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里是终点。这里是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__域外随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下关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安塔利亚直飞伊斯坦布尔,由南到北,几乎跨越了它的整个国土,航程不算短,但是感觉很快,飞机上漂亮的空姐笑容可掬斟上的一杯红茶,好象还没有喝出味道,就抵达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萨比哈.格克琴机场到入住的地方,行程却很慢,短短的二十多公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车流中行如蚂蚁,十分磨炼性子,百般考验赖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陌生的城市,往往在你对它刚刚产生了一点感觉,兴趣就要“盎然”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就给你一个“下马威”,令盎然的心情打了好些折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且这个下马威,时常体现在道路交通上。城市的拥堵,仿佛是一个永远的现实话题,普通且普遍,经久而不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在我们在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对它的交通状况已有切身的体会(一次晚餐,从驻地到饭馆不过二千来米,汽车蠕动了一个多小时尚不能到达,堪比北京,曼谷,东京),因此初识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虽行得“沮丧”且无奈,却也能“坦然”,一“笑”处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城市分为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以及贝伊奥卢商业区。它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四通八达,商业繁盛,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到伊斯坦布尔,很快意识到的一个困惑,就是方向感极其混乱,忽而立足于东方,忽而又置身于西方,来来去去,往往返返,把人搞得稀里糊涂,时常岀现地理认知上的判断差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在我们很快清醒,以入住的方位为座标,在住地一侧,是亚洲大陆,过桥去了对岸,便是欧洲大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时常往来穿梭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盘桓在高楼大厦,阔街窄巷,山上坡下的时候,仍然经常辨不清方位,但是起码认得在脚底下,踩着的是哪一块大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下榻的”警察之家“,座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一座大桥傍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大桥,就是著名的“穆罕默德二世大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t),史称征服者穆罕默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第七代君主,21岁时统领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及后他更是西侵巴尔干半岛腹地,东抗白羊王朝,为之后的奥斯曼帝国百年霸业奠下了稳固的基石,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桥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亚欧两个大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峡是勾通黑海与马尔马拉海的重要水道,也是欧亚大陆的地理分界线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名字,但是这条海峡,一直叫做博斯普鲁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它来自古希腊神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斯普鲁斯,希腊语“Βόσπορος”,意为“牛津渡”,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著名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爱上了凡人少女伊娥,为了躲避妻子赫拉的嫉妒和加害,他将伊娥变成一头白色的母牛,掩人耳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赫拉得知后醋性大发,派百眼巨人囚禁了伊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宙斯命赫尔墨斯杀死巨人,救出伊娥,指其生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赫拉更是怒火冲天,放出牛虻叮咬伊娥,迫使她四处逃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娥逃到海峡边,纵身一跳,奋力游向对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片海峡因此被称为“牛津渡”(Bosporos),“牛的渡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娥逃到埃及,终于恢复了人形,成为女神伊西斯(Isis)。</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0.4公里,最宽处为3.6公里,最窄处只有708米。它是分隔欧亚两个大陆的水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进出外海的关口,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峡两端的亚欧由几座大桥连接,穆罕默德二世大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奠基于1986年,1988年3月7日建成,是当时世界第5长悬索桥,现在排名第19。</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警察之家临街,不甚宽阔但终日车水马龙。路那边便是海峡,傍水建有廊道,海峡多长,道有多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住的那一间,临街也邻桥,放眼望出去,宏伟的大桥仿佛就在眼面前,给人以一种推窗扶栏,“果然一大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朝晚晚聆听岸边的涛声,清晨披东方霞光,傍晚看西方日落,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是一座特殊的城市,从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等各种角度,哪怕仅仅只是初略的审视一下它,也会有很多浮想联想,以及很多思绪思索,立即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古城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它座落在黑海和爱琴海之间,被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金角湾三面环绕,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的城市,亦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城扼守黑海出入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两个大陆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曾经拥有三个显赫的名字,在历史上非常著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为拜占庭,公元前657年由希腊人始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30年由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命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就是伊斯坦布尔,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该城,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博斯普鲁斯海峡为界,亚洲一侧原来叫迦克墩(Chalcedon,今卡德柯伊),欧洲一侧建了拜占庭城(Byzantium)。</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在此处建城,希腊人也编了故事,说是奉了神的旨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希腊时神人共存,而且他们的想象极其丰富,因此神话传说极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说德尔斐神谕(应该是附会)指示希腊人,要他们“在盲人之地的对岸建立城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腊先民航行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发现亚洲一侧的迦克墩已有人居住,不知何故便认为他们就是“盲人”(可能是源于西方世界一种传统的自以为是,而且莫名的优越感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腊人于是在盲人居住的对岸建立了拜占庭城,后来又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成为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城市与海峡成为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碰撞的前沿,催生了独特的文化融合,东西方经济亦在这里集散流通,积累了巨量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这座城市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征战之地,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奥斯曼人,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一方唱罢一方登场,演绎了一段又一段雄霸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叫拜占庭的时候,是由墨伽拉城的希腊首领拜占斯于公元前657年所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波斯帝国发生战争,拜占庭几经易手,成为希波双方斗争的重要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马帝国初期,拜占庭经历了从与罗马结盟到沦为附属地位的重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196年,罗马皇帝塞维鲁借口拜占庭支持政敌而将其夷为平地,五年后重建并命名为奥古斯塔-安东尼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周围蛮族崛起,并且如潮水般的涌入境内,战乱纷纷,帝国逐渐陷入地域统治危机,并出现内部分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击败李锡尼,重新统一罗马帝国。