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成风破浪(成良勤)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团召开第四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会场设置在部队驻地吐鲁番。吐鲁番当时还是个县城,没有今天的县升级为市后的热闹繁华。街道也仅仅一条东西向一条南北向两条,两街交叉的十字路口是店铺比较集中的地方,指战员们闲暇时间也多到这个地方转转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工程兵部队,虽说团部在吐鲁番,但大部分连队都在外地施工,有的施工地方还是荒山野谷,一些战士从入伍到退伍都没有到过吐鲁番的团部。</p><p class="ql-block"> 这次团代会,代表们也多来自外地,到了吐鲁番,自然感到新鲜。看看火焰山,饱饱眼福;尝尝哈密瓜,享享口福。还有作为会议代表的荣誉感,使得同志们精神焕发,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作为会议的筹备人员,我们也是想尽办法尽量使三天的会期让大家感到愉悦。伙食搞好点,发一个精致的公文包既供使用又做纪念,重要的是文化生活要丰富点。,</p><p class="ql-block"> 谈起文化生活,当时没有什么文工团助兴,唯一具备的就是放映电影。光放电影又显单调。于是我们请示领导后决定抽出半天时间组织代表参观交河故城。</p><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就在吐鲁番县城西南方向不远处。那时去旅游参观的人并不多,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故城的历史文物价值。其实交河故城是世界上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古城遗址,公元前二世纪就有了它,当时是西域最繁华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代表们送到交河故城处,我去购买门票。购票后我数了一下,发现多了10张票,我连忙去退还。卖票的是一中年维吾尔族男同志。我说明来意,说多给了票,要退给他。他的汉语水平有限,弄不懂我的意思。解释了好一会儿,总算明白了。结果把票给我以后,我发现又少给了几张。我哭笑不得,索性也不再找他了,领着大伙进了故城遗址。把门的一看是部队的人,收了票连数也不数了,全部放行。</p><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遗址面积不算小。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其基本轮廓仍十分清晰。其土墙士洞屋舍院落布局井井有条。这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当地16.6毫米的年降水量对士质建筑物的冲刷腐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唯一不利的因素就是风的作用了。</p><p class="ql-block"> 看景不如听景。代表们看了故城遗址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的样子。也可能心里想着,说得挺好,到跟前不过一片残垣断壁罢了。</p><p class="ql-block"> 这毫不奇怪。就像走进豪华的博物馆,那些镇馆之宝也无非是些破瓶烂罐而已。大部分人对其甚至不屑一顾。可在那些文物爱好者眼中,件件都是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闻名中外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