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之大理古城

无言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5日下午四点四十五左右,我们自昆明坐高铁抵达大理,乘公交车前往大理古城,入住大理古城如家酒店(南门店)。</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与堂姐夫妇结伴自南城门进入古城。古城的夜是热闹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令人眼晕,我们没走多远就返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4月16日,晨。赶巧大理正值三月街,怎能错过!表姐及姐夫想休息,依旧是堂姐夫妇与我结伴步行前往三月街。从博爱门进入古城,路过大理南门清真寺与大理武庙,这是我前次来没涉及到的景点,清真寺大门紧闭,我们只在外面打卡了事,武庙则是我独自进去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武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武庙又称关帝庙,是大理武文化和财富的象征意义。河赕古道·武庙会,是在原“古城武庙遗址”进行的保护性开发,并还原旧时古照壁、石马泉、古城墙、武庙圣殿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武庙照壁。</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武庙旁的小胡同往三月街走,武庙后身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主体小楼的匾额题为“大理武庙民间造像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月街,据清代刊印的佛教故事集《白国因由》所说,在南诏细奴逻时期(唐永徽年间),观音于农历三月十五到大理传教,并制服了魔王罗刹。为感谢观音的恩德,每年到期,信徒们搭棚礼拜诵经,并“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观音入大理只是传说,大理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区优势才是三月街千年不衰的主要原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机会游了两天三月街,先后记下了当时的情景:“俱结棚为市。环错纷坛……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辩。……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清末修的《大理县志稿》记载的更为详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地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绵、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是为了弘扬云南民族文化,振奋云南民族精神而创办的节日,首届大理三月街民族节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5日举办。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三月街,发展以来,不仅已成为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物资交易会,而且还是大理各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对外开放的重要集会。届时举行传统的赛马、对歌、赛龙舟、民族歌舞等文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三月街在新时期已成为云南西部最盛大的商贸集市、大理各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姐夫要去勘察第二环洱海的巴士情况,并没有走到三月街就折返了,只我和姐姐进入三月街。人头攒动的街道上用商棚隔成上下行,果然是八方商贾八方来客。细品,很有些赶大集的意思,我和姐姐便没有走太深就往回返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姐俩穿过苍山门(西城门)再次进入古城。天上下起了毛毛雨,古老的青石路便有些湿滑,街道两侧不外乎是一些当地特色的商铺,很不如那些看似随意摆放却雅趣别致的花卉盆栽更能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这玉米饼和鲜玉米汁虽好吃,却不是大理的特色,东北的,呵呵!</p> <p class="ql-block">穿出街道才发现,原来我们走的是“洋人街”。我们走过的的这段街道与“洋人”有点儿不沾边,过了十字路口,东那半段洋人街好像有些“洋“,大约过去就是东城门了。因要与姐夫汇合,我们没往里走就拐入复兴路,向南门方向逛过去。</p> <p class="ql-block">大理文庙,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上(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侧),始建于明代初期,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原文庙建筑仅存大成门,是清代老文庙建筑的唯一遗存,为五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14.35米,进深9.4米,近年经过维修,现状保存完好。文庙我进过,姐说回头和三姐一起看,我便只在大门外拍了一张照片便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复兴路是大理古城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南北走向,形成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今保留棋盘式布局,被雨水打的泛光的青石板路两旁是古朴的青瓦屋面的商铺,经营着扎染服装、鹤庆银饰、大理石工艺品、普洱茶、果脯等充满地方特色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位于古城中心,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历经千年沧桑的五华楼,多次被焚毁,元代重建,明代再次被毁。今天的五华楼建于公元1998年, 是大理城南门的鼓楼,高二十多米,一层台座,三层楼,在四亭拱托、清流环绕下宏大而精美。</p> <p class="ql-block">在南门外与姐夫汇合后返回酒店,下午雨下大了,我们便窝在酒店打扑克。傍晚雨停了,我们在一家白族餐馆吃了顿菌子锅,之后结伴前往古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依旧是从博爱门进入,穿过小巷绕到南门下,先和姐姐们登上南城门,远望苍山云涌、青瓦栉比,俯瞰城内外人流攒动。</p> <p class="ql-block">洱海与五华楼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南门上的佛龛。</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下来,我们沿复兴路向北逛到五华楼,古城的夜比白天还闹热。</p> <p class="ql-block">原来五华楼也是可以上的。登顶五华楼,看到的景色与南城门上大致相仿,棋盘式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青瓦房,华灯初上,似繁星点点,苍山如屏,洱海一线……</p> <p class="ql-block">自五华楼下来,没有继续再往前,从楼西绕了一圈便再次穿过五华楼,返回南城门,出城。明天开始环洱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