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咏华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宋·寇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个人不知道怎么说起来爬华山的事情,小炜说:“应该再爬一次!”,老孟说:“我没去过。”,来宝说:“去过一次,儿子小时候去的。”,我说:“去过两次,一次是85年,跟着邻居陈叔,小倩姐和同学小海一起去的,老妈用绳子给我们绑好手电筒,全程徒步,几乎没留下照片。第二次是12年和大同学去看上大学的小同学,然后三口人爬上去,缆车下来的,大同学一说起来,腿肚子还转筋。”,跑步运动四年,最大的收益就是去哪里都不怕,多大的强度都不惧。然后四个人异口同声:“那就干吧!”,于是一面选时间,一面大晚上给老同学淑君发微信。第二天,确定了大概行程,淑君也回了消息:“欢迎,欢迎。”然后我负责买票,定行程,紧紧张张的决定24号中午出发,晚上夜爬看日出,第二天游其他的峰,然后当天晚上孟源坐卧铺返回,不影响来宝和小炜的上班,就这么一啪即合的决定,实现了我们一天半华山之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确定好行程之后,给荃打了一个电话,荃就说:“把渭南到华山北的车票退了,我去渭南北车站接你们,然后送你们到华山。”,心里想别麻烦人家,但是又想见见老同学,索性就把麻烦放一边,安然享受四十多年的同学情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子开车送我到南站,四个人如约而至,见面第一句就是:“都没迟到。”,然后拍照,进站、拍照、上车、拍照、吃烧鸡、拍照、坐车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到一个站,即使停留二分钟来宝也要下去拍照打卡,开始小炜跟他下去给他拍照,后来也嫌麻烦了,换成我下去给拍照;我也嫌麻烦了,让老孟去,老孟说什么都不动,还好,没几站也就到渭南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渭南15:50,出站用了十来分钟,不用说,还是拍照、拍照,荃在停车场等了好久,最后奔到出站口看见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我想你们半天出不来肯定在这拍照。”,荃和大家握手,我说咱俩拥抱一下吧,荃“切”了一声,“你老实点!”,我在他眼里永远都是那个调皮捣乱的小丫头,荃一口一个“小远”的叫我,他们三个瞅着我使劲乐,好像又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荃接上我们就往华山走,渭南的热浪糊到脸上真难受,荃说这还是凉快很多了,我觉得还是大太原好,四季分明,一立秋早上有了凉风,晚上还要盖被子,宜居城市还是太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上的空调开的很大,几个人说说笑笑没一会功夫就到了罗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荃给我介绍这一路的地段,罗敷电厂、华县、十冶、铁道桥、桃下派出所~~~,看见“桃下”两个字格外亲切,便停下车想打个卡,结果我们刚下车,派出所里冲出来好几个小伙子,对着我们吼:“干什么的!不许拍照!赶紧离开!”,妈呀,这阵仗!我忙解释:“这里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过来拍张照。”,“不行!赶紧走!”,然后几个人还检查小炜的手机,让把照片删除掉。荃用当地话跟他们搭了几句,他们才不嚷嚷了!哼!我们转过来拍了几张,他们可是管不着了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背后的小路就是当年汽修厂去十冶的必经之路。印象中这路是每周一次快乐的赶集之路。买菜,买生活用品,每周六老爸老妈带着我都会走一趟。那时候的快乐就是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也不累,偶尔给买块糖,买点好吃的(尤其是苏打饼干)那更是如获珍宝,所以这条路也是我十来岁记忆里的快乐之路,很难忘。也特别感谢荃懂我的心思,专门路过一下给了我更多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本计划当天晚上夜爬,但是天气预报一直下雨,荃说夜爬很辛苦,阴天看不上日出,建议你们还是安心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早点开爬,索性还能好好喝一顿。又给安排了他表姐(也是我同学)的民宿,就离玉泉院100米,这也太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子很大,前面饭店,后面住宿,都是人家的自建房,老同学更是热情招呼我们,好吧,坦然接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下行李,离吃饭时间还早,一行人一起去了玉泉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泉院背依华山,是华山峪登山路线的起点。