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润心·云间悦读 开篇:叩问·看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秋风渐起送暑归,书页轻翻揽清辉。立秋后正是沉心读书的好时节,暂别校园喧嚣,在墨香中沉淀教育思考、汲取成长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以书为舟、以读为桨,在字里行间探寻教育真谛,于书页流转间涵养育人智慧,让秋日的沉静与书籍的深邃相融,为未来的教育之路积蓄更深厚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2025年暑期的第二个月,“云端品书舫”正式扬起对《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探索的风帆。</span></p> 作品解读:探寻·明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是徐世贵和蔡淑卉两位老师专门为一线教师写的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很多老师都知道听课评课很重要,但往往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听、怎么评,这本书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好就好在特别实在。它一步步教你听课前要做哪些准备、课堂上重点看什么、听完课怎么和大家一起讨论,才能真的帮助上课老师进步。书里强调,听课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要一起研究“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这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写得方法容易懂、好上手,能帮助我们改变“听听挺好,说完就忘”的现状,让听课评课真正变成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好机会。</p> 感悟:共生·深耕 分享人:葛小云 <p class="ql-block">【书语润心·云间悦读】</p><p class="ql-block">我是葛小云</p><p class="ql-block">我在“云端品书舫”阅读经典</p><p class="ql-block">【目标】11天读完工作室共读书目</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次,2025年8月26日</p><p class="ql-block">【书目】《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p><p class="ql-block">【著者】 徐世贵 蔡淑卉</p><p class="ql-block">【进度】 第十章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听评课与教师磨课历练</p><p class="ql-block">【用时】90分钟</p><p class="ql-block">【感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善观察者,可见常人之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教师该怎样听评课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呢?《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这本书给我指点了迷津,让我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追溯名师教学成功轨迹,“听评课”是他们的第一阶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听评课,以课研课,以课改课是最为便捷、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听评课与教师磨课历练必定相辅相成,本书第十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从学校校本教研角度提出建立“备磨评一体,研议训联动”研修机制。</p><p class="ql-block"> 《诗经》有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们的课堂也离不开琢磨二字,离不开“磨课”。所谓的“磨课”是教师不断改课,不断提炼的过程,是教师积极主动的方式,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打造精品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思活动,首先磨课过程是破茧成蝶的过程,“磨课亦磨人”很多老师的专业成长,得益于磨课历练,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除了绞尽脑汁研读教材,反复修改教案,还借助教研平台,同事、专家听评课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反复研磨,虽然过程有些“煎熬”但确实是塑造青年教师的“炼炉”。其次磨课要勇于挑战自己。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主动上公开课,认为只要平时上好“平常课”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徒增烦恼,自己的课让别人评头论足呢?其实这是一种消极逃避思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我们的课存在的问题,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而公开课把我们课自身的教学顽症暴露出来,痛定思痛,在痛苦中逼迫自己成长。第三磨课高效“六阶段”。怎样才能磨好课?磨课又有哪些形式呢?书中为我们重点介绍了“六步骤教研法”非常实用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磨课不仅仅限于公开课,平时我们在学校教研时进行磨课,让“研课默课”实实在在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第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将教师的成长公式概括为:成长=经验+反思。一次磨课就是一次提升、一次超越,这种超越来自于所有参与磨课老师的思考,尤其是执教者的思与悟。当然,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迷失自我因为真正的教学艺术都是个性化的。</p><p class="ql-block"> 磨课的过程虽充满挑战,却也正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阶梯。它让我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专业成长。成功的道路从来都需要踏实耕耘和持续精进。愿我们每一位热爱教学、追求卓越的老师,都能在磨课中汲取力量,在协作中汇聚智慧,共同走向更加明亮的教育远方。</p> 图文:葛小云 审核:毕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