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及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摘自父亲回忆录中的部分章节,重温那段历史,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至今仍让人感动。在民族危亡关头,全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巍巍中华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那荡气回肠的抗争故事再一次扣开我们记忆的闸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春,日军开始对我八路军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5月,敌人完成第一阶段的“扫荡”后紧接着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扫荡”。重点是“扫荡”太行南部(邯长公路以南,浊漳河两岸),投入兵力约一万五千余人。目标就是我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以及在这一地区的机关和部队。敌人来势凶猛,部署严密,仍然使用所谓的“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纵横扫荡”、“辗转抉剔”等战术,对我根据地军民烧杀抢掠,那“扫荡”空前残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驻扎在清漳河畔的赤岸,主力部队都在外围作战,身边仅有新一旅的一个团。日军数倍与我,敌强我弱,形势十分严峻。敌人开始“扫荡”势必出现在根据地腹地兵多,边地兵少,敌占区空虚和补给线延长的局面。太行地区地形复杂,群众条件好,我们熟悉地形。师部首长决定:师部机关和附近的部队一定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突围转移。李达参谋长命令师部干部轮训队不随师部行动,单独分散转移。并指出:轮训队不是战斗部队,学员基本都是各部来学习的营团干部,这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尽量避免同日军直接战斗,应向东北方向迎敌而上,从日军的缝隙中穿插出去,保存干部实力,抵达安全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h5>刘昌毅(1914-1999),原名刘昌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人。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干部轮训队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干部轮训队当时驻扎在南庄。刘昌义(后改名刘昌毅)任队长,我任政委。在敌“扫荡”前,轮训队已经结业,大部分干部都已返回原部队参加战斗,原三个轮训队剩下部分学员合并为一个轮训队。此时全队有100多人,跟随我队行动的还有一个战斗排。全队除原有的短枪外,还配备了长枪和机枪。轮训队学员基本都是战斗部队抽调来学习的营团级干部,几乎清一色是红军时期的干部。这些人身经百战,既有指挥能力又有实战经验。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按照命令完成转移任务。我和刘昌义还有一位副旅级干部学员研究了我们的行动路线和转移方案,布置任务开始转移。</p><p class="ql-block"> 炮声隆隆,枪声不断,敌人数路“扫荡”部队进入我根据地腹地。敌进我进,我们迎着敌军时而在山谷溪流中行军,时而登上山脊前进,选择林木草丛茂密的地方小憩,几次路遇“扫荡”的日军,都成功避开。夜行昼伏,我们已到达武安县的阳邑附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带,感觉敌情不算严重,部队准备宿营休息。天黑后,通信员找到我说,傍晚时,他发现一处屋梁上停歇着一群鸽子,乘天黑后捕捉了几只准备打牙祭,发现其中一只与众不同。我接过通信员手中的鸽子一看,这鸽子体型比一般的鸽子壮硕,脚上还有一金属脚箍。掏出脚箍里的一张薄纸,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日文,原来这是只日军传递情报的信鸽。小日本真是鬼,为防泄密,他们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古老的方式用信鸽传递情报。我赶紧找来我队的日本反战同盟的宫本教官。他翻译说,日军进山的某某部队,遵命提前结束扫荡计划,将回撤据点接收受新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立即派人化妆返回寻找师部,要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上级。</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们得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为挽救颓势,日军不得不从华北占领区抽调部队增援太平洋战场。提前结束太行地区的扫荡计划,抽调兵力回撤的原因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次日,在一个村庄,我们遇上了地方武装的区小队。他们说,正有一支敌人“扫荡”部队向这个村走来,有大几十人,全是日军,没有伪军跟随。我们估计是敌人的一两个小队。</p><p class="ql-block"> 刘昌义和我商议,我们原有100多人,再加上区小队就有200多人,占有优势,打它一家伙。我说李达参谋长命令尽量避免同敌人直接战斗,保存建制和实力。