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之三)

肖宏才

<p class="ql-block">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将八面山洗得一尘不染,仿佛为晨曦的到来铺就了最纯净的画布。为了目睹那震撼人心的日出,我们昨晚便精心选好了最佳观景点。凌晨五点,大家便带着期待与兴奋早早起床,乘着山间微凉的清风,踏上登顶之路。六时二十分,我们伫立于八面山巅,目送朝阳缓缓破云而出。初升的太阳羞涩地探出头来,将洁白的云海染成金黄,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有人用手轻捧阳光,有人以手托举希望,每个人都在用最真挚的姿态迎接这崭新的光芒。山中居民说,这场秋雨来得恰到好处,正是观赏日出的最佳时机。无数旅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一睹八面山云海与日出的绝美风光。我们心怀感恩,深感此行不虚。带着这份欣喜与感动,我们依依惜别八面山,继续踏上湘西山水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从八面山下山后,我们按计划前往边城。中午时分,车子驶入重庆市秀山县峨溶镇,随后顺利抵达边城。边城茶峒古镇,这座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国家4A级景区,因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而闻名遐迩。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学记忆,更拥有“一脚踏三省”的独特地理风貌,湘、渝、黔三地在此交汇,形成了一道罕见的自然与人文奇观。</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坐落于湖南省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隔江相望。清水江如一条玉带,将三省紧紧相连,形成了“一江跨三省”的壮丽景观。古镇之名源自苗语,“茶”意为汉人,“峒”指山间平地,合起来便是“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古镇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曾是西南官道上的重要商贸枢纽,2005年更名为边城镇,以呼应沈从文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于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以茶峒为背景,塑造了翠翠、傩送等经典人物形象,描绘了湘西地区淳朴的民风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这座古镇成为无数文学爱好者心中的精神原乡。如今,古镇依旧保留着小说中描绘的人力牵引木船渡江方式,这种独特的渡船被称为“拉拉渡”,成为连接湖南茶峒与重庆洪安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古镇沿江而建,湘西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街巷间弥漫着一种未被商业化的宁静与从容。清水江中的人工岛上,矗立着翠翠的雕像与《边城》主题壁画,仿佛将小说中的场景一一还原,令人心生共鸣。站在三省观景台上,湘、渝、黔三地风光尽收眼底,界碑处更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奇妙感受。</p> <p class="ql-block">古镇还保留着1949年解放大西南时期的历史遗迹,如刘邓大军渡江指挥所,为这片诗意的土地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们可参与“渔舟唱晚”活动,放河灯祈福,观赏苗族鼓舞表演,感受边城夜晚的静谧与温情。我们也可选择步行或乘船前往对岸的重庆洪安镇,参观语录塔、二野司令部旧址,细细品味三地文化的异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二次造访边城,距上次已过去多年。如今的边城,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繁荣,景区管理也更加规范。漫步其间,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每一处风景都令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游玩已至晚上九点多,大家竟忘记了饥饿。直到近十点,漫队长才招呼大家入酒家用餐。席间,大家举杯畅饮,笑声不断,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结束了这充实而美好的一天。</p>