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木楼

张剑杰

<p class="ql-block">飞云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万荣东岳庙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佛宫寺释迦塔一起被称为“南楼北塔”。</p><p class="ql-block">飞云楼为万荣东岳庙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明三层暗五层,高23.19米,十字歇山顶。飞云楼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在中国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包含飞云楼在内的万荣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万荣县东岳庙‌是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以飞云楼为核心建筑,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展现了元至清时期的建筑艺术精华。</p><p class="ql-block">万荣东岳庙(亦称岱庙、泰山庙)始建年代不详,但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已有记载。现存建筑主体为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次修缮,融合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庙宇坐北朝南,占地15800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飞云楼、午门、献殿、八卦亭、东岳殿、阎王殿,保留了早期楼塔设于轴线前端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二三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筑内在内槽四角立四根通天金柱,从底层直达顶层。四柱间分层设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等多层枋材相连贯,形成正方形筒式框架,作为整个建筑的骨干。檐下斗拱密致,近三百攒之多,依不同位置结构造型各异,有五踩、六踩、七踩,耍头有蚂蚱头、麻叶形单幅云、龙头式等,昂有象鼻品、琴面昂等。</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为纯木质结构,楼中无一枚铁钉。此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醇黄若琥珀。整体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因全楼木构件极其繁多,斗拱密布,紧密严实又富有变化,如云朵簇拥、云带缠绕,故得名飞云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相传为鲁班所造,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师平叛时,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武功,飞云楼即当时在解店(即现在的万荣县城)修建的乐楼。</p> <p class="ql-block">屋顶组合‌:十字脊顶与多层屋檐构成丰富立面,藻井穹顶以七层斗拱支撑,光影效果独特。‌‌</p> <p class="ql-block">‌结构技艺‌:以82根通天柱为骨干,分层设枋材形成筒式框架,斗拱造型多样(五踩至七踩),兼具力学稳定与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暗层设计‌:明三暗五的布局,楼梯隐蔽于彩绘枋柱后,被誉为“木质魔方”。‌‌</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