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两子湾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幢红砖木构迴廊建筑,是著名的古迹打狗英国领事馆。这里俯瞰台湾海峡,高雄港尽收眼底,一百多年前的大英帝国在这里监督海运,管理税务,不可谓不占地理之优。</p><p class="ql-block">就是观赏海景,享受从海峡吹拂来的凉风,也能增添这个外来主人的自满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只是这个打狗的名字太那个了。这里原是少数民族平埔族原住民的居住地,到处竹林森森,原住民称竹林为TaKau,音译汉即“打狗”。日据时代音译日为TaTa一O,音近“高雄”。“高雄”,是汉名?日名?还王平埔族名?含意是竹林,还是高大雄壮,此夹缠之一也。</p> <p class="ql-block"> 导游资料上均介召为打狗英国领事馆,但后来又在下面哨船头海滨发现领事馆领事办公室,巡捕办公室和监牢,原领事馆疑为领事官邸,是领事居住和接待宾客之所。是领事馆还是领事官邸,此夹缠之二也。后经文史界查阅英国国家档案,证实领事馆办公室在哨船头海滨,此处推测为官邸。</p> <p class="ql-block"> 官邸于“1977年赛洛玛台风中毁坏。修复后于1987年指定为古绩”。说明书上这样写,没有说是局部毁坏,修旧如旧还是全部毁坏,按原样重建,语焉不详。此夹缠之三也。</p><p class="ql-block"> 近旁有十八王公庙,纪念康熙年间被凤生县衙杀害的十八名大陆船员。因船沉西子湾,十八名船员登陆,在此开垦自图生存。官府以暴民罪将其全部杀害,附近居民念其和睦敦邻、乐善好施却遭寃杀,遂收敛遗体,合葬于山,建庙称十八王公庙。暴民耶良民耶?又是打狗的夹缠。庙前有两个许愿炉,即在领事官邸大门口,挂满了许愿牌。中西文化同处一处,也是一个夹缠吧!</p> <p class="ql-block"> 历史真相难以还原,多种文化杂处相缠,也是社会的一种常态吧。</p><p class="ql-block"> 2014年12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