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00 游览完圣索非亚大教堂后,我们向托普卡帕皇宫进发。</p> <p class="ql-block">活泼可爱的土耳其儿童与他们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土耳其语:奥斯曼土耳其语: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把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从15进纪到19世纪,托普卡帕宫一直是奥斯曼帝国君王们的宫廷,荒淫无度的苏丹、野心勃勃的侍臣、美艳无双的妃嫔以及诡计多端的宦官们曾经一起在这里生活和工作。</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今则是观光胜地。</p><p class="ql-block">透过那些豪华奢侈的楼阁、堆满首饰的宝库和错综复杂的后宫,游客们得以一瞥他们曾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托比卡皇宫与邻近的其他历史遗产同属“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该区在1985年成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托普卡帕宫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城门-帝王之门(Imperial Gate) </p><p class="ql-block">帝王之门于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这巨大的石门突出了它的防御角色。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顶部刻有金箔的奥斯曼文字,包含苏丹的图拉及古兰经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圣伊莲娜教堂</p> <p class="ql-block">进入托普卡帕官的皇室之门即可进入第一庭院(First Court),它也被称为禁卫军之庭(Court of the Janissaries)</p> <p class="ql-block">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昔日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在多个世纪以来,皇宫经过扩建和整修。</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4月3日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由文化旅游部管理。皇宫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厅堂,但现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开放给公众,皇宫由部门的职员以及土耳其军方的武装守卫把守。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盔甲、奥斯曼的绘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壁画以及奥斯曼的珠宝宝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城门-中门(Middle Gate)</p><p class="ql-block">中门通向皇宫用于处理国事的第二庭院。在奥斯曼时代,只有苏丹和皇太后(valide sultan,苏丹的母亲)可以骑马穿过中门,包括宰相在内的其他任何人在经过这里时都必须下马。</p> <p class="ql-block">崇敬门,亦称中门,是第二庭院的入口。设有大炮的大门有两座八角形的尖塔,崇敬门的建筑结构与拜占庭的建筑相似,崇敬门在1542年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两面都被充分装潢,上半部刻有宗教碑文及苏丹的字押。</p> <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被布置得如同花园一般。不像典型的欧洲宫殿那样通常有一座较大的主体建筑并在周围环绕花园,托普卡帕宫是在一块中心封闭区域周围构筑起一系列阁楼、御膳房、兵营、觐见室、凉亭和起居区等。</p> <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的左边(西侧)是装饰华丽的帝国议事厅(Imperial Council Chamber),议会在这里开会商讨国家大事,而苏丹有时会通过墻上高高的黄金格子窗监听。</p><p class="ql-block">帝国议事厅的北边是外宫宝库(Outer Treasury),展示了来自奥斯曼帝国及欧洲的各种武器和盔甲藏品。</p> <p class="ql-block">正义之塔</p><p class="ql-block">正义之塔位于帝国议会与后宫之间,是宫内最高的建筑物,让它成为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都可以看到的一个地标。正义之塔可能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所建,1825年,马哈茂德二世重建塔顶部分,以圆柱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山形墙构成窗户,颇具帕拉第奥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象征苏丹反对不正义行为的决心,让远处每一个看到正义之塔的人都感受到苏丹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后宫(Harem)</p><p class="ql-block">后宫的入口位于第二庭院西侧正义之塔(Tower of Justice)的下方。