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地文心:千年文庙探秘行

梁野山人

<p class="ql-block">在郑州东大街东段路北,有一处承载着千年文化古韵的郑州文庙,它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文庙。悠悠岁月中,郑州文庙历经多次兴毁与重建,宛如一位缄默的老者,静静伫立,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立秋前夕,我来到郑州文庙,棂星门首先映入眼帘,这座位于文庙中轴线上的汉白玉牌坊,雕刻精美,气势不凡。其额坊上刻有“德配天地”,象征着孔子的品德与天地相匹配,寓意孔子如同文曲星下凡,教化万民。“棂星”即天镇星,含“得士”之意,寄托着人们对人才辈出的美好祈愿。其建筑寓意与“鲤鱼跳龙门”“状元桥”等元素共同构成祈福许愿的文化空间,尤其在考试季成为学子寄托学业期望的精神坐标。</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两侧,有东西牌坊各一座,东牌坊额题“德配天地”,西牌坊额题“道贯古今”,与棂星门相互映衬。郑州文庙国学博物馆坐落于这片古朴的建筑之中,馆内承载着深厚的国学底蕴。如今,每到考试季,众多学子都会来到文庙,在挂满红绸带的廊下,郑重系上写有心愿的绸带,祈盼学业有成,这红绸带也成了文庙中一道充满希望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成门侧矗立的孔子之碑,碑身刻满文字,承载着对先师孔子的尊崇与追思,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厚重。2006年底,大成殿前悬挂起了2557斤重的大成钟,寓意孔子诞辰2557年,12月31日夜郑州市举行了撞钟仪式,这标志着在郑州消失百余年的文庙钟声再次响起,并以悠远的钟声传递千年的文化回响。</p> <p class="ql-block">沿着中轴线前行,便来到了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郑州文庙现存唯一的清代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单檐歇山绿琉璃顶、面阔七间的规制,尽显庄重与威严。屋脊之上,正脊中央耸立着玲珑别致的双层飞檐楼阁,垂脊和戗脊雕饰着黄龙戏珠、金凤牡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破壁而出。殿内保留着康熙年间的彩绘,色彩艳丽,笔触细腻,向人们展示着古代艺术的绚丽多姿。2004-2006年,大成殿经历了整体抬升修复工程,这次修复不仅让古老的建筑重焕生机,也为研究中国古建筑修复技术提供了典型案例。</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成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子的塑像。孔子身着华丽庄重的服饰,头戴冠冕,面容慈祥而又透着睿智,双手交叠,似在谆谆教诲,又似在思索天地间的大道。塑像上方高悬“万世师表”匾额,这不仅是对孔子教育功绩的极高赞誉,更凸显了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他一生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的不凡经历。</p> <p class="ql-block">在孔子塑像周围,是其弟子以及孟子等先儒的塑像。颜回、子路、子贡等孔子弟子神态各异,有的目光坚定,似在表达对儒家学说的笃信;有的面露思索之色,仿佛沉浸在对学问的钻研中。孟子塑像则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的风范,作为儒家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这些塑像排列有序,共同构建起儒家文化的神圣空间,生动地展现了儒家学派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的盛景。瞻仰间,我深切感受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郑州文庙处处彰显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展馆内陈列着古籍、孔子画像等,还有“六艺”“儒家五礼”相关展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中国,更辐射全球,为世界文化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成殿,向后便来到尊经阁。尊经阁是文庙中珍藏儒家经典和文化典籍的地方,它代表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古代,这里是文人学子们渴望踏入的知识殿堂,一卷卷经典古籍,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教诲。如今,虽然阁中的藏书可能已几经变迁,但尊经阁本身依然屹立,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它见证了郑州文庙千百年来作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人才之地的重要作用,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郑州文庙,历经1900多年的风雨洗礼,大成殿、棂星门和尊经阁,它们以独特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对儒学传承的重要作用,成为了郑州文庙最值得探寻的亮点。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每一间殿堂,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寻幽探密,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