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春 拜 杜 园

股海浪花

<p class="ql-block">  2025年四月春意正浓,我们游春踏青的脚步迈向黄河岸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 踏着春天的脚步,一路驱车鞍马劳顿,走大路,过村庄、跨黄河,经过马屯、留庄、河清终于看见了黄河,清澈的黄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滚滚东去,两岸植被丰茂,田野生机盎然,黄河大桥全长3429米,桥宽9.1米,1977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修建,它连接了河南山西两省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延着黄河一号公路一路向东,一不留神走到了瑶湾村,杜甫陵园就在眼前,他是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年的诗圣,也是我崇拜的偶像,没想到千年之后在此遇见,心中一阵惊喜,赶快停车参拜。</p> <p class="ql-block">  杜甫陵园灰色大门楼,三层仿古建筑笼罩在晚霞中,钩檐翘角间幽静典雅,门外是浩浩春风吹碧叶,苍松翠柏映晚霞,门内杜甫雕像伫立于蓝天下,穿着长衫面容瘦弱,微微弯背目视远方,老者面色凝重,凄然落莫。 苍松翠柏间藏着满腹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思想从雕像中表露无遗。</p><p class="ql-block"> 幼年崇拜诗圣是从这首《春望》开始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时无数次的阅读这首山河破碎的诗,年幼不很理解,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哦,前面就是杜浦的家,院落整齐,大门楼仿古建筑,房檐翘角还有廊柱,村民爱护有加,门里门外种有花草树木,门头还有题字。</p> <p class="ql-block">  原来诗圣生于巩义康店镇瑶湾村,相传他7岁作诗,9岁出口成章,他家还有一孔窑洞及庭院,经过历代维修,家园已然完好,郭沫若在此题字:杜甫诞生地。幼年杜甫家境尚可,父亲是县令,母亲早亡,失去母亲后杜甫随姑妈来洛阳,皇城脚下接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之后33岁时在此相遇李白(44岁),中国历史上的二颗巨星相遇了。</p><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望岳》登泰山让他声名大振,李白热情豪放,杜甫年少谨慎,两位诗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碰撞出他们诗意的火花,据史料记载杜甫在诗歌领域很有建树,先后写有1400首诗,然而“安史之乱”爆发了,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不是连年战争就是洪水泛滥,他去了南方江浙一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风雨飘摇中还期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心胸高远然而壮志难酬。</p> <p class="ql-block">  33岁当了一个掌管兵营的差使,44岁回家探亲时遇到小儿子饥饿而死,痛彻心肺间奋笔疾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奋世疾俗,之后流落成都,于是那里便有了一方“杜甫草堂”,颠沛流离中写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以及《三吏》《三别》,诗意深沉沧凉而又忧国忧民,诗词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被后人尊称为诗圣。</p> <p class="ql-block">  相传他的一生从父亲骤然离世后,没了经济支持,开始了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其中有一次困于船上五天没有饭吃,通过朋友的接济才摆脱了困境,眼望江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那段生活的描述,朋友相助同舟辑,难脱病痛身染疾,一杯苦酒醉秋风,千古文苑留诗文。</p> <p class="ql-block">  杜甫的诗句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千古绝唱,获得历代文人的称赞,他把当时的社会“安史之乱”民不聊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移步陵园内观杜甫的雕像,高4.7米,身后是献殿,左侧是碑林。1987年启功先生写有:“诗圣碑林”,后面90多块排列成阵,上面刻满了杜甫的诗句龙飞凤舞,杜甫所到之处都有诗作,悲愤的诗情常常倾诉于笔端,针砭时弊,“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句经典,据说杜甫一生写有五千多首诗,保留下来1400多首,大多归集于《杜工部文集》。</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习杜甫诗词的同时,也要留心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诗圣颠沛流离中仍不忘天下苍生,他用诗词作出了呐喊,给后人留下了波澜壮阔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  据说杜甫的一生怀才不遇,从父亲突然离世,生活日渐窘迫,59岁离世,在他去世43年后,其孙子将他的遗骨从湖南迁回老家,完成了他魂迁梦绕回家乡的愿望。家乡人为他修建了陵园碑楼、纪念亭,植树3000株,占地面积34亩,“风雨不动安如山”,从此他终于停下了漂泊的足迹,枕着家乡的黄土,于风景优美处安歇了,墓前康熙帝亲自立碑:杜少林先生之墓,也是对这位诗圣的恳定和礼赞。</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巨星陨落,余晖洒满了天际,给杜园披上了金光,春去秋来兮岁月悠长,诗圣的诗文就像一部史诗,透过千年岁月的风霜,在中国文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