建筑形态,承载赣鄱千年艺术传承。它不仅是艺术藏品的专业空间,更是江西文化精神的具象表达,建筑线条与肌理皆浸润着对本土文脉的礼赞与探索。 美术馆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毗邻江西艺术中心,2015 年开放,是江西 “十二五” 重点文化地标项目。建筑设计由国内知名团队主持,以 “赣鄱文脉,艺术之盒” 为核心理念,融合江西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展览空间功能,既无过度复古的滞重,也无纯粹现代主义的冷峻,成了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鸣的文化载体。 主体建筑呈 “L” 型布局,四层空间层次分明,融入周边环境。外立面以浅灰色花岗岩与通透玻璃幕墙为主,日照下,“石之厚重” 与 “光之轻盈” 形成和谐视觉对比,诠释传统与现代交融。西侧立面 “梯田式” 退台设计亮眼,设计师从赣南梯田汲取灵感,一至四层以 0.5 米高度差逐级内退,塑造出富韵律的横向肌理,既打破矩形建筑刻板感,又呼应赣地传统营造智慧,让建筑似从土地自然生长。退台边缘嵌深褐色金属线条,勾勒精炼轮廓;降雨时,雨水沿退台倾泻,形成 “檐角垂珠” 景观,唤起人们对江南雨打屋檐的诗意记忆。 <br data-filtered="filtered">行至建筑入口,设计匠心尽显。宽 12 米的门廊以 “拱券” 为核心,灵感源自江西传统民居 “月洞门” 与滕王阁拱券形制,弃传统木构繁复雕饰,用简练钢筋混凝土浇筑,让古典意蕴在现代材质中新生。拱券内侧嵌浅米色陶板,板面印刻抽象 “赣鄱山水纹”,日光透过玻璃幕墙折射其上,纹样随光影变幻,如流动的赣鄱山水长卷。门廊两侧各立 6 米高方形立柱,柱面激光雕刻江西近现代名家书画片段,一侧是傅抱石《井冈山》墨韵,一侧是黄秋园《庐山高》线描,触抚柱面可感墨迹肌理,似与艺术匠心隔空对话。 八月中旬晨光洒在展厅玻璃幕墙上,步入一层大厅,两组艺术装置开启审美体验。《光影赣江》装置前常有人驻足,透明亚克力板拼出赣江流域轮廓,投影仪光束倾泻而下,光影时而为晨雾中的乌篷船,时而为夜幕下的城市霓虹倒影。指尖轻触亚克力板,光影如涟漪漾开,触感与视觉交融,让人恍若置身江畔。 不远处的金属雕塑《山骨》,以简练线条凝井冈山雄奇与三清山灵秀。雕塑镂空处是为阳光预留的 “天然画布”,日光自东向西偏移时,金色光线穿缝隙,在地面投下交错阴影,时而如群山起伏,时而似云雾缭绕,为静态雕塑注入动态生机,每一次驻足皆有新景致。 穿越大厅入展厅深处,元宝格外引人注目。自幼受系统绘画训练的他,对儿童题材水彩画的专注远超同龄孩童。妻子始终与我并肩缓行,不时低声探讨展品,或评水彩晕染,或赞雕塑立意,还会默契驻足,待元宝与儿媳赏完再同往,全家观览节奏从容和谐。 元宝穿白色短衫,红帽檐下露几缕黑发。踮足看高处画作时,白运动鞋后跟微悬,裤脚上缩露纤细脚踝。他微蹙眉,眼眸锁定画作色彩,头部轻摆似探究色彩奥秘,片刻后谨慎取出智能手表,抬腕滑动屏幕,郑重留存心仪作品。 驻足《映山红》水彩画前,元宝后退半步,身形成静谧剪影。他肩微绷、左手托右腕调拍摄角度,目光在屏幕与画作间校验,契合心意才按快门。到青铜雕塑《童趣》前,他再趋近,手臂平伸、腕部泛白,专注捕捉雕塑细节。