其始建于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1年),由道士贾得升为纪念其师陈抟(号希夷)而建,初名希夷祠,后因“玉泉通玉井”的传说更名。历经明清修缮扩建,形成现存规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朱红色山门,三进式院落徐徐展开。主殿供奉着道教神仙,梁柱间的彩绘虽已褪色,仍能辨出仙鹤祥云的轮廓。最引人注目的希夷祠,青石基座上立着陈抟老祖睡像,这位五代时期的隐士在此著书立说,独创的"睡功"修炼法至今被道士们研习。屋檐下悬着的铜铃随风轻响,与诵经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进玉泉院,我就找石船,荃看出了我的心思,忙告诉他们:“小远从陕西去太原的时候,专门带着我们班十来个女生跑到玉泉院玩了一天,她们在石船上有一张合影,让我们班男生可眼红了!”,然后他们就说“快去石船上打个卡吧!”,于是,我再也找不见十八岁那种青涩和懵懂,站在石船上依然只会一手向天,试问:“这四十来年的岁月咋就变的这么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忘了这是什么雕塑了,只是知道十八岁来玉泉院时它们也在,而今斑驳苍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南角的无忧亭别具匠心,整座亭子由十二根木柱支撑却不使用一枚铁钉。亭内石桌上刻着棋盘,据传陈抟曾在此与宋太祖对弈。东侧的回廊陈列着历代碑刻,其中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写的"敕建玉泉院"石碑最为珍贵,遒劲的楷书透着仙风道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泉院的长廊有90多个窗户,神奇的是每一个都不一样,很多看着形状类似,但总有那么一点点边边角角的不同,确实很有意思,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还真找不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泉院不设门票,功德箱随缘布施。守观的老道士年逾八旬,晨钟暮鼓四十载从未间断。问他何以守得清贫,只笑指廊下对联:"石洞云封,自古无人闻钥匙;天门雾锁,从今有钥匙开门。",突然联想到了释永信,“塌庙”的丑事让天下人耻笑。可见,神也好,仙也罢,佛门弟子也好,凡俗众生也罢,道德与诚善,还有格律真的是要遵从内心,不可违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古华山一条路,徒步登华山唯一的起点就是玉泉院。从玉泉院往里走便是进山口了。青石结构、精雕细刻的石牌坊是1988年落成的华山门。山门正面“华山”二字是彭真所书,背面“独尊”是著名书法家茹桂墨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门往里便是五龙桥,五龙桥,也是进入华山山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桥护栏中间上刻有“五龙桥“三个字,这是胡乔木在1984年写的。荃说当时他正好在华山帮忙,有幸捧着“五龙桥”这三个字让工匠师给拓印上去的,说起来也是自豪满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龙桥下有五龙潭,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民间传说潭中有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幻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腾云驾雾,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山门是徒步登山的入口,我们踩踩路线,拍拍照,便准备返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孟突然来了一句:“咱们跑个520再吃饭吧!”,来宝马上赞同,我也就跟着他俩,小炜一直接电话,荃说:“我才不跟你们犯神经呢!”,哈哈,我们三个瞬间被电击了一下,开始往山下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跑起来的感觉就是瞬间爽歪歪,从玉泉院路到华山路没多远,回头看后面的山美极了,天蓝蓝的、山青青的、云白白的,而且在半山腰飘着、缠着、游动着,好多人都停下来拿出手机拍照,这种壮观和妖娆真的让我们激动,还没爬华山就下了定义:不枉此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山客栈办好门票手续,继续往游客中心跑,路不平,而且非机动车道几乎没有,不过靠边跑也还安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耸云端的莲花柱就是华山的标志了,右手是游客中心,左手是华阴县城,华山北站。我们跑进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时间不早,公里数也差不多,就赶紧返回。