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第一古村落”——陆巷古村

赵中武

<p class="ql-block">  国人无不喜欢太湖之美,太湖水美、山美、人更美。在苏州东山的太湖之滨,莫厘峰下,坐落着一个明清厅堂科举牌楼鳞次栉比、世代勤耕向学人才辈出、传承至今的古建与文脉令人倾心,被称为“太湖第一古村落”的——陆巷古村。说它古,陆巷古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传说王氏等朝廷将领把家眷安置在这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开启了繁衍生息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陆巷古村之所以小有名气,就是因王氏家族出了一个王鏊,连中解元、会元、探花三元,被朝廷录为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从此,王鏊为陆巷古村带来中兴。从“武将出身,经商起家,到科举显世”,高度概述了陆巷古村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王鏊那个时候起,陆巷就已经形成现在的“一街六巷三河浜”村落格局。陆巷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说到陆巷古村的王鏊,人们可能还是比较陌生,读书的人一般都知道“江南四才子”,其中就有三位才子是王鏊的学生,尤其提起他的弟子之一唐伯虎,可能无人不知。唐伯虎曾经赠予这样一幅楹联评说老师王鏊:上联为“海内文章第一”,下联为“朝中宰相无双”,显见王鏊当时名气之盛。</p> <p class="ql-block"> 王鏊(1450年—1524年),苏州人,明朝官员,朝中官职为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太傅(正一品)(赠),文学家。1474年,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1475年,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同年殿试一甲第三名,获得探花,被授为翰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王鏊善于当官执政,敢于主张正义,但明哲自守的处世哲学依然很明显。</p> <p class="ql-block">  陆巷古村,是国家AAAAA级景区,王鏊故居惠和堂就在这里,宅前原有登俊、解元、会元、探花、阁老等牌坊,解元、会元、探花牌坊现已修复。苏州学士街得名于“怡老园后楼”“嘉寿堂陆宅”(均为市保护建筑)前身都是王鏊故居;景德路黄鹂坊桥东原有王文恪(王鏊别名)公祠(现为苏州刺绣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游览陆巷古村,观看王鏊故居惠和堂之外,古村内寒谷山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建有“探花、会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楼的一条长达500米的明代古街、石板路、宗祠、公祠等名胜古迹,都很值得我们观赏。</p> <p class="ql-block">  陆巷古村因为靠山面湖,得天独厚的上天赐予,所以物产特别丰富。橘子、杨梅、枇杷名闻遐迩,太湖三宝早已蜚声国际。你可知道,电视剧《橘子红了》,就是在这里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