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我喜欢读名人故事,去外地旅游也会到当地名人纪念场馆参观游览。其中,我尤其喜欢读孙中山的故事。我以为孙中山的故事最为丰富,因为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有很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场所,如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堂、中山医院,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读孙中山的过程中,我发现</p><p class="ql-block">上海是孙中山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自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5年3月12日他与世长辞的近14年岁月里,上海是孙中山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共计5年零19天,超过他在广州居住的时间(4年又8个月)。所以上海留下了孙中山众多的历史足迹。</p> <p class="ql-block"> 每次去上海,我或去上海的中山公园转转,或去上海的中山路闲逛、或去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更主要的是我会去孙中山在上海曾留下印记的地方打卡,去聆听更多的孙中山故事……</p> <p class="ql-block"> 1894 年春,孙中山首次来上海,他与陆皓东偕行,找到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同乡郑观应,请其致函盛宣怀引荐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天津之行,虽然让孙中山碰壁,但上海的经历,无疑是愉快的。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王韬亲自给孙中山修改文章,郑观应很赏识自己这位小老乡,而经宋耀如推荐,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还发表在这年的《万国公报》上。</p> <p class="ql-block">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居住于宝昌路408号(今淮海中路650弄3号。上海孙中山行宫),在此筹划成立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从上海出发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p> <p class="ql-block">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返回上海。宣布自己将以普通国民身份投入实业建设,为其民生主义理想而奋斗。同年9月,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命令,任命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特授以“筹划全国铁路全权”。</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孙中山认为铁路建设是发展实业、振兴国家的关键,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1912年1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广东路建立,孙中山出任公司总理。在孙中山的主持及直接参与下,公司制定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条例》并绘制出《中国铁路总公司干线图》。随后,他在国内实地考察了解铁路建设现状和需要,其中包括京张铁路、唐山、青岛、连云港等地。</p> <p class="ql-block">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期间多次往返上海,策划反袁斗争。1916年5月,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全国共同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1918年,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职务后,回到上海,在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定居,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p> <p class="ql-block"> 其中《孙文学说》属哲学著作,也是《建国方略》的第一部分“心理建设”。该书系统阐述了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和革命理论,核心观点是“知难行易”,旨在鼓舞革命党人的斗志,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p> <p class="ql-block">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宏伟构想,也是《建国方略》的第二部分“物质建设”。该书于1919年用英文写成,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 《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组成,核心是发展以铁路为核心的交通事业,其核心理念是“交通乃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p><p class="ql-block"> 第一至第三计划:建设三大世界级海港——北方大港:位于渤海湾的青河口与滦河口之间。东方大港:位于杭州湾的乍浦与澉浦之间。南方大港:位于珠江口外。</p><p class="ql-block">以这三大港为中心,向内陆延伸,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和公路,开发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第四计划:铁路建设,规划修建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总长达十万英里(约16万公里),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络。</p><p class="ql-block"> 第五计划:发展基本生活资料工业,发展食品、衣物、住房、交通、印刷等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近代工业。</p><p class="ql-block"> 第六计划:发展原材料与能源工业。全面开采煤、铁、石油及其他矿产,并建立相应的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p> <p class="ql-block"> 1922年8月,李大钊受党中央委托,与林伯渠一道前往这处寓所拜访孙中山。此后的八九月间,孙中山在这里与李大钊多次会面,"畅谈不倦,几乎忘食"。两人谈的范围很广,既聊历史、哲学,也讲国际革命运动、世界思想潮流,乃至民国以来政治的发展、民国政治建设、中国社会的症结等,核心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p> <p class="ql-block"> 一次,两人谈兴甚高,围绕着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一说就是几个小时。孙中山当即提出,希望李大钊能够加入国民党,于是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李大钊成为中共党员中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上海孙中山故居内的书房(孙中山李大钊会晤的地方)两人的促膝交谈,为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奠定了最重要和坚实的基础。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俄驻华特命全权代表越飞会谈,发表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之后改组国民党,正式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与上海大学:1922年,孙中山先生为培养北伐人才,亲自谋划在上海创办一所新型大学。他委托于右任负责筹办,这所大学就是在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上海大学。孙中山担任了上海大学的名誉校董,虽为名誉职位,但他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具体的指导。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决定每月资助上海大学1000元经费,为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他还关心进步学生的学业和成长。例如,1923年,进步学生王步文因反对曹锟贿选而遭到通缉,潜至上海后,孙中山亲自批示,帮助其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争取早日实现全国统一、结束军阀混战的分裂局面而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申明反对军阀与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并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谋求中国的统一与建设,随后于11月13日乘船启程北上。行经上海时,孙中山受到上海各界的热烈欢迎,其对国是的主张亦得到进一步宣传,并获得民众的热情支持与拥护。