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513团】大合唱-《大刀进行曲》</p><p class="ql-block">(i513团长供)</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北上抗日的方志敏烈士由于叛徒出卖在怀玉山高竹山被俘,1935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p> <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黄道调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中共新四军党委委员、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同年2月25日,千余名闽北红军游击队在铅山县石塘镇集结整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938年2月26日,黄道为了欢送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开赴皖南</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23日,积劳成疾的黄道被国民党特毒药谋害于铅山县河口镇,牺牲时仅39岁。黄道牺牲后,在大同旅社大厅设灵堂,灵堂摆有周恩来、项英、叶挺、陈毅、曾山、陈丕显等领导同志送去的挽联和花圈。中共中央东南局发出《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陈毅撰写悼文,评价黄道为:“江西人民的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追悼大会后,国民党当局不允许黄道遗体在江西安葬,应闽北老区人民的请求,中共中央东南局决定将遗体运往他长期战斗过的地方福建崇安长涧源。</p><p class="ql-block">(视频为i513团长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精神万古青。</p><p class="ql-block">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穿越抗日战场的历史硝烟,走进江西上饶一家名叫林和顺的民间博物馆,该馆珍藏的200余件“抗战瓷”,以“一致团结”“抗战到底”“杀尽倭寇”“勿忘国耻”“抵制日货”等瓷上标语,刻下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深重烙印,见证了国人保家卫国、争取胜利的抗日决心。</p><p class="ql-block"> 器物无声,但瓷器上热血澎湃的滚烫标语,至今依然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抗战瓷”都是有灵魂的,每一件瓷器都有它深藏的故事。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追寻“抗战瓷”背后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感受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赣鄱大地上江西人民和新四军将士抵御外侮、奋勇抗战的赤子丹心与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200余件“抗战瓷”,刻写着一位馆藏人跨越30年的初心和情结</p><p class="ql-block"> “鉴往事,知来者。这些瓷器都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是背叛。”</p><p class="ql-block"> (信江东路12号,地处上饶市信州区繁华路段,林和顺博物馆正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i513团员与黄道女儿黄知慧于武夷山岚头村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平供</p> <p class="ql-block">(i513团长武夷山摄)</p> <p class="ql-block">(i513团长南京摄)</p> <p class="ql-block">黑发飘起-南京摄</p> <p class="ql-block">银河摄-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p> <p class="ql-block">以下团长女儿供)</p> <p class="ql-block">(以下冬天的烦躁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6年7月7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7年7月30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7年北京卢沟桥</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4年9月10日 浙江江山仙霞关落马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42年秋,日军大举进犯福建,在仙霞冷一线遭到中国军队四十九军狙击,日军联队长在此被击中落马,滚下石桥。</p> <p class="ql-block">(以下资料:团友詹仕华供、团长制)</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崇安学校(现武夷山一中)。(现在武夷山市西林街名称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以下资料i513团长供)</p> <p class="ql-block">孙玉发摄</p> <p class="ql-block">田间摄-古田</p> <p class="ql-block">悠闲仁摄-大别山</p> <p class="ql-block">一泉摄-顺昌洋口</p> <p class="ql-block">长江支队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到八闽东海福建,历经万水千山,艰险生死,克服重重困难。长江支队南下先后途经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8省65县,千里转战,于1949年8月11日胜利到达福建建瓯。8月12日南下干部与地方干部在建瓯召开胜利会师大会。省委书记张鼎丞到会致欢迎词,鼓励南下干部与地方干部团结战斗,夺取更大的胜利。这是一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的形势下组建的队伍,,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p> <p class="ql-block">长江支队后代:团友闽赣行者!(以下图片他提供)</p> <p class="ql-block">霜林晓醉高彩珍作品</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以黄道、曾镜冰等为领导的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当局在闽北大洲举行了著名的地区性国共谈判,史称“大洲谈判”。1937年9月底,国民党派江西第七保安副司令周中恂(光泽县当时属江西省管辖,所以是国民党江西省当局参加谈判)、光泽县县长高楚衡为代表,与我方代表才17岁的闽赣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秘书兼儿童局书记黄知真和闽赣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导员邱子明在光泽县大洲村举行谈判。双方在这里顺利谈判,各自提出合作条件,最终达成“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协议。由此,闽北红军陆续下山在大洲村集结,前往江西铅山县石塘镇接受改编,成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开赴安徽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闽北红军下山在石塘镇整编成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为了给整编部队提供良好的环境,赖家纸行赖永祥老板腾出此处多间作为整编部队,司政后单位办公和领导居住所:当时黄道、张云逸、谭震林、曾镜冰、饶守坤、刘文学等革命先贤在这里居住工作过。</p> <p class="ql-block">和平摄</p> <p class="ql-block">海阔天空摄</p> <p class="ql-block">纪委-山野闲云供</p> <p class="ql-block">用真炮弹壳做的"抗战必胜"工艺品,民国廿七年,1938年!这是山野闲云父亲当兵时,战友送的纪念品。纯手工、有年代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