拍完后,他快步找儿媳展示,儿媳俯身倾听回应;妻子在旁静立,嘴角含温婉笑意,眼中满是慈爱。 观展过半,众人到休息区休整。原木座椅配浅灰靠垫,显自然温润;墙面小幅水彩画风格清新,与展厅厚重氛围平衡,既解乏又续艺术熏陶。我与妻子邻座,指尖抚木质椅面享宁谧;儿媳旁整理影像,偶分享精彩瞬间。元宝坐儿子身侧,双足触地,低头查腕表里的画作。须臾,他抬首眼中闪求知光,问儿子:“爸爸,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呀?” 爸爸顺着元宝手指方向望去,轻声讲述画作背后的赣地民间传说,或是《滕王阁雅集》的文人风雅,或是《景德镇窑火》的匠人坚守。元宝凝神倾听,眼眸满是兴趣与向往,似随故事穿越时空。妻子轻抚其头顶,目光赞许孩子的好奇心,艺术的种子在元宝心间悄然萌芽。 上午的艺术浸润落幕,午前抵达展厅出口时,众人已觉饥饿。循导航步行十分钟至南昌万达广场,美食区香气唤醒味蕾。五人步入赣菜餐厅,鲜辣气息扑面而来。点餐时,妻子兼顾全家口味建议搭清淡菜中和辣度,儿媳补充江西特色主食。菜品上桌,红椒绿蒜的鲜辣在舌尖激荡,花生解辣、啤酒平衡风味。席间畅谈观展趣事,元宝兴奋展示手表里的展品照片,满座欢声伴着食物香气,满室烟火气尽显家庭温情。 十五时三十分退完房,众人驱车往瑞金。儿子驾车,我坐副驾,妻子后排照料元宝。车辆离南昌,窗外高楼变民居,景致由繁华转质朴。八月午后阳光盛,碎金光斑漫过车窗,在座椅上形成流动纹路。儿子穿浅灰短袖,双手稳握方向盘,眉宇专注,侧影显持重可靠。 妻子望窗外景致,与我谈沿途风貌。车内舒缓乐曲流淌,氛围温馨。元宝坐后座中央,儿媳陪伴,双手托平板、额头贴车窗,好奇观察路边稻田与远方村落。车辆转入泉南高速,都市喧嚣隐退,无垠田园铺展:翠绿稻田与远山、低云相映,如雅致水墨画。全家侧目欣赏,震撼与惬意盈心,疲惫被悄然抚平。 车窗外,盛夏新禾沿田埂铺展至天际,似大地将碧绸铺向云端。风过处,禾浪翻涌成碧色涟漪,与远方青黛山峦相融,难辨田畴与山峦谁染谁色。田垄水沟旁,水葫芦展心形绿叶,淡紫花朵零星绽放,如翠绿绒毯缀满碎星,清雅灵动。 远山深处,凤尾竹葱郁轻曳,狭长竹叶似少女裙摆;山坡青松翠柏苍劲,虬枝盘桓、针叶坚韧,与凤尾竹柔美相映成趣。阳光穿枝叶,在田野投下斑驳光影,如国画大师率性皴擦,藏自然风骨与韵律。 “奶奶!您快看那边!” 元宝清脆呼唤打破宁静,兴奋指窗外荷塘。荷塘虽不大,粉嫩荷花亭亭,翠荷如伞,叶心水珠折射阳光现虹彩。“妈妈,荷花像公主舞裙!” 元宝惊叹着启动平板相机,稳稳托举调角度。“此处景致多秀丽呀!” 稚嫩解说声自后座传来,如晨露坠入时光,让车程满是童趣。 行至中途,入服务区休整。超市货架上,南丰蜜桔、赣南脐橙等鲜果,景德镇瓷器、茶饼等地风物整齐陈列,满含地域文化气息。短暂停留后启程,夕阳西沉,天空染成橘红色,云絮泛暖光。窗外景致浸于暮色,禾苗转深碧,凤尾竹影修长,远山成淡青灰色,在暮霭中若隐若现。 元宝手中平板镜头未放下,执着捕捉景致,童声解说不停。他的稚趣比喻,如晨露凝草尖,融入旅程肌理,在我们心中漾起甘美回响。这小小 “解说员”,让时光变软,迢迢车程也因童真与诗意,格外温婉动人。 车轮碾过无形地域界线,路边景致骤然添了鲜明红色印记:先是 “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的指示牌映入眼帘,字体庄重;随后,道路两侧渐次出现各类红色标语,昭示这片土地的特殊过往。