我们强烈推荐(另外购买专用门票)去后宫游览。我与太太是跟团游,不知是否因为是时间限制的原因,行程没有安排参观后宫的项目,实在是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众的印象中,后宫是苏丹们随心所欲纵情酒色之所。但事实上,后宫属于皇室住地,在这里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会受到传统、义务和礼仪的约束。“harem”一词的字面含义即为“禁地”或“私人”之意。</p><p class="ql-block">苏丹在后宫可拥有多达300位妃嫔,不过实际人数通常要低于这一数字。一旦进入后宫,这些女孩就需要接受伊斯兰教、土耳其文化以及语言方面的专门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装扮、仪态、音乐、阅读、写作、刺绣和舞蹈等各种技艺。之后她们便正式进入才艺精英团,起初是作为侍女来服侍苏丹的嫔妃和子女,然后服侍苏丹皇太后,如果姿色和才艺的确出众,那么她们最终会去服侍苏丹本人,伊斯兰教法允许苏丹拥有4位合法妻子。她们会得到妻子(kadin)的名分。如果为苏丹生了一个儿子,她就会被尊称为“hasoksultan”,如果生的是女儿,则会被称为“haset kadin”。</p><p class="ql-block">管理后宫的是苏丹皇太后,她常常拥有大片的地产,并通过黑人宦官管理它们。她常常能对苏丹本人、苏丹择选妻子和妃嫔的决定以及国家事务施加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后宫为6层建筑,但其中只有一层对游客开放。可以通过马车之门(Carriage Gate)进入,门后是圆顶壁橱间(Dome with Cup boards),再往里是后宫宦官护卫们驻守的房间,房间里装饰着17世纪精美的屈塔希亚(Kitahya)瓷砖。</p><p class="ql-block">过了这个房是狭窄的黑人宦官院(Courtyard of theBlack Eunuchs)。左侧的大理石柱廊后面是黑人宦官的寝舍。早期后宫中当差的都是白人宦官,黑人宦官是被奥斯曼帝国后来控制的埃及地区的执政官当作礼物送入后宫的。</p><p class="ql-block">曾经有多达200位宦官住在这里,他们负责守卫大门和服侍后宫中的女性。</p><p class="ql-block">宦官庭院的尽头则是通往后宫的主人口,以及一间带有两块巨大镀金玻璃的警卫室。左侧走廊通向妃嫔和苏丹妻子的庭院(Courtyard of the Concubines and Sultan's Consorts),庭院被浴室、一座洗衣喷泉、一个洗衣房、数间寝舍和私人套房所环绕。再往里是装饰有砖砌烟囱的苏丹艾哈迈德凉亭,然后是苏丹皇太后寓所 (Apartments of the ValideSultan),这里相当于后宫的权力中心。在装饰华丽的房间中,苏丹皇太后可以俯瞰和执掌自己的整个大“家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皇太后客厅(Salon of the Valide),里面有描绘伊斯坦布尔田园风光的19世纪精美壁画。</p><p class="ql-block">穿过邻近的皇太后庭院(Courtyard ofthe Valide Sultan) 就来到了一间带有大壁炉的华丽接待室,接待室通往铺设有17世纪屈塔希亚瓷砖和伊兹尼克瓷砖的前厅。王子、苏丹皇太后和宠妃会在这里等待进入豪华的帝国大殿(Imperial Hall)觐见苏丹。大殿修建于穆拉德三世(Murat III)在位时期,并在奥斯曼三世的命令下重新装修成了巴洛克风格。</p><p class="ql-block">大殿旁边是穆拉德三世私人宫殿(Privy Chamber of Murat III),后宫中最奢华的房间之一。它建造于1578年,其内部装饰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且被认为出自希南之手。</p><p class="ql-block">刚刚经过修复的3层大理石喷泉专门用来制造如同瀑布一般的水声,以保证苏丹的谈话内容不被他人窃听。带天篷的镀金休息区是在18世纪后期另外增加的。</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来到艾哈迈德三世私人宫殿(Privy Cham-ber of Ahmed II),瞅一瞅 1705年修建的毗邻的餐厅。餐厅镶有木制墙板,上面装饰着漆绘的花朵和水果图案。</p><p class="ql-block">穆拉德三世私人宫殿的东北部(从位于右侧的大门进入)是后宫最漂亮的两个房间—双子宫(Twin Kiosk),它们是皇太子的寓所。这两个房间修建于1600年前后,留意第一个房间里的上色帆布圆顶和第二个房间壁炉之上的精美的伊兹尼克瓷砖墙板,彩绘玻璃也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双子宫的东侧是宠妃庭院(Courtyardof the Favourites)。站在庭院的边缘(实际上是一处平台),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水池。</p><p class="ql-block">庭院一端是众多幽暗的小房间,它们是苏丹用来囚禁兄弟或儿子的“笼子”(kafes)。</p><p class="ql-block">从宠妃庭院走出去,经过一处走廊,再向东便会有一条被称为“黄金之路”(Golden Road)的通道,从这条通道即可进入托普卡帕宫的第三庭院。 </p><p class="ql-block">来源于《孤独星球-土耳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对欧洲也是个神秘的国度,尤其是奥斯曼后宫,更是令无数欧洲人充满无尽的猜想,很多画家都是根据传闻或凭空想象画出的奥斯曼后宫。</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卢浮宫中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大宫女》,就是想象中的Harem。</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宫是一个博大的综合体,在结构上并非独立统一的。各式低矮的建筑环绕庭院,以回廊及通道互相连结。超过两层高度的建筑物不多,树木、花园及水池散布其中,让居住在皇宫里的人耳目清新,还提供休憩用地。建筑物都围着庭院,人们都以庭院为中心生活。门窗都向着庭院,拥有开放的环境,在夏季时能提供清凉的空气。</p> <p class="ql-block">皇宫的形状就像一个粗糙的矩形,主要分为四个庭院及后宫,主轴由南至北,最外面的庭院(第一庭院)在南端,其他的庭院向北伸延。第一庭院是最容易到达的,最深处的庭院(第四庭院)及后宫最难以接近,它们由苏丹管辖。昔日的第五庭院位于最外面的海边。这些庭院都受到高墙及闸门阻隔,在第四及第五主庭院之间尚有多个中小型的庭院,整个建筑群的面积达到592600平方米至700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皇宫西面及南面是以往的帝国花园,即现今的古尔哈尼公园,而东面及南面则是马尔马拉海。</p> <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整个宫殿有 7座大门,4 座朝陆地,3 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全宫分 3 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其中有名的建筑有:1472 年建筑的彩石砖阁、谒见厅、保留着先知穆罕默德圣物的圣堂,为纪念 1638 年攻下巴格达而建的精致的巴格达亭等。</p> <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分瓷器馆、土耳其国宝馆、历代苏丹服饰馆、古代刺绣馆、古代武器馆、古代钟表馆等,还有一座图书馆及书法展览室</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城门-吉兆之门(Gate of Felicity)</p><p class="ql-block">吉兆之门是第三庭院(内宫)的入口,外宫的界限。第三庭院主要是皇宫的私人及住宅区。吉兆之门的圆顶由大理石柱子支撑著,标志着苏丹在宫内。</p><p class="ql-block">吉兆之门可能是十五世纪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在1774年穆斯塔法三世及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时修建成洛可可风格,后来又在入口及苏丹字押的上方写上古兰经经文。天花被部分上色,天花中央悬挂著金球。墙身则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并画上风景缩画。</p> <p class="ql-block">第三庭院(Third Court)</p><p class="ql-block">通过吉兆之门后便是第三庭院,又称为内宫,是托普卡帕宫的心脏地带。这里是一个翠绿的庭园,散布著私人宫殿、宝库(收藏着奥斯曼时代的贵重物品,包括宗教遗产)、后宫、亭楼等建筑物,艾哈迈德三世的图书馆则位于第三庭院的正中央。第三庭院的进出受到严格限制,禁止外人擅进。</p><p class="ql-block">第三庭院由穆罕默德二世设计,其面积与第二庭院相当。第三庭院的设计严谨,不得作大规模的修改。穆罕默德二世不再在后宫就寝后,继后的苏丹更为隐蔽,迁至更深入的第四庭院及后宫。</p> <p class="ql-block">觐见大殿,又称为觐见大厅或请愿大殿,位于吉兆之门后方。这方形的建筑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著有悬檐的大屋顶。内里有一圆顶状的房间,还有两个相接、较细小的房间。为了对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觐见大殿则称为“内议事厅”。觐见大殿历史悠久,建于十五世纪,在苏莱曼统治时加以装潢。苏丹会在这里坐上有篷的王位上接见维奇尔、官员及外使,听取意见。维奇尔会到觐见大殿向苏丹报告,苏丹会按照他们的表现赏赐表现良好的维奇尔,情况最差的时候,苏丹会让聋哑的宦官勒死他们,所以,官员进入觐见大殿述政时并不知道能否活着出来。在接待外国使者时,觐见大殿会举行最精细的仪式。使者在官员偕同下亲吻苏丹下摆边缘,在仪式举行时,王座会被大肆铺张。觐见大殿的天花漆上青蓝色,以金色的星辰点缀,墙身的砖块都是蓝、白或青色的,并且配有珍贵的地毯及枕头,这可令到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不忘对苏丹的权力感到敬畏。</p> <p class="ql-block">1723年,艾哈迈德三世修建觐见大殿,1856年遭到大火破坏,及后重建至当代的面貌。现代所看见的觐见大殿内部和昔日有很大的差别。</p> <p class="ql-block">现时在觐见大殿内的王座由锦缎造成,是穆罕默德三世下令制制造的。王座上的瓷漆天花镶上一些叶形珠宝,并有搏斗巨龙的描述,象征权力。王座的表现由多块锦缎合成,并镶有红宝石、绿宝石及珍珠。觐见大殿的两道前门与走廊相连,另有一个后门。前门是让官员和使者出入的,后门是苏丹专门的。