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7日,与老伴和双胞胎孙子回老家刘家山办事。返回途中顺道游览了离石传统村落彩家庄。走进彩家庄,阳光洒在红灯笼上,暖意融融。树下的竹编挂饰随风轻摆,发出细微的响声,像是在低声诉说着村庄的故事。“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彩家庄”几个大红字是那样耀眼。远处的砖墙和古建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相传彩家庄是明末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后裔为避战乱和迫害从陕西迁徙过来的,全村人都姓李,因避嫌再加上村里有一棵大彩树,故起名彩家庄。被中国民政部命名“中国传统村落”,现在成了离石区乡村旅游打卡热点。</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座古朴的砖砌拱门,两侧的石凳上落着几片树叶,似乎在等待有人来坐,听它讲述过往。门上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也在欢迎每一位到访的客人。我站在门前,望着这片宁静的天地,心中满是安然。</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深处走,一棵挂满红灯笼的树映入眼帘。树干上缠绕着编织的装饰物,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面上,斑驳陆离。我手扶着树干,面带微笑,让孙子拍了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 庭院里,几棵挂满红灯笼的树错落有致,砖瓦结构的房屋和拱形门洞显得古朴而庄重。几位游客在庭院中漫步,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片温馨的景象。我缓步走在石板路上,耳边是风吹过灯笼的沙沙声,一切是那么祥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 一处乡村庭院吸引了我的注意,石板路通向一座木制凉亭,凉亭上挂着红灯笼,石凳和石桌静静立在一旁。灰色的石子路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一座茅草屋顶的中式凉亭静静伫立,红色灯笼随风轻摆,凉亭内的木质桌椅摆放整齐,桌上还放着几件装饰品。地面铺着木板,两侧挂满了红柿子,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甜香。我站在凉亭前,仿佛看见了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前院里,两个大陶罐装满了清澈的水,旁边是一座石雕,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砖瓦建筑的拱形窗户上雕刻着传统的图案,古朴而精致。我走近陶罐,俯身看着水中的倒影,仿佛看见了村庄的过去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 一座砖砌门楼矗立在眼前,门楼上挂着红灯笼,圆形门环在阳光下泛着光。门内是一条铺满石板的小路,左侧还有一个石制的长方形物体,像是等待着谁来揭开它的故事。我站在门前,心中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建筑前,一棵挂满红灯笼的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砖块铺成的地面平整而坚实。三三两两的游客在石桌旁驻足,有人坐在桌边,有人站在一旁,背景中是更多的古建筑和红灯笼。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拍照、交谈,仿佛也融入了这片热闹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石阶上,手指指向远处的建筑,脸上带着笑意。背景中,砖瓦结构的房屋和红灯笼装点着这片土地,阳光洒在对联上,映出一片喜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建筑前,身后是挂满红灯笼的树木和砖瓦结构的房,我仿佛看见了村庄的岁月沉淀,那些红灯笼不仅是装饰,更是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木质平台上,手扶着栏杆,目光投向远方。蜿蜒的石墙和绿植环绕四周,阳光洒在地面上,映出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 砖瓦建筑的入口处,门上挂着红灯笼,两侧挂着写有“义和堂”的牌子,阳光洒在木质结构上,映出一片古朴的光辉。我站在门前,仿佛听见了村庄的历史在低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坐在石阶上,背景是蓝天、绿树和红灯笼装点的古建筑,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份安然和祥和。</p> <p class="ql-block">和老伴坐在石磨旁,背景是一棵挂满红灯笼的树和远处的古建筑。阳光洒在身上,幸福洋溢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爷孙三个人围坐在石制的圆形桌子旁,爷爷坐在桌前,两位年轻人站在他身后。蓝天、绿树和红灯笼装点着这片庭院,游客们在背景中缓缓走动,看着爷孙仨开心的样子,我也满满幸福</p> <p class="ql-block">我独坐在石凳上,感受着山村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孙子站在一座传统风格的建筑前,背景是多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红色的装饰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在他身旁,看着这片古朴的土地,心中满是敬意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