为巩固统治并推动改革,他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至东部战略要地拜占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25年,新都主要建筑工程启动,城市设计仿照罗马的格局和风格,在旧址的七座山丘上修建,皇室宫殿,贵族宅邸,教堂,剧院,竞技场,浴池,廊柱鳞次栉比,并赋予“新罗马”的名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举行盛大仪式,正式从罗马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波利斯”,意为君士坦丁之城,世称君士坦丁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君士坦丁大帝推行的基督教化政策,强化了该城的宗教色彩,使之成为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乃至地中海东部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于城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圣伊琳娜教堂,圣母教堂,大天使米歇尔教堂,圣使徒教堂(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尼科米底亚去世,临终前受洗为基督徒,安葬于该教堂),大大提升了君士坦丁堡在基督教世界的声望,使这座未曾出现在《福音书》中的城市,迅速成为“上帝在尘世的居所”和“上帝捍卫之城”,并凭借庞大的财富积累和举世钦羡的装饰艺术杰作而被誉为“众城市的女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君士坦丁大帝之后,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穆阿维叶,哈伦,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轮番攻陷该城,大势掠夺。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得手后将大批基督教圣物,黄金载回威尼斯,并以此地为首都建立了短暂的拉丁帝国(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拉丁语正式名称是“罗马尼亚”或“罗马尼亚帝国”。是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为取代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罗马天主教国家。因希腊人称西欧人为拉丁人,故名。又称“十字军”帝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61年,罗马拜占庭帝国复国,但君士坦丁堡已千疮百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世纪,土耳其奥斯曼一世领导的部族崛起,脱离罗姆苏丹国独立,并开启了帝国进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从埃迪尔内迁都于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创商业中心卡帕·卡斯大巴扎(一个大集市,近千年延续至今,难能可贵),加速了突厥文化与拜占庭遗产的文化经济融合,将该城逐渐从基督教的堡垒转化为伊斯兰文明的象征,一度被欧洲誉为“东方的巴黎”和“东方乐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终结,伊斯坦布尔日益衰败。土耳其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十分痛心,他写道,“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和孤立。她对我而言,是个废墟之城,充满了帝国斜阳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古老也好,现代也罢,无论曾经怎么辉煌,也无论近代如何没落,亦无论它现在奇迹般的崛起。古今世界类似这样的国家,地区,城市,例子太多了,算不上十分稀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东方和西方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竟,东方文明的古朴厚重,含蓄睿智,与西方文化的喧嚣张扬,奔放直白,以及一些深层的东西,在这里近距离碰撞,融合,渗透,变异,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斑驳陆离,让世界目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东西南北这个简单的方位和地域概念,被人为的塞进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地缘政治之后,让所有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历史经常因此迷失本性,找不到自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市,亦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方和西方,于是成为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在伊斯坦布尔,这种沉重有时候你仅仅从表象上感觉不到,只有在那本《我的名字叫红》的著名小说里,能够窥探它沉重的“呼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方和西方,观念上的感觉遥远而漫长,因此如果简单的形容某人置身于两个大洲,或者思维游离其间,一般来说,会被认为是一种空泛的说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倘若你的脚下,确确实实是亚洲和欧洲的交汇之处,比如在伊斯坦布尔,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在穆罕默德二世大桥或者连接海峡两岸的其它几座大桥之上,东方和西方的概念,顿时淡薄如一抹薄雾,缭绕在两岸红顶的哥特式建筑和小骑楼式的伊斯兰房屋之间,升腾一种虚虚实实,若有若无的暇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和现代跨越了时间,在这里相逢。繁复的思绪在高耸的宣礼塔上悠扬的诵经声中飘逸,有一种感觉,被虔诚的声音高高举托起来,浮荡在蓝天白云之上,彰显理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国诗人吉卜林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它们永不交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看法既狅妄又无知,更是一种狭隘的短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歌德比他有名,他则说,“东方和西方是不能分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走在大桥之上,耳边拍响着海峡的涛声,看往来的车辆行人穿梭于两个大陆之间,细细的品味诗人的深刻含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于两个伟大的土地,徜徉在两种古老的文明之间,感受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激起思绪的朵朵火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来没有这样感觉过世界是如此之小,人类是如此之接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必竟,本来我们就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球本来是和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殖民主义的贪婪罪恶和地域政治的狭隘偏执,往往根据自己的私利,颐指气使,人为制造矛盾和对立,把世界搅得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今世界混乱的源头,是总有一些爱充六指头的东东,对别人的事情干涉太多,和东方西方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文章《文明的冲突》,就是卖弄地域政治的卑鄙技俩,无非是为冷战后的美国寻找新的对手和敌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许是良心的谴责,让他自我解嘲。2004年他装模作样的对记者解释说: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民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斯坦布尔,横跨伟大的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的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一个大陆来,这里是终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另一个大陆去,这里是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亚欧,也无论东方或者西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球本就是一个圆形,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循环往来,周而复始,形成平面的地域,形成立体的社会,形成多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在这种循环中前进,社会,人类,世界在这种循环中前进,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何滋扰,搅扰,干扰,阻扰的企图,既无谓,亦是徒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鲜活的太阳,每天照样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