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夏的青岛,海风轻抚,市南区的名人故居如同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珍珠,老舍故居便是其中之一,走在黄县路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老舍笔下祥子的车轮声,那是一种穿越时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那栋黄色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绿树掩映中,拱形的窗户像是凝视着过往的行人,我们站在老舍故居前,看着这栋古朴典雅的老房子,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这里,曾是老舍先生生活与创作的地方,如今,成了我们与他对话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走进故居,墙上的老照片好像在讲述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其中一块牌匾上写着“老舍与《骆驼祥子》”,旁边还挂着一张1945年老舍和夫人及矛盾的合影,三人并肩而立,神情庄重,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在青岛街头与车夫们交谈的年轻作家,他正为《骆驼祥子》搜集素材,将那些鲜活的故事一点点编织进文字中。</p> <p class="ql-block">1935年,老舍搬到了黄县路6号,也就是现在的故居,他在这里完成了《骆驼祥子》的初稿,《骆驼祥子》的灵感,其实就来自青岛的街头巷尾,老舍常在东方饭店附近与车夫们聊天,听他们讲述买车、卖车的辛酸故事,那些声音,最终化作了祥子的命运,也成就了这部不朽的经典,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站在屋内,仿佛能听见他笔下人物的低语,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一排排不同语言的《骆驼祥子》整齐排列,封面各异,却都承载着同一个故事,我们看着那一本本不同封面的书籍,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是一本本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老舍故居掠影</p> <p class="ql-block">走出故居,黄墙红窗,绿树掩映,《骆驼祥子》的车铃声似在耳边回响,老舍先生曾言:“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故居的一砖一瓦,诉说着他笔下的悲欢离合,阳光洒在庭院,书香与历史交织,令人沉醉,胡同深处,文脉悠长…</p> <p class="ql-block">2025.6.20.山东青岛</p><p class="ql-block">莉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