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3日,游览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山西必打卡的景点,有着众多的名头,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第一批国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5万余尊石雕造像,1500年前的石雕艺术最高水平,国家5A级景区。</p> 背景 <p class="ql-block">游览云冈石窟就必须先要了解它的建造总指挥昙曜高僧。</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最精华的部分“昙曜五窟”,其得名就是这位僧人-云冈石窟的创造人和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在公元452年,北魏文成帝拓拔濬(北魏第五位皇帝,其妻子就是著名的冯太后)结束了太武帝拓拔焘的灭佛运动,下令复佛,拓拔濬封昙曜为“沙门统”,主持全国的佛教事物,差不多就是佛教协会的主席兼宗教局局长。昙曜不负使命,承揽了石窟开凿、修庙、译经等工作,最终,成就了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佛学,甚至政治等诸多领域的奇迹工程-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面对海量的造像如何欣赏?每个窟有那些不可错过的看点?都在哪里?这些看点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或者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先了解一下鲜卑族的历史背景吧。</p><p class="ql-block">鲜卑族起源于大兴安岭深处,东汉黄巾起义,汉族区域开始了漫长的割据争霸。这时期有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等等历史标记,各个政权皇帝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这个时期,远在草原的鲜卑族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辽河之下的匈奴人。终于在公元385年,拓跋珪在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立国,定国号魏,习惯称北魏。13年后迁都平城(今大同),小小的大同城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p><p class="ql-block">历经拓跋珪和拓拔嗣两朝的稳定政权和发展经济,拓拔焘这位鲜卑最能打,最能折腾的皇帝,终于有能力统一北方,面对南边的刘宋王朝,形成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的局面。</p><p class="ql-block">拓拔焘执政初期,对佛教也相当的尊崇,亲自参加许多佛事活动。</p><p class="ql-block">但是,社会潜在的矛盾终究爆发了,寺院经济独立且对社会有了负面影响,表现就是寺院大地主和寺院高利贷,导火索是拓拔焘在处理长安叛乱时,发现寺院有兵器、酿酒器具、女人等等,再加上重臣崔浩后面的怂恿,灭佛运动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杀高僧、毁寺庙、烧佛经,禁止信佛等一系列的灭佛措施。</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太子拓拔晃却是笃信佛教,对佛教维护有加,就在灭佛护佛引发的重臣太子之争中,拓拔晃被害,后来崔浩也因为写《国记》,爆了太多皇族黑料,皇帝大怒,也被夷了五族。</p><p class="ql-block">公元440年,拓拔焘的孙子拓拔濬继位,停止了灭佛运动,他封昙曜高官,他娶了个冯姑娘为皇后,随着儿子拓拔弘(献文帝)和孙子拓拔宏(孝文帝)的陆续登基,冯姑娘也逐渐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冯太后,她是汉族人,信佛,她执政了30多年,她主持了汉化改革,她抚养了拓拔宏和拓拔弘的成长,对于拓拔宏执政后的持续汉化和迁都洛阳等等政治决策,有着深刻的影响。一直到后来被权臣分裂成东魏西魏,以后的北齐北周,再后随着杨坚建立隋朝称帝,鲜卑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p> 云冈石窟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从东到西,1号多少多少编的这个顺序,并不是石窟建设的时间顺序,整体石窟的开凿,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p><p class="ql-block">早期就是文成帝拓拔濬时期,大概公元460到471年,历经11年,开凿的是昙曜五窟;晚期是指494年迁都洛阳后,本地人陆陆续续民间开凿的,持续大概30年左右;而在此期间完工的就属于中期作品了,大概时间线就是471年到494年这20年。具体到石窟编号就是16到20窟,昙曜五窟属于早期,1到13窟属于中期,4、14、15以及20窟以后就属于晚期了。</p><p class="ql-block">随着北魏征伐北凉后,僧团和工匠被带到了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大同),云冈石窟迎来了开凿的契机,又随着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龙门石窟锤凿的打击声又在龙门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从左到右,20-16窟。</p><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是昙曜与帝王达成一致的思想,把北魏五位皇帝雕凿成顶天立地的巨佛,既帝王就是现世的如来,让佛与帝王合二为一,这五窟不同造型,对应着五位皇帝,。</p><p class="ql-block">20窟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p><p class="ql-block">19窟是北魏第二任皇帝拓拔嗣;</p><p class="ql-block">18窟是北魏第三任皇帝拓拔焘;</p><p class="ql-block">17窟是北魏并未称帝就遇害的太子拓拔晃;</p><p class="ql-block">16窟是现任皇帝文成帝拓拔濬。</p><p class="ql-block">这每一尊佛像的雕凿,背后都隐藏深意。</p> <p class="ql-block">18窟,高15.5米,它高大挺拔,而它身上最特别便是这件千佛袈裟,上千个小佛像,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全身。为什么佛家的开凿者要煞费苦心的为他穿上这样一件千佛袈裟呢?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灭佛运动,这件披在他身上的千佛袈裟应该代表着对灭佛的赎罪,而他捂在胸口的左手,则代表着内心的忏悔。</p> <p class="ql-block">第5窟是云冈石窟最高的石窟,他高17.4米,在这尊大佛的身上,你能看到历代包泥彩绘的痕迹,岁月的绚丽和斑驳会让你恍惚间,不知今夕是何年。</p> <p class="ql-block">第6窟,这个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这个窟称为中心塔柱窟,亦称塔庙窟,内部雕刻极为丰富。中心塔柱和四壁保存了33幅浮雕,讲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是中国石窟艺术中最早的“连环画”,雕刻富丽堂皇,被誉为“云冈第一伟窟”。其装饰精美,融合了印度、中亚以及希腊的艺术元素,展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他极尽繁复,极尽华丽,耗尽了无数匠人一生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第12窟,他被称为“音乐窟”,在这个石窟里,共雕刻了30多种乐器,这里有中原的编钟,有西域的琵琶,有鲜卑的羯鼓。千年那些无名的匠人们,如何以高超的技艺让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有了形状,有了表情,甚至有了声音。</p> <p class="ql-block">在云冈石窟,你会看到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双窟,你还会看到这样一种特殊的造像-二佛对坐,其数量有几百处之多,而这其实是对北魏朝堂的真实反应。年幼的孝文帝继位后,北魏不再是一人掌权,而是二圣临朝,冯太后权倾朝野,只手遮天。这表面上的佛像下,却背后隐藏的却是朝堂的风云涌动,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一直隐忍在冯太后阴影之下的孝文帝,终于真正地掌握了朝野,4年后,他下令迁都洛阳,而云冈石窟也从巅峰走向了没落。</p><p class="ql-block">双窟并开,双佛并坐,胡汉融合,这都是一种政治布局。</p> <p class="ql-block">一上午时间过的飞快,走马观花的游览结束了,侧耳聆听,耳旁响起叮叮当当的锤凿声,这一锤一凿,把多元文化糅杂在一尊一尊的造像里,丰富着中华文明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这些石壁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像是千年前穿越而来的大大小小的眼睛,是昙曜的,是皇帝的,是工匠的,亦或是佛的,他们一直凝视这片土地,凝视着未来的岁月……</p><p class="ql-block">鲜卑成就了云岗的辉煌,历史又把云岗变成了废墟。</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和点赞!</p><p class="ql-block">侯斌于2025年8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