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缤纷宇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5月5日启程,5月23日归国,为期十九天的环美之旅圆满落幕。此次行程以东海岸的繁华都市纽约为起点,一路向西北行进,领略了拉斯维加斯粗犷苍茫的沙漠景致与科罗拉多高原的辽阔壮美;继而辗转至西海岸,沉醉于洛杉矶与旧金山的旖旎风光;最后飞抵南端的夏威夷,造访太平洋中最迷人的岛屿檀香山。一路行来,遇见很多,听闻很多,感慨也颇多。常有人说,美国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而我却觉得,它既非天堂,亦非地狱,只是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一种活生生、正在呼吸的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环游美国线路图</span></p> <p class="ql-block">美国自1776年建国至今仅二百余年,历史积淀相对有限。行走于城市乡野,难见欧洲那般巍然矗立数百年的古堡与教堂,更无法与中国跨越千年岁月的殿宇、石窟与古城墙相提并论。这片土地上的建筑多为近现代所建,虽不乏现代主义的恢弘,却终究少了几分时光沉淀出的沧桑。玻璃幕墙勾勒出现代天际线,殖民时期的老屋已属“古迹”,它们没有罗马斗兽场的风霜,也没有长城的蜿蜒史诗,缺乏的正是历史层层堆叠的厚重与深意。</p> <p class="ql-block">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饶,却人烟稀疏,处处风景如画。其国土面积约9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约3.42亿;相比之下,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高达14.08亿。两国土地规模相近,人口相差逾四倍。正因如此,驰骋于美国公路,常常前不见村镇、后不着城郭,尤其在西北地区,天苍野茫、千里无人,仿佛穿行在我国新疆的广袤天地之间。美国的国家公园注重保持原生态,避免过度人为开发,并奉行“以火管理”理念,除非威胁人类安全,否则宁可让山火自然燃烧。园内几乎毫无商业气息,没有随意吆喝的小商小贩,环境宁静而洁净。</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农村多以农场和牧场的形式呈现。车行于公路,可见一幢幢民居如别墅般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些房屋多为低层建筑,通常为一到两层,规模不大,却拥有宽阔的庭院。农民们更偏爱木结构住宅,而非砖石建筑,往往一卡车材料便能搭建起一整栋房屋。院落中常停着数辆汽车,以皮卡和越野车为主,拖挂式房车也几乎是标配,供他们自驾出游之用。这些居民多为农场主或牧场主,拥有广阔的土地。每家都建有多个粮仓,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喷灌系统尤为先进,即便从空中俯瞰,其规整与科技感也清晰可见。农田中的泥土,每隔两三年,便会进行强制性更换,所用的是政府提供的、由火山岩压制而成的火山泥,极其肥沃。牧场以养牛为主,羊群较少,因此美国牛肉产量丰富,肉质鲜美,广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美国民众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素养,注重生活品质,且观念开放超前。旅美期间,虽与当地人接触有限,但无论是在酒店电梯、餐厅或超市中相遇,他们常会友善地问候、微笑致意,让人感到温暖。美国人热爱旅行,每到周末,常常开着房车前往海滨等地度假,享受阳光沙滩,并以一身健康的小麦肤色为荣。在美国公路上,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辆房车驶过;而在中国,若非旅游景区,则几乎难见其踪影。由此可见,美国人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周末时商家大多闭门外出度假。</p> <p class="ql-block">美国民众大多倾向于即时消费,较少储蓄,许多人手头的资金仅够维持一周左右的开销。用尽后再去工作或贷款,甚至部分人依赖国家救济维持生活。美国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这种社会福利制度也成为吸引许多外国人移民、甚至不惜冒险偷渡至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黑人群体。相比之下,中国人普遍重视积蓄,习惯省吃俭用,父母往往一生劳碌、节衣缩食,只为子女打算。</p> <p class="ql-block">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大国,其高昂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源于整体物价的显著攀升。今年五月初我们到访时,恰逢美国经历“蛋荒”,鸡蛋价格飞涨,有些地方甚至高达一美元一枚,令人咋舌,在国内一斤多可买了。我们常去一些本地小超市采购,那里的商品虽然相对平价,但若与国内物价对比,仍显得格外昂贵——基本上可以看作国内人民币标价直接乘以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美国的消费策略也越发谨慎:非必要不消费,尽量不购物,否则每一次出手都难免“肉疼”。高物价之下,理性消费成了每位旅客不得已的生存之道。</p> <p class="ql-block">美国常被称为“万税之国”,收税无处不在,小费也无时不有。在美国,购物消费时总能看到税价分离的标价,而除却各种明面的税赋,小费则像是另一项“软性税收”,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渗透到餐饮、出行等各个服务领域。例如在切尔西市场品尝一碗“新鲜面条”,菜单上标明18.6美元,结账时加上税,就接近20美元。为了省去小费,我们选择不在堂食,而是移到店外的免费茶座就餐——否则只要坐在店内,服务员端上面条,就意味着需额外支付一笔小费。在夏威夷购买纪念品或礼物时也是如此,标价只是基础,结算一律还要加税。此外,每入住一家酒店,不论服务是否令人满意,通常都需在桌上留下小费,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美国人普遍具有较强的人权意识和自由观念。自1776年建国以来,《独立宣言》和《人权法案》便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这些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成为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集会、罢工和游行示威在美国社会较为常见,被视为表达诉求的重要方式。