一轮落日的红映照在天边,刹那间的美与争先恐后的抓拍比赛起来,落日余晖中我们靓丽的身影、奔跑的身影点缀了画面,记忆灵动了起来,辉鸿一刹的闸门瞬间打开,一切太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荃已经等着我们了,菜也备齐准备开席了,跑完也没洗澡,直接就位开始开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荃准备的地道高脖西风酒,53度,两口下去撕拉嗓子眼,都有了不想再喝的想法,但是再喝,瞬间又光滑的呲溜呲溜的,然后喝着喝着反而觉得脑袋更清醒了,两瓶酒下肚,小炜和来宝又喝了啤酒,这可是喝美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芳是在我们出发前两天带两姑娘买了票,要一起爬华山的。豪爽、认真的清芳专门买了苹果过来看我们,大家说说笑笑时间也不早了,赶紧结束,约好第二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出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山总面积148平方千米,主峰南峰海拔2160米,由东、西、南、北、中五座花岗岩主峰及36座小峰构成,以断壁悬崖地貌和"奇险天下第一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征服华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酒店停水有点不太方便,磨磨蹭蹭出门就五点半了。天虽然还有点黑,但是一点都不冷,有点后悔穿的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换好门票进入景区,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华山之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都有路灯照耀,来宝拿的头灯几乎没有多大用处,而且没走多少,天也就亮了。只是进来这一段虽然不是台阶,但是这陡坡也真够意思,脚丫子在鞋里还觉得空的太多,好几次都差点让陡坡把鞋甩掉,老孟问这坡和你们东山的坡哪个陡?我说这个陡,而且太长,足足三公里。看来东山的坡也是远近闻名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华山第一关——五里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石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弯腰低头钻出了洞,眼前豁然开朗,风景如画。右边刻有“空翠”二字。只是我们我们齐声喊:“翠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毛女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响水石,这里山环水绕,溪水从山上流下,涧水激石,发出咚咚的响声,这块石头因此被称为响水石。这一带峡谷更加幽深了,耳边的水流声大的有点渗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峡谷最窄处又见一关,号称华山天险五关的“第三关”——云门。这里海拔已经是1170米了。虽称为云门,但并没有云雾缭绕,据说原先的云门有拱门,门上还有建筑,但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水灾。</p> <p class="ql-block">青柯坪是华山峪的尽头,到了这儿,华山真正的险路开始了,您也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爬山——艰难地爬山。路标上的箭头指示——千尺幢、百尺峡、北峰。大家说好好休整一下,补充能量,然后开爬。来宝带的防潮垫顶了大用处,一分钟十元,他也真敢要,只是我们没人给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台阶、一路攀爬,真的有点吃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九天宫,有一段平缓路,一下子轻松很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心石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山石阶左下方的这块巨石被称为回心石。此时此地,仰望眼前几乎直立的台阶,寒光闪闪的铁索,我开始理解“回心”二字的深刻含义。但是对于我们几个人,脑海里根本没有“回心”概念,只有一股脑往上爬的念头,还心心念念的想着快点到“千尺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尺幢!绝壁千仞,势如刀削,天开一线,寒索倒悬。370多个台阶,每个台阶只能容半只脚,坡度为70°。看到“千尺幢”三个字,大家都开心兴奋了一下,感觉终于迎来这刺激的体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恰好登山的人不多,我们一行人轮流摆拍,也算是过了过瘾。