木质牌楼上 “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色大字,在夕阳余晖下泛着温润光泽,无刻意夺目,唯有岁月沉淀的厚重与庄严,诉说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路边墙画更将往昔具象:红军战士或背枪整装、或持锄生产,脸庞带岁月痕迹,却满是坚毅笑容,传递出不屈信念与力量。恍惚间,似能听见当年号角在风中低回,穿越数十载时空,叩击当下宁静,让人心中涌起崇敬与感慨。 <p class="ql-block">空气中氛围渐趋沉静,裹挟着淡淡历史沉香 —— 是老建筑木质肌理的温润,是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更是岁月沉淀的沧桑。连午后轻快的风,也收敛浮躁,变得肃穆庄重,徐徐拂过道旁林木,叶片轻响似在诉说往昔。驶入瑞金市区,道路两侧路灯柱格外醒目:每根灯柱镶嵌红色五角星,暮色中清晰明亮如凝固的星辰。它们不仅指引方向,更像无声坐标,牵引思绪回溯承载理想与信念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暮色全笼天际时,我们抵达预订的国际连锁酒店。前台服务员微笑致意:“欢迎来到瑞金!明日去红井建议早出发,避开人流,更好感受景点风貌。” 六楼房间推开窗,远处街道尽收眼底,路灯光线穿枝叶,在地面洒下忽明忽暗的细碎光斑。</p><p class="ql-block">休整后,依酒店指引驱车往小吃街。街口红灯笼渐次点亮,暖黄光晕驱散暮色微凉。空气中,炒粉酱香、瓦罐汤鲜醇与烧烤焦香交织,糅合人群欢声笑语,氤氲出浓郁市井气息,让人即刻感受小城烟火温度。最终,我们在火锅店前驻足 —— 灯笼光晕下,“全国四百余家分店” 的招牌格外醒目,彰显品牌实力与口碑。</p> <p class="ql-block">入店后,服务员热情引座,递菜单时介绍:“特色汤底用新鲜筒子骨慢熬,汤色清亮、鲜味醇厚,配本地现宰牛肉涮煮最鲜。” 很快,双味汤锅上桌,红白汤底翻滚,骨香唤醒味蕾。招牌牛肉片薄如蝉翼,泛着新鲜光泽,入清汤锅涮十秒,肉色转粉蜷曲,入口软嫩近融,乳香弥漫,无腥膻只剩纯粹鲜味。</p><p class="ql-block">用餐时,我取香酥花生配途中买的啤酒浅酌,花生酥脆与啤酒清爽中和汤锅温热,带来别致口感。这餐无奢华排场,却满是由胃及心的温暖,热汤与美食消解了旅途疲惫,留存下温馨满足的烟火记忆。</p> 夜色渐深,餐后踏月色回酒店。瑞金之夜静谧,无都市喧嚣与霓虹纷扰,唯有晚风拂树梢的轻响 —— 道旁香樟枝叶沙沙,似故交絮语般亲切。回到六楼客房,推窗见远处路灯明亮,灯柱上的红色五角星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更添朦胧庄重。见此星标,思绪飘向翌日行程的红井:行前查知,此井由毛泽东同志率军民开凿,物资匮乏时解民众饮水困,更承载 “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情谊,是军民同心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