前门的浮雕刻文具有苏丹字押,内容大体是赞美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注有1856年。门顶上刻划了太斯米(伊斯兰教义,意思是“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也注有刻划的年份-1723年,即艾哈迈德三世统治时期。门两面的镶板在后期的修缮工程里加上。苏莱曼一世在近门处加建了一个小水泉,不但用于清洗,其水声能阻止其他人听到秘密会议的谈话。波斯的诗词提到苏丹是“宽大、正义及仁善的泉源”,故水泉又可象征苏丹。使节送赠的礼物都放在两道前门之间,左方的皮什凯什门(皮什凯什意思是“赠给优越者的礼物”)上在1810年刻有铭文。</p> <p class="ql-block">恩德仑图书馆(穆罕默德三世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恩德仑图书馆是十八世纪奥斯曼建筑的佳作,建筑表面以大理石构成。图书馆有四条长度相当的通道,构成十字,中间是一个圆拱形的厅堂,有三个矩形的隔间。十字通道的其中一条路连接大门,可透过两边的楼梯到达大门。中间拱形厅堂之下有一个精巧的饮用喷泉,四边都有壁龛。图书馆有地下室,以免珍贵书籍沾上湿气。</p> <p class="ql-block">部分墙身用伊兹尼克的砖块砌成,圆拱顶部上了色。书籍都放在柜子里。</p> <p class="ql-block">对着入口的壁龛是苏丹的私人阅览间。</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阳台上,这里景色绮丽,视野广阔,可以俯瞰金角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海水,白色的船只,托普卡珀的宫墙蜿蜒在海边, 面海的宫殿,精致漂亮,现在已经成了游客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从托普卡帕宫能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Fourth Court)</p><p class="ql-block">用作休闲的亭台楼榭占据了托普卡帕宫的第四庭院,其中包括阿卜杜勒•麦吉德一世按照19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建造的麦吉迪耶凉亭,凉亭下方是Konyal餐厅,餐厅露台上的风景很好。</p><p class="ql-block">凉亭西面是首席太医阁(HeadPhysician's Pavilion)。</p><p class="ql-block">在首席太医阁的不远处,你还可以看到穆斯塔法帕夏之亭(Kiosk of Mustafa Pasha),它有时也被称作沙发阁。在艾哈迈德三世在位期间,亭外的郁金香花园内种满了各式各样的郁金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四庭院,喷泉水池</p> <p class="ql-block">从郁金香花园尽头的楼梯走上去是大理石露台(Marble Terrace),露台上有一个装饰用的水池、3座凉亭以及一处开斋棚(iftariye Kameriyesi)</p> <p class="ql-block">开斋凉棚是一处带有镀金天蓬的观景平台,可以观赏金角湾,现今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这一个屋项上有脊状线的亭台是首个结合中国及印度特色的奥斯曼建筑。据闻,苏丹会习惯性地在斋戒月赖买丹月的日落后在亭下开斋。一些文献则指这个地方是“月光照耀之地”。一些特别的恩赐,如向群臣发散金币也会在这里进行。</p> <p class="ql-block">巴格达亭<span style="font-size:18px;">(Baghdad Kiosk)</span></p><p class="ql-block">1639年,穆拉德四世为了庆祝自己攻克巴格达城,他又下令修建了巴格达亭,它是宫廷建筑的经典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亭中精致的伊兹尼克瓷砖、壁画天花板和珍珠母及镶嵌的龟甲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面积不大的割礼殿(Siinnet Odasi)由易卜拉欣一世修建于1640年,专门用于举办穆斯林男孩的成年礼仪式,房间外墙上装饰着尤为精美的瓷砖。</p> <p class="ql-block">礼品店陈列的奥斯曼风格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艾哈迈德三世水池</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欧亚大陆桥下,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中村,是伊斯坦布尔最酷、最别致的临近街道。</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历史气息,艺术气息和时尚气息吸引着很多年轻、时尚的白领、居民和游客钟爱。</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湛蓝的海水,波涛滚滚,船来船往,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中村清真寺沐浴在阳光下。</p> <p class="ql-block">落日下的欧亚大桥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年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最终还是灰飞烟灭,只留下今日的皇宫旧址和无数传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