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作刊发记

青山绿水 合好

<p class="ql-block">  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稿件能在公开发行的省、市级报刊上发表,那开心程度,恐怕比中了体育彩票头等奖还要激动。</p><p class="ql-block"> 2002年是我阅读《辽宁青年》杂志的第六年。这本杂志早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期必读。仔细阅读完每篇文章后,我总爱留意一下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并发现杂志上的作者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人士:有大中学生、在岗职工,有教师、军人,更让我在意的是,还有一群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文学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2002年春节,我也动了投稿的心思,想试试给杂志社写点东西。可真要动笔,又犯了难:身边没现成的写作素材,压根就不知道写点啥。有了想法的那三五天时间,我整天蔫蔫的,提不起精神来,直到瞥见儿子常看的连环画《龟兔赛跑》,脑子忽然一亮。我展开想象,合理构思,试写了一篇微型童话《新龟兔赛跑》。</p><p class="ql-block"> 毕竟是第一次写作,病句、错别字接二连三的出现。我逐句检查草稿,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誊写了也不知有多少张信纸,才总算定了稿、寄了出去。当时我真是没抱太大期望,自己知道水平有限,只盼着能收到编辑部老师的简评和退稿通知,也好明白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稿件发表标准的真实差距,以后再会继续努力。没想到,半个月后,手机突然收到《辽宁青年》杂志社的短信:“李合好作者,你好!你的来稿已审阅通过,将在2002年第7期杂志刊用。欢迎继续来稿……”落款是《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丁子, 发信息时间为2002年3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家人都说:“这幸运也太突然了吧!你初次投稿就百发百中,被省级刊物所采用。”其实,就连我自己也都没做好迎接这种幸运的准备,幸运当头真是来的太突然了。看到短信的那一刻,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可从收到通知到盼来样刊的那段日子,感觉时间过的特慢,像是度日如年,钟表的指针好像都懒得向前移动。那段时间,我隔三差五去县城,总会绕到街上的书亭旁问老板:“第7期《辽宁青年》到了吗?啥时候能到?”过了期刊发行日期那天后,我又去书亭,还没开口,老板就把杂志塞了过来———期待已久的2002年第7期《辽宁青年》,终于到了我手里。那天我一下子购买了三本杂志留作纪念。老板见状,还特意给了我些购书优惠。我激动得有点手舞足蹈,路过的人都驻足观看,瞅我,大概都以为我犯了什么毛病似的。</p><p class="ql-block"> 我捧着杂志,先看到封面上方“辽宁青年”四个大字,还有漂亮的封面女郎。快速翻阅查找目录,再翻到第82-83页“文学梦园”栏目。我的名字赫然在列!编辑部的耿志远老师还为我的文章配了精美的插图。手写的稿子、我的名字,都一并变成了整整齐齐的铅字,排满了这两个页面的下半部分。那一刻,千言万语都像堵在喉咙,说不出,只剩下满心感激编辑老师们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处女作的发表,像给我增添了底气,注入了活力,让我日后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勇气。那本第7期《辽宁青年》,我至今还保留着,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从不离身。旁人或许觉得这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退一步讲,要是那次只收到退稿,恐怕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投稿了。真庆幸,《辽宁青年》给了我勇气,让我知道自己或许还能记录点东西。这份启蒙之恩,成了我创作的火种,推着我后来一次次给省、市报刊投稿,还参加全国征文多次,拿过数次等级奖和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靠着当年那股劲。在近七、八年来,我忙里偷闲,挤点零散时间搞写作,在省、市报已刊发了100多篇文章。为了防止遗漏,丢失。我把所写作品,还自己整理打印了三辑散文集《宿舍里灯光下》和一本家庭内部传看的刊物《俺家往事》。每每翻开自己的作品欣赏时,我总会想起刊登处女作的那本《辽宁青年》杂志。</p><p class="ql-block"> 人生总有许多事会影响到自己。而就是这篇短小精悍的处女作《新龟兔赛跑》,竟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爱好。如今闲暇时,我还是爱敲敲键盘写点什么,在文字的海洋里慢慢耕耘。</p><p class="ql-block"> 《辽宁青年》不仅刊登了我的处女作而喜爱,她更是陪着我走过中青年时代,以后还会伴着我走向老年时代———她,是我的快乐和追求,也是我阅读的首选刊物,就连妻儿也受我影响,成了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