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老纳爱花

<p class="ql-block">  归途,本来打算在渭南上高速的,结果因为接了一个电话,居然有了一段美妙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由于导航被电话中断,我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城镇打转。当终于不知道再往哪里走时,电话结束了。当重新开始导航时,我有一种被救赎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但这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跟着导航的指令正走呢,就被一道限高的栏杆打断了。那低矮的栏杆横亘在面前,让我生出了小小的不满: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收过路费,可是收了过路费又不让车过——刚刚路过的收费站,收了我5块钱的怨气在这一刻昂扬喷发。我想过路的大车司机看到这种情形,应该也会如我所想吧。正这样想的时候,发现旁边有车辙印。本着不想浪费沉没成本的执着(已经跑了那么远的路,花了时间),我们沿着前车司机们开辟出来的新路,倾倾斜斜,摇摇摆摆,小心翼翼地绕过了限高架。当又重新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出发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一种解气的感觉:嗨,你不让我们走,可是,你能拦住吗?他们,我们,不都过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可这种爽感还没持续一分钟,就看到前面又出现了一道限高栏杆。我们依法炮制,又小心地从侧面绕了过去。我想这应该结束了吧,谁知道又出现了第三道。当再一次绕过去的时候,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凡事不过三,前面应该都是坦途了吧?</p><p class="ql-block"> 可我显然低估了这条路保护自己的决心,一段平坦顺滑的行程正让我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漏网之鱼的庆幸时,眼前赫然出现了第四道限高栏。而这一次,粗粗的矮矮的壮实的限高栏,把主路和辅路挡得严严实实,而两边是深达十几米的斜坡,再也没有勇敢的司机开辟出来的新路了。眼前的情形彻底终结了我们在这条路上奔跑的可能,我除了恨恨地吐槽,只能悻悻地折返,一瞬间感觉空气闷热得让人窒息,连路两旁果实累累的美景都让人提不起兴致多看一眼。偏偏导航还在声声提醒:“前方xx米掉头!”明知这就是个智能工具,我还是满心烦躁地回嘴:“掉头,掉头,过都过不去,还让掉头!看你导的是什么路?!”</p><p class="ql-block"> 想想刚刚经过的三道限高栏又得需要重新从侧翼包抄,我更是头大。好在走没多远,我们就发现了一条右拐的田间小路。就是它了,本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宗旨,我们毫不犹豫地打了转向。</p> <p class="ql-block">  说是田间小路,其实是由混凝土铺就,它犹如一条平坦光滑的灰色丝带,延伸到碧绿的果园和庄稼的深处。路两边成排的玉米如整齐列队的士兵,英姿勃发,小臂粗的玉米穗正在茎叶的腋窝里茁壮成长,头顶的青绿须发,在带着甜味的空气中轻轻摆动,似梦酣的孩童的痴笑。绿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梨子,硕大,饱满,或张扬地晒着太阳,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躲在叶子后面羞答答地窥探。最妙的是这里有许多脆枣树,树上的枣子个头不同,颜色各异,深红,棕红,青白色,有莹润的黄,还有的黄里往外透着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里垂涎着这些美味,虽四下无人,却也没胆量顺手牵羊。正遗憾着呢,遥遥看见前面停着一辆农用三轮。按捺住心中的喜悦,我们赶紧向开三轮的大叔询问能不能买点枣吃。大叔一听呵呵笑了,说随便摘,随便吃,说这些枣子都是没人要的。我们再三确认,大叔连连点头,说这些枣子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一边说着一边倒车,非让我们去他家的枣园,说那边的枣子更大更稠。</p><p class="ql-block"> 我忍着满心欢喜,从车上拿下一包酸奶糖,强塞进大叔手里,然后就开启了新奇而愉快的摘枣行动。当第一颗枣子的甜香在唇齿间爆开,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在归心似箭中见路就走,便不可能邂逅这些美好。枣子的脆甜不但化解了心中的郁闷,还让我们释放了天性。一家人在枣林中穿梭,对着自己最中意的枣子,或拍照,或尝鲜,或尽数纳入囊中。大叔边忙着摘枣,边说他是在这里浇地看水,还捡来一根木棍,以便让我们能有更多收获。我虽接过棍子,却不舍得对这些枣子下手,还是更喜欢用手摘取。不一会儿,便摘了半脸盆,大叔把他摘的一袋又一袋全倒进来,怎么都拦不住。我慢慢也明白了,我们对吃枣其实欲望并不强烈,就是沉醉这个摘的过程。可能人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自然,喜欢自己动手满足所需,更喜欢在亲手摘取中获取那么一点对童年无拘无束的时光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  可终究是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太久了,在田间的战斗力明显不足。当疲惫和汗水一起涌出,虽然树上还有许多枣子诱惑着我们,地上更有密密麻麻的新旧积累,我们还是放弃了,本来就是尝个鲜,多少才是个够呢?我们给大叔塞了一瓶水,再三道谢,然后就再次出发。</p> <p class="ql-block">  但人总是不易满足的,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枣子诱惑结束了,就想再买点梨带回去。在镇上,看见成筐成堆的梨,还有正在梨堆中筛选的大姐,问起价格,正把成筐的梨毫不吝惜地倒进三轮车的大叔爽朗地说:“这是孬梨,不要钱,随便吃!”我和孩子爸迅速对视一眼,不由都再次低头看向这些被称为残品的梨:色泽饱满,大部分个头都很大,只是有褐色的一圈印痕或是一点小瑕疵。“这些都不要了吗?”“对,这些有冻痕,不好看。”我大大惊讶,这真是,老家果树的匮乏限制了我的认知。我们欢欢喜喜地挑了一些,又送给大叔一点自己带回来的土特产。闲聊中,得知这些梨的最终用途是做果醋。果然,没走多远,便看见令人心疼的一幕:一大车梨倾泻而下,而那小山堆似的梨,正被一把大铁锨无情地翻搅。</p> <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我一直在想,人的慷慨大方来源于什么。它应该不受穷富的影响,心灵丰盈,共情力强的人,即使贫穷,也会乐施于人。而心怀温暖的人,更是会把自己的爱意播撒四方。</p><p class="ql-block"> 又想起这一路走来,收获了很多,友情,温情,真情,这些人生至宝,我定会铭刻在心,永世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