</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4月12日上午10时,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及各区分部、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大学等400多团体,共约10万人在西门外的公共体育场举行全市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宋庆龄抱病在母亲倪太夫人的陪伴下,与孙科、唐绍仪、何香凝等莅会。上海公共体育场大门两侧均扎白布牌楼,悬联为:“浩气长存令名不朽,俎豆空设弓剑莫追”。追悼大会由唐绍仪主祭,何香凝在追悼会上发表演说,颂赞孙中山先生不朽的历史功勋。</p> <p class="ql-block"> 为了铭记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上海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采用多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如将上海香山路(原莫丽爱路)故居改建为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暨孙中山文物馆。并设立了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医院等。在多个地方还立有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重要历史纪念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婚后共同生活的重要居所之一。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设有《孙中山生平展》《孙中山宋庆龄婚姻展》等常设展览,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我曾多次去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每次都会在这里打卡拍照。之前在纪念馆门前安置的是一尊孙中山全身立姿塑像。我也曾在孙中山塑像前留过影。后来,一尊新的孙中山坐姿塑像替换了原来的立像。当时,我收集拍摄各地孙中山塑像照片有一段时间了。为了尽快获得新的孙中山坐姿塑像照片,我尝试着给纪念馆写信,请他们帮我拍张照片。没过几天,纪念馆还真给我寄来了新塑像的照片。因去信时我说过我已经收集了数十张各地孙中山塑像的照片,纪念馆便要求我为纪念馆提供一些。接着我便精选其中好的在到街上洗印店洗了四十张照片寄了过去。很快他们给我回了信表示感谢,并在信中夹了40元钱作洗照片的钱。之后,我给他们回信,将钱退回,并请求他们给我新塑像的底片以便我制作放大照片。几天后,他们便给我寄来了底片并赠送了两张纪念馆的参观券。再过了一两年,我又去参观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终于在新置的孙中山塑像前拍了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上海中山路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道路,它环绕上海市中心,分为中山北路、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等部分,贯穿多个行政区。上海中山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干道,更是一条融合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标志性道路。</p> <p class="ql-block"> 上海中山公园:位于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780号,是上海市著名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拥有百年历史,融合了英式园林风格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典范。始建于1914年,原为英国商人霍格(Hogg)的私家花园,名为“兆丰公园”(Jessfield Park)。194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正式更名为“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上海体育大学内的孙中山铜像是国民政府于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原位于上海特别市政府行政楼(现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北广场。该铜像高2.74米,重约1吨,采用孙中山1924年天津时期的形象设计,右手持呢帽,左手持手杖。 </p><p class="ql-block"> 该铜像最初由江小鹣创作,作为“大上海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打造江湾地区的新上海。1933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日),铜像正式揭幕,当时参加观礼者达6万余人。 1937年抗战爆发后,铜像被日军推倒销毁,仅石质底座台基幸存。2009年12月8日,铜像在时隔72年后重新落成于原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p> <p class="ql-block"> 1913年2月1日,上海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在思颜堂举行的毕业典礼仪式上,孙中山应邀参加。经大会主持人介绍孙中山先生后,师生欢呼,谨聆训词。中山先生首先论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语辞是:“今且言责任,圣经中云:已见光明应为人导,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如今,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立有一尊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寻找孙中山上海足迹的过程中,我发现创办于1896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初名南洋公学)校园立有一尊孙中山塑像。背景故事告诉我们,1912年底,已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的孙中山正全心致力全国铁路交通建设。孙中山受邀,到南洋公学发表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他向学生们描述了“全国20万公里之铁路”的构想,并提出尤其要修筑横跨国内南、北、中的三条铁路大动脉。这一建设蓝图和实业思想,深深影响了在场师生。一些学生从此以铁路建设和管理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p><p class="ql-block"> 1919年,孙中山二度来到该校,介绍他的《建国方略》。他提出建设天津、上海、广州三大港,利用三峡水利发电,改善长江航运等设想,并强调“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p><p class="ql-block"> 1921年,最初的南洋公学正式更名交通大学。孙中山曾专门为交通大学的杂志《南洋》题词,并为该校的技击部题词“强国强种”,激励学生锻炼身体,为国家建设做出努力。据了解,孙中山之子孙科也曾在1928至1930年间在上海交大担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孙中山一生重视教育,他认为人才培养对实现挽救民族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911年秋,因政局更迭,经费无着,复旦师生流离。孙中山在临时政府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亲批徐家汇李公祠堂为校舍,并拨款一万银元,以作复旦复校之用。1912年,创校校长马相伯亲邀孙中山为复旦校董,这是他以革命领袖的身份,唯一一次出任大学校董,后人称他为复旦的"首席校董"。</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期间,复旦大学声援北京五四运动,一时成为五四运动在上海的指挥部与大本营。1919年5月26日,孙中山派代表约见了复旦学生时任市学联会长何葆仁。6月2日,孙中山在寓所接见了何葆仁和复旦学生、时任市学联总干事长的朱承洵,热情赞扬了上海学生反帝爱国、团结斗争的精神。1919年10月,孙中山应复旦校长李登辉之邀,为师生作了题为《救国之急务》的演讲,并为朱承洵写下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1923年2月,孙中山应复旦同学之邀,欣然在《复旦年刊》上题了"努力前程"四个字,这既是先生对复旦学子的殷切希望,又是对复旦事业发达的热忱肯定。</p> <p class="ql-block"> 在追寻孙中山上海足迹的过程中,我发现上海还有不少留有孙中山印记的地方,有的地方也立有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第八中学孙中山塑像。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曾就读于上海八中。</p> <p class="ql-block">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崇明陈家镇汲古斋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全球孙中山同盟总会上海分会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世界小学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宇铜艺装饰有限公司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民革上海市委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世界小学孙中山塑像。</p> <p class="ql-block">上海青浦东方绿舟孙中山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