在我们赴美旅行的前半个月,美国多地就因物价上涨爆发了抗议活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因长期诉求未得到满足,甚至会在白宫正门外持续抗议长达二十多年。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确是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当然,美国社会对个人主义的强调,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社区纽带相对薄弱,独居老人遭遇孤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反映出在高度自由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社会联结的缺失。在美国,年轻人一旦年满18岁,通常就意味着步入成年,往往会选择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父母与子女各过各的日子,彼此尊重,互不干扰。这种文化虽然强化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却也可能导致亲情的淡化。在夏威夷时,一位台湾籍导游就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这方面差异的切身感受。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不仅是家人,就连邻居、朋友也常常呼朋引伴、聚集相处,一人有困难,往往众人相助。</p> <p class="ql-block">还有,美国社会对个人权利的高度尊重,有时也可能导致一些极端情况的出现。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高铁建设,一旦涉及土地征用,只要有一位私有土地所有者拒绝让步,项目便可能陷入停滞。这是因为在美国,私有财产权受到极强的法律保护,个体的意愿往往能够制约甚至否决公共项目的推进。正因如此,美国在高铁建设方面进展缓慢且成本高昂。以纽约某高铁项目为例,短短20公里的路段,耗时十年之久,耗资却超过十亿美元,成为备受争议的“天价工程”。加之美国地广人稀,城市分布较为分散,至今全国仍未建成一条成体系的高铁网络。民众出行主要依赖汽车和飞机,就连城市内部的地铁系统,许多也显得陈旧而效率有限。这种在现代化交通建设上的滞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复杂平衡。</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通信领域,与中国的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我们游览多个国家公园期间,手机信号时常不稳定,时断时续。尤其在黄石公园这类幅员辽阔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区域几乎处于无信号状态,这不仅给游客的联络和导航带来诸多不便,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发生意外,几乎无法及时求助,真正陷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困境。即便在一些偏远小镇,手机信号也常常不够稳定。这种通信覆盖的不足,反映出美国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现实挑战。</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治安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流浪人口不在少数,即便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时常可见蜷缩在街角巷尾的无家可归者。偷窃、抢劫等案件屡见不鲜,我们在纽约时代广场游览时,领队一再叮嘱要把双肩包背在胸前,现金分开放置,以提高警惕。这让人不禁联想起在欧洲旅行时的类似经历——哪怕领队如和尚念经般反复提醒,意外仍时有发生。尽管我们未曾亲眼目睹毒品泛滥的实际场景,但在费城行程中,团队被明确告知只能参观独立宫,严禁接近肯辛顿大道。那条街被列为“高风险地区”,更是臭名昭著的露天毒品交易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此行中,我们也有机会与一些在美华人交流,了解到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况。在美华人大多从事餐饮、装修或司机兼导游等职业,真正能够跻身美国主流社会的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核心权力圈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一顿中餐,中餐馆经营者大多来自福州或温州,他们凭借勤奋与坚韧,将一份份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司机兼导游则多为中国留学生背景,除夏威夷的一位女性之外,在美国本土接待我们的四位均为男性,他们在美定居时间均已超过二十年。从言谈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然而,许多人已有多年未能回国,工作忙碌、身不由己成了他们共同的感慨。其中一位负责美西地区的司机兼导游令人印象深刻——外表颇具艺术气质,学识渊博、谈吐不俗,但他坦言自己曾罹患抑郁症。是因怀才不遇?还是生活重压所致?或许,两者皆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起:王保娥 张宇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起:何文平 童彤 严忠伟 李平 沈和平 门毅 郑煜</span></p> <p class="ql-block">美国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国家。它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因过度强调个人主义而面临基础设施滞后、社会联结薄弱、治安隐忧与阶层分化等深层挑战。其在自由与人权理念上的坚持,塑造了独特的社会活力,却也导致公共事务推进艰难。繁荣与困境并存,理想与现实交错,构成了今日复杂而真实的美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