刘昌义说,我们这一打可以吸引牵制敌人,减轻师部那边的压力。遥望身后,炮声日夜不停,我们为师部机关和首长的安全捏着一把汗。</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刘昌义是多日没仗打,手痒了。我们判断,这很可能就是鸽子传递的情报中所说的提前结束扫荡计划,撤下来的日军,而这一队鬼子就是探路的先头部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比较了我们和敌人的人员装备,我也想干它一场。叫来区小队长一问,这村庄是敌我反复争夺的游击区,村里老乡都已转移到山里。村头的上房顶部有三个街垒工事,村里有几处地道,平时为使我方战斗有利,很多老乡将自家的院落都修成相通的。真没想到区小队这么熟悉地形,这下可是帮了大忙。与敌人相比,我们人员和武器都不差,地形地貌对我十分有利,而敌人全是日军,没有伪军的协助,地形不熟,那就是聋子瞎子,又没有准备,那就等着挨揍。侦查员说,日军是列队走大路,队伍前面连尖兵都没派。</p><p class="ql-block"> 敌人太狂妄自信了,认为大扫荡已将八路军撵到遁形。返回据点的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刘昌义瞪大了眼睛将帽子往上一顶,骂道:“个狗裸儿的,鬼子扯着旗子趟大路,完全不把八路放眼里,欺我八路无人了?”我也愤然道:“鬼子眼睛长喀(胯)里去了,不叫他吃点亏就不晓得老子姓么事!”</p><p class="ql-block"> 我和刘昌义一拍即合,打!狠揍这些狗日的!</p><p class="ql-block"> 根据敌人以往的习惯,鬼子进村一般都是2-3人为一组分散进入各家各户搜索。我们制定方案,5人和1名区小队的战士为一组,隐蔽在房间和院落里对付鬼子。尽量不开枪,避免招来更多的敌人。刘昌义和我向全队下达了战斗命令。日军离我们大约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在村头和主要路口埋上了地雷,各就各位进入战斗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鬼子进了村,并没有发现我们,果然也是三三两两地入户搜查。“挑帘战”此时派上了用场。华北农村的庄户人家,每家都习惯用布帘挂在里屋门框上挡灰土。鬼子入户后常常用刺刀轻挑布帘进屋,此时鬼子的动作不是刺杀姿势,胸前就挪出了空挡。我们的战士乘鬼子刺刀挑帘的时机,一个突刺就可以干掉鬼子。</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组的学员手握步枪,那布帘刚被挑起就出枪,只听“噗”的一声,刺刀捅出去,门口的鬼子就栽倒了。我也听到隔壁左右院子里的砖瓦响动,那是鬼子在倒霉。突然一声清脆的三八大盖枪响,整个村子都响起了枪声,这是鬼子发现自己落入了陷阱。</p><p class="ql-block"> 我估摸此时鬼子已经被我们干掉了三分之一,于是冲出了院子。刚出院子就发现鬼子的一个尉官蹲在老槐树下指挥一个背报话机的鬼子兵在呼叫。那尉官也发现了我们,转身就闪进了旁边的一个院子。那个报话兵背对着我还在叽哩哇啦呼叫,头戴的耳机罩着耳朵,不知道身后就是八路。不知是谁给了他一枪,这鬼子通信兵一个狗吃屎爬在地上就不动了。我上前用驳壳枪打了一梭子,将那报话机打得稀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战斗正在继续,整个村子到处都响着枪声。我追进那院子,见到我们三个战士用刺刀将那鬼子尉官逼到了墙角,鬼子扔了手里的王八盒子,嚣张地抽出战刀。还没等他举刀,战士就搂了火,一枪就将这尉官撂倒。</p><p class="ql-block"> 我听见刘昌义在大喊:“挡住那几个鬼子,莫让他给老子跑了!”跟着,村边的地雷就炸响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日军战斗力确实很强,射击、拼刺等单兵个人技战术动作都很娴熟。若打野战,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及整体战斗力确实与日军有差距。现在这村庄院落里打巷战,日军的长枪就没有我们的短枪来得利索,双方往往同时发现对方,可我们的短枪先响,倒下的就是鬼子。我们这100多人学员队伍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非常强。区小队对地形熟悉,带领我们穿户走巷上屋顶。我们人多,大半使用短枪,也有部分使用刺刀和大刀,短兵相接,日军携带的掷弹筒一发炮弹都没有来得及打。敌人丧失了战斗力,狼狈逃窜,我们满村追着鬼子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枪声渐渐停息。我和刘昌义汇合打扫战场,清点人数。此战共消灭日军30多人,跑掉了10余个鬼子。为了避免日军报复,我们立刻整装出发,撤离了村庄,向西北方向的青岩寨和峻极关疾行。</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日曲折往返路线的行军,我们避开了日军的“扫荡”部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突出重围的我们挂牵着一二九师师部机关和首长们,不知道他们能否安全转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月中旬,我们干部轮训队到达了内丘、临城和赞皇的交界处,遇上了一分区的部队。从他们那里得知,师部机关和首长历经艰险,已突出重围,转危为安。五月反“扫荡”胜利了!敌人动用了那么大的气力,虽然还在山沟里鸣枪打炮,“合围”、“抉剔”,可他们什么也没有捞着,只能站在太行山下,仰头望峰兴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就是这座山!中华民族就是这座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选自网络,部分图片由作者制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