接下来可是真有意思的爬山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后便从洞中钻出,所以叫“天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尺峡以近乎垂直的91级石阶构成,石阶宽度仅半尺,两侧危石耸峙形成'一夫当关'之势,明代文献已有'一尺一千仞'的记载。作为登顶必经之路,其东侧保留明代始凿的古道,西侧为1985年增建的复道实现人流通行分流。百尺峡与千尺幢、老君犁沟共同构成华山三大险境,现存"惊心石"与"平心石"两处标志性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孟在百尺峡石台上做瑜伽飞燕造型,一条腿直打哆嗦,看的我还心惊肉跳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狭窄的台阶、几乎垂直的坡度,转身拍照都困难,但是对于我们几个好像什么都不是事,好体力加傻大胆,成就了难得的好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惊心石、平心石所处位置真还是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百尺峡继续攀登,恰遇一队挑夫挑着矿泉水往下送水,数了数,每个人都是挑96瓶550ml的矿泉水,算了一下96*550/500=105.6斤,吱扭吱扭的声音配着他们一晃一颤一颠的行走,看着真让人心疼,我们不由自主的赶紧靠边让路,还不停的重复“师傅,辛苦啦!”,这种敬畏发自内心,也就不去猜疑为什么华山的矿泉水要卖10元一瓶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见挑夫的辛苦,一路攀爬的人都不由得异口同声:“一点不累,一点不累,我们哪好意思说累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的,不论你是什么行业,什么官职,在此刻,我们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力。在大自然与挑夫的天人合一的画面中,我们就是内心的感动和敬畏。然后还想着一定要去买瓶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了“天仙洞”,仿若看到了神仙驾着云在山上玩漂移大法,云雾缭绕,山石陡峭,恰天空湛蓝,云朵洁白,我们录了一小段视频:“华山,我们来了!”,只听山谷里回声悠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锁链穿过石壁,这窟窿眼可以伸进去手,不由得想起世纪牵手这个词,没啥想法,就是觉得挺好玩,试试能不能拽住。别说,胳膊扭来扭去还是能伸进去,也能相互拽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仙桥”,“群仙观””平缓了大概不到一百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山第三险“老君犁沟”就在眼前了,只是旧路已经封闭了,左侧修了一条新路,而且还加宽了不少,缓解了人流压力,危险系数也降低了一些。即使如此,老君犁沟确实还是不太好爬,而且这个时间下山的人也多了起来,难免不好错车。遇到我们这群喜欢拍照的人,更是让其他人等了好久,有点不好意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犁沟门便是北峰,大家一下子跟登上了最高峰似的兴奋了起来,北峰的游客一下子多了起来,大多数都是坐索道上来的游客,乌泱乌泱的,拍照打卡全靠抢位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孟见一对娘俩在拍照,看了妈妈拍的觉得很美,便让人家帮忙拍了两张,构图还不错,其实主要还是华山的景色太美了,尤其是登上北峰,看群山云雾缭绕,白的比哈达还纯净,而山峰的半露半遮更是添加了神秘,除了会说“太美了”,好像再无语言去描绘,词穷苍白,关键时候就是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北峰,来宝铺开他的防潮垫摆上了休息的架势,我们也就把背包都扔给他看着,继续往上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喇叭说:“欢迎你来到步步高升”,哈哈,那就高升一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山北峰1614.7米,是五个峰最矮的一个峰,也是攀登其他四个峰的必经之路,“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句话说的很明白,就是一条路,别无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然是抢占打卡点拍照,“证明”我们到了,“证明”我们来过,然后我一直在脑子里回忆前两次来华山来没来到这里?有没有在这里留念?然后不停的问小炜接下来怎么走?从这里是不是能直接到东峰?小炜说“还要返回到石牌门”然后过苍龙岭才能到其他四个峰。呜呜,看来攻略白做了,脑子根本记不住路线图,更何况那些来过的记忆更是成了白描,一点也想不起来,岁月带走的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还有更多的是大脑的遗忘,简直是一去无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三个拍照赏景,嘴里不停的念叨“来宝没上来太遗憾了。”