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雁玉 文脉流光,一一2025.4.9

喜羊羊

<p class="ql-block">  4月9日周末下午,久雨初晴,金华古子城的青石板路上仍然积着雨渍,泛着幽光。几位身着红粉黛蓝深幽等各色马面裙的知性女子,三五成群,踩着碎步,穿行其上。裙门两侧的百褶随步荡开涟漪,膝襕处银线绣的缠枝莲若隐若现——这源自明代城墙“马面”结构的古老形制,此刻正摩挲着二十一世纪初夏的清风。</p><p class="ql-block"> 夹杂着淡淡油漆味的金华文庙,今年春月对外开放,此时,文庙朱门洞开,森森古柏下,先贤孔子147位载入文庙史册的大儒雕像,端坐文庙,其中有6位是金华人。他们的石像在金华文庙如史册的标点,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在古子城的文庙和万佛塔之间,有一处高端的雅居一一雁玉鉴赏馆,是精品和田籽玉的集聚室。冷光展柜中黄沁籽玉如凝脂初阳。导览的潘总素手轻点:“全玉种黄沁曾为黄玉替身,今克价五千仍难觅真品。”当指尖触到那枚暖白籽料雕就的招财猪,温润感倏然贯通古今——“玉德之坚贞,儒心之澄明”,在此刻的流光中浑然交融。</p><p class="ql-block"> 北山四先生“轻功名而重学识”的风骨,已化作古城血脉中的基因,在玉魄裙影间完成文明的蝉蜕。</p><p class="ql-block"> 踏出雁玉展馆时华灯初上,城楼轮廓在暮色中如一幅水墨剪影。马面裙的裙门拉链微闪,裙摆旋开当代的弧线,飘过古子城的石板街,此刻,传统成了流动的河……</p><p class="ql-block"> 金华古城的深邃,让北山四先生的砚池墨浪,漫过时空堤岸,浸润了每一块籽玉的纹理、每一根绣线的走向,最终在我们触碰历史的指尖,绽放成生生不息的华夏春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