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 <p class="ql-block"> 我的百岁老父亲朱天赋,离开我们已十年有余,生前,他是原武汉电视机总厂的副总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老业余无线电家,也是一位参加了抗日战争八年的国民政府中国空军通讯技术人员。家中收藏着以国家名义颁发给他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及80年前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颁发给他的两枚奖章 和1945年抗战纪念章。它们一直默默地讲述着父亲经历的抗战岁月。</p><p class="ql-block"> 1932年秋,父亲毕业于上海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次年考入南京首都电厂,任工程调度员。因酷爱无线电技术,工作之余,父亲常到书店买相关书籍和无线电零件器材,潜心钻研无线电技术,颇有收获和成绩。</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侵略者,时年23岁的父亲也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毅然决定从军,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报名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考试,被当时中国空军录取,成为空军通讯技术人员。</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来不及和祖父告别,父亲和其他同事一起乘坐汽车从南京出发到蕪湖,转乘运输机经武汉到兰州,輾转经过武威、张掖、酒泉,最后到达甘肃西部的安西县。</p><p class="ql-block"> 安西,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进入中国的必经之地,保障通信畅通十分重要,当时的机场就设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机场跑道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和砂砾,工作条件相当艰苦,父亲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安西辛勤工作了两年多,每天认真又严谨地为进入中国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飞机导航、提供气象、航线空域等信息,保证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和抗日物资器材,顺利地通过这条航线源源不断地开往抗日前线。为前方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先后有700多位援华的苏联飞行员通过这条航线飞赴前线,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兰州等地的战役 。但包括库里申科大队长在内的众多苏联援华飞行员 牺牲在中国内地的对日空战中。父亲也教育我们始终不忘这些苏军英雄们。</p><p class="ql-block"> 1939年后,父亲被调往兰州无线电总台任技术負责人,管理和维护五套不同型号的电台。为了保证通讯畅通,经常需要到各地检查维护和修理航空无线电线路和器材,父亲或坐车或乘坐最简单的小飞机、也更需要骑马奔波在西北的兰州、宁夏、新疆迪化(乌鲁木齐)、沈阳及锦州等地。交通极其又不便战火纷飞,遭遇过多次车祸及骑马摔落受伤、小飞机罗盘失灵无法正常起落 、突遇敌情等众多危难险情。但无论工作任务何等繁忙,条件何等艰苦危险,为了抗战卫国,父亲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一直在安西和兰州工作了整整八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回到地方工作。</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在抗战期间的勤勉尽责尽职,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先后给他颁发了两枚奖章和抗战纪念章。以表彰他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2015年底,父亲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事业!</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又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始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章盒正面。</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是我国著名的老业余无线电家 ,2006年夏,92岁的父亲在家中接受国家业余无线电运动委员会总部的采访,胸牌BA6QB是他的个人无线电台呼号。</p> <p class="ql-block">2006年国家业余无线电运动委员会总部采访父亲的文章刊 登在2007年第一期(专业无线通信)杂志上。</p><p class="ql-block">同时介绍了父亲抗战时期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代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颁发的两枚奖章和抗战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1995年8月 ,父亲来到阔别50年的兰州,见到了当年同去安西兰州的同事。</p> <p class="ql-block">父亲送给同事的合影照片上的留言~1937年9月,因抗日战争同去甘肃安西,此后各自东西,但有幸于1995年8月重游兰州,实在是上天帮助,使我们意外重逢,以前的情景如昨日,惜岁月不饶人,小伙子进入老年,58年过去了,这样的事情恐怕少见的,非常珍惜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朱天赋1995年9月赠</p> <p class="ql-block">照片后面的留言 ~离兰州50周年,于1995年8月底重逢,实为难得。特留 作纪念 1995年9月</p> <p class="ql-block"> 2007年,93岁的父亲来到汉口解放公园苏联空军烈士陵园留影。缅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中国的苏联空军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地图上的安西,在甘肃省西部,和敦煌相邻</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抗战胜利70周年,湖北长江日报发表的有关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的照片和文章。</p> <p class="ql-block">同上,长江日报文章</p> <p class="ql-block">相关杂志刊登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2014 年全国民间公益组织 ~关爱抗战老兵湖北志愿者赠送的锦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