,看到“华山论剑”的大石碑赶紧又是抢着排队打卡拍照,其实类似这样的石碑每个峰都有,也基本类似,个别重要景点也都有,而且专业拍照团队准备了一堆道具和服装,30元一张,生意还不错,看来有需求就有商机,有售卖就有需求。只是我们舍不得,也觉得没必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个人返回休息处,来宝还睡着了,叫醒他,我又陪着他重上了一次,当然是给做好拍摄服务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峰海拔1614.9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p> <p class="ql-block">《天净沙·秋思》</p><p class="ql-block"> 元·马致远</p><p class="ql-block">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峰这棵枯树位置特别显眼,当我见到这棵枯树时,不由得想起元朝马致远这首《秋思》,其实也就是“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让我联想很多。想到了一种哀鸣,想到了一种思念,想到了一种无奈,想到了一种依恋,想到了一种简单超现实的境况~~~,在这郁郁葱葱拥有无限生命力的世界里,一棵枯树枝桠飞舞,用没有生命的存在映射着世态炎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北峰出发继续登山,先过擦耳崖,所谓“擦耳崖”是连接北峰口至上天梯的一段著名险道,是从北峰通往其他主峰的必经之路。擦耳崖一面为悬崖绝壁,另一侧临万丈深渊,古时道路极窄,需贴腹擦耳而过,故得此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梯”安全原因现已经关闭,我们只能从左侧新修的台阶上去,但我记得前两次我还真爬过,那真不是一般的险峻和害怕,没有一点胆量和臂力还真不好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是觉得越险峻越刺激,越惊险越好玩,这种感觉跟年龄丝毫不搭,因此我们几个经常被身边的游客称赞,“看,他们几个走的真快!”,“看,阿姨走的真轻松!”,“看,他们咋还一直在超越我们!”,运动跑步的好处就是身体素质增加,耐力增加,走起来也不觉得累。想想我这十来天前扭了腰、一动不能动的身体,竟然经过六次正骨,三次针灸后恢复的如此之好,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是老孟一再叮嘱我:“可不敢再出事故了哈!”,还好,华山之行腰还没闹事。回来后自己也格外小心,不拎重物,不去做一些拽,拉等怕抻着腰,扭着腰的动作,生怕老毛病再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爬到一拐角处,发现后面的景色好美,感觉这里不太影响其他人的通行,便忙张罗他们拍了几张照片,确实有点大片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孟和来宝观察仔细,竟然发现拴锁链的铁柱上刻着年月,“1954”,估计是1954年安装的吧,70年的风雨依然坚守,使命担当铁骨铮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苍龙岭,我还以为就到了中峰,实际上还有一大截,只是这一段路好走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老孟给我们一人买了一杯刨冰和一根烤肠,趁机坐下来休整休整。烤肠真香,芒果刨冰让我脑袋疼的激灵了一下,还打了个哆嗦,小炜直接把刨冰给了来宝,老孟则辛苦的倒出来换了一个瓶子装,这样也就不太凉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五云峰,专业摄影师说这里能拍到华山龙脉,但需要花钱,我们几个说“这不是有这几个字吗?拍上这几个字不就行了吗?”人家笑笑说:“不是拍那几个字,是拍山脉,华山的龙脉。”,算了吧,如果没这几个字,以后再看照片还是记不起来这是哪里?因此说文字是最有力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宝在房檐下又铺好了防潮垫,说这次可以多休息休息,没想到这次还真休息的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三变脸的华山一下子阴云密布,呼啦啦的倾盆大雨让人们错不急防。幸运的我们正打开书包吃着零食和压缩饼干,来宝和老孟又拿出来雨衣盖在我们腿上,这下子也不冷了,然后吃着零食,看着一会大雨、一会小雨;一会黑漆漆的天,一会渐渐晴朗的天;看着大雨中从台阶上攀上来湿漉漉的游客,也有裹着严实雨衣的人们,世态万千,全然是一幅雨中实景画。小炜起身去观察了一番,告诉我们里面有沙发,还可以吃面皮,但我们好像迷恋这场雨,从开始到停止,完完整整的看全了。雨过天晴,太阳也出来了,这一天三变脸的华山真是让人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