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觉得我这陪读奶奶很“爽”:不用上班、不用打卡,在租房里南北通透空气好、小区环境特美大美,孙女七点进校读书后,上午三小时间,散散步,回到家里还能打打非洲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很多人以为,陪读就是换个地方照顾孩子,做饭接送,打理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只有真正在校园旁租房陪读过的奶奶才知道,这不只是换了城市,而是彻底脱离了熟悉的生活半径,从头开始的一次隐形迁徙。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圈、没有身份标签——你连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孩子眼里,奶奶只是全职后勤;在周围人眼里,你是默默无闻的“跟读家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在你自己心里,你清楚地感受到——你正被生活悄悄重塑。我不是在陪她成长,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被迫重新认识我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三 这一年,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成为奶奶的代价,从来都不只是辛苦,而是悄无声息地失去“我是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陪读期间,不敢病、不敢累、不敢情绪失控。因为身边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更没有退路。本人不是“全职奶奶”,而是“全能奶”。每天早上六点起,烧饭、送娃、……娃进学校,我才开始一天的“杂事大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块被反复熬煮的汤骨头,早就没了原味,但还要继续煮,煮成别人期待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生过大病,抗癌十年的艰辛,但没大哭过,今年的2月骨折在家睡了五个月,安静得吓人。孩子回家,我忍着庝痛下厨做饭,不是我不委屈,而是我知道:没人真的想听一个老人的情绪,听完了也帮不上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有时候也在想——我是不是坚强太过头了?但下一秒,我就想起高中物理测验低于平均线的事。我怕。怕错一个细节,就是一个机会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三阶段,别以为只有学生焦虑。我更焦虑。每天都在想着:他会不会跟不上?这条路选对了吗?如果高考没考好,那大学能不能接得上?我是不是早该送她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孩子也焦虑——她一紧张,我就更紧张。我像是一个站在水边的人,拽着一个正在挣扎的孩子——我松手怕她沉底,我拉得太紧,她又骂我管太多。我们两个都没力气了,但谁也不敢先松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圈”这种东西我很久没发过了,一是没什么值得发的,二是发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别人晒的是假期、聚会、升职、孩子获奖……我这边晒什么?晒我今天陪孩子晚自习接送,还被孙女顶了两句:“奶奶不用你接,我会自己回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偶尔看到老同学聚餐,我也会心动——但我心里清楚,我已经不在那个世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我不能有——不是不允许,是我不敢。我不敢把注意力从她身上移开,哪怕是一天。因为我知道,很多决定,一旦错过,是没法回头的。陪读奶奶,是一群一直在原地踏步、反复纠结内耗的“可怜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别人问我值不值得,我答不上来,我当然希望孩子未来好。但我也怕——怕她不理解我的苦心,怕她觉得我太烦,怕她有一天回头看,会觉得我这一切都是“干扰”。最怕的不是孩子不成功,而是他误解你的一切努力。我不是神圣奶奶,我只是一个老年女人,在一个陌生地方,用尽全力,把自己藏起来,给她撑一把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你也是陪读奶奶,我想告诉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不是失败的老年人,不是透明的影子。你只是被迫“暂停人生”的人。但你还在,你一直都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懂孩子的焦虑——新环境、新课纲、新语言,每一场考试都像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但我更懂自己,一个陪读奶奶的难。自己不是旁观者,自己是那个在背后默默擦汗的人。孩子焦虑时自己要稳,孩子崩溃时自己得撑。哪怕自己撑不住,也得藏好情绪,装出“我没事”的样子。别人以为自己只是来陪孙子上学,后来发现,是自己的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我放下所有、丢掉朋友圈的社交、在租房重新学习生活的规则……自己为这个家付出得太多,却很少有人回头问一句:“你,还好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我想说,教育规划,从来不该只看孩子的成绩和学校,更要看得见自己——一个正在努力活出尊严、咬牙坚持的奶奶。如果自己已经走得太久,太累,太孤独了,就跋上山顶“大吼几声,不只是吼孩子的未来,也吼自己这一程,能不能也有方向、也有喘息、也有光”。别让这条陪读的路,变成你一个人的硬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候确得自已经很勇敢了,有时也想家人为我带病陪读的我撑一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但愿我和孙在陪读每一个月份,我们都好好的,让幸福和微笑在脸上绽放,也希望所有的